四川事业单位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网 >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方法 > 笔试技巧 > 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

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

2013-06-03 15:44:42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sydw/ 文章来源: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

【导读】华图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sc.huatu.com/sydw/)提供以下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行为,更多关于四川事业单位招聘岗位,事业编报名,事业编考试内容等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或添加 客服号咨询!

  一、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并生存的人。凡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我国《民法通则》第10条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并为自然人终身享有。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至自然人死亡时终止。

  在民法上。自然人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自然死亡又称生理死亡或绝对死亡,指自然人生命的结束。

  宣告死亡又称推定死亡或相对死亡,是法律对于长期失踪的自然人已经死亡的一种推定。 2.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失踪达一定期限,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民法通则》第20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其下落.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财产代管人的代管权即归于消灭。

  (2)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自然人失踪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失踪人已经死亡的法律制度。

  根据《民法通则》第23条及《民事诉讼法》第l84条的规定,符合宣告死亡的情形有:①下落不明满4年的;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③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

  被宣告死亡的人可能并未死亡。如果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确切知道其下落,则宣告死亡的推定即被推翻。可导致以下法律后果:

  ①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亦即被宣告死亡的人自始没有丧失其权利能力:

  ②被宣告死亡的人在其生存地实施的民事行为如果符合法律规定,仍然能够发生法律效力:

  ③被宣告死亡又重新出现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④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时,如果其配偶没有再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且后一婚姻正在存续的。不得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但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死亡的,也不得自行恢复;

  ⑤在宣告死亡期间,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子女被他人收养的,于死亡宣告被撤销后,该收养关系仍受法律保护,只有在收养人及有表达意见能力的被收养人同意的情况下,收养关系才能予以解除。

  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设定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我国《民法通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独立地实施法律规定自然人有权实施的一切民事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此外,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完全,在法定范围内.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地实施民事行为;但在法定范围之外,其民事行为能力有所欠缺,不能独立地实施民事行为。

  在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年满十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还包括对比较重要的民事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患痴呆症的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需要参加重要的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事前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也可事后征得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3)无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指完全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原则上不能参加任何民事活动。在我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满十周岁的儿童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还包括痴呆症患者。

  4.监护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合法利益进行监督和保护。担任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监护人可以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社会组织。作为监护对象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称为被监护人。

  (1)监护人的职责

  监护人的职责即监护人的义务。①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②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及参加民事诉讼。③对被监护人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监护的设立

  监护的设立即监护人的选任。对此,存在四种方式:

  ①法定监护。法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应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的,按顺序应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等。

  ②指定监护。指定监护是指监护人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的指定而产生。

  ③委托监护。委托监护是指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

  ④遗嘱监护。遗嘱监护是指被监护人的父母用遗嘱为其指定监护人。我国的民法对此种监护未做规定。

  (3)监护的终止

  引起监护终止的法定事由主要是:①被监护人取得或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未成年人年满十八周岁、精神病人恢复正常。②监护人或被监护人死亡。③监护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④委托监护因委托关系消灭而终止。

  5.自然八的住所

  住所是自然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民法通则》第15条的规定,公民的住所地为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二)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法人的条件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的规定,社会组织要取得法人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独立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独立责任是指法人必须用自己的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法八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责任能力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人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法人的法定代表

  人以法人名义实施的行为,被视为法人自身的行为。

  法人的代理人是受法人委托.以法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人。

  (3)民事责任能力指民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即民事主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后果的能力,所以,民事责任能力又称侵权责任能力。一般认为,民事责任能力应当包括于民事行为能力之中。

  法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其表现为:当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时,其行为即为法人自身的侵权行为,对此,法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法人的工作人员经法人授权而进行的经营活动,如造成他人的损害,法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二、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简称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是*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是各种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或消灭*为普遍、*为重要的依据。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指民事主体将其想要发生民事后果的内心意志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以发生一定的民事后果为要素。这里的民事后果是指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果的不同条件可以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及多方法律行为。

  (2)根据双方法律行为中,当事人双方是否均取得一定的利益分为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3)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一方向另一方交付实物为条件可以分为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诺成性法律行为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实践性法律行为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后。必须一方向另一方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4)根据民事法律行为应否采用法定形式可以分为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要式法律行为是指应当按法律规定的方式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成立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5)根据两个相互关联的法律行为的相互地位可以分为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不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

  (四)法律行为的形式

  我国《民法通则》第56条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1)口头形式

  凡是以口头语言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即为口头形式,如双方当事人通过当面协商或者电话洽谈而订立的口头合同。

  (2)书面形式

  凡是以文字表达形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即为书面形式,如书面合同、书面遗嘱等。

  (3)视听资料形式

  视听资料形式是指采用录音、录像等形式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4)默示形式。默示形式分为以下两种:①作为的默示形式。作为的默示形式又叫“推定行为”,指以语言、文字以外的某种积极行为所进行的意思表示。②不作为的默示形式。不作为的默示形式又叫“沉默”。指当事人的沉默本身,在一定条件下被推定为进行了意思表示。

  【推荐关注】2013年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用书|事业单位资讯|

  【辅导课程】2013年四川事业单位课程(网课)|事业单位面授课程|

  【备考资料】时政热点|事业单位|模拟试题|面试|

  【备考专题】2013年四川事业单位备考笔试|面试专题

>>>四川事业单位最新推荐<<<
new23下公告汇总 报名入口 联考成绩查询入口 联考晒分差分查
面试礼包hot 面试提前学 职位查询 专业查询
面试备考 历年真题 入面分数线new 课程咨询
(编辑:Paelin)
一起加入学习交流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