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2 11:42:09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第五节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认为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同唯心主义先验论有着原则区别。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特征,他们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们心灵的自由创造,是头脑里固有的,而客观唯心主义则把认识看成“神的启示”、“天赋观念”。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彻底的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彻底地认识世界。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怀疑和否认人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3.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辩证的反映论,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有着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虽然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但离开社会实践去考察认识,不了解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因此把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当做机械的、消极被动的、类似于照镜子的直观活动。
二、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而认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主体才能接触客体并认识客体,人的两种知识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变化发展着的人类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不断积累新的感性材料,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丰富和完备的认识手段,并不断强化人的感知器官和思维能力,不断推动认识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正确与否,在主观范围内得不到解决,认识对象也不能直接回答,只能靠实践及其结果来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不在于认识本身,而在于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一般表现为:(1)理论指导赋予实践以自觉能动性。对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可以指导人们主动有效地改造对象,增强实践的自觉性。(2)理论对实践起着导向作用。通过对人们实际需要的自觉认识和对实践的可行性论证,明确实践的方向,制定正确的实践目标。(3)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有两面性。正确的理论把实践引向成功,错误的理论则导致实践的失败。
3.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无用的理论,而脱离理论的实践则是盲目的、危险的实践。
三、认识的辩证过程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实现这一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掌握十分丰富而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第二,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将主体的理性认识付诸实践,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检验已取得的理性认识,又开始高一级的感性认识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更重大的飞跃。这是因为:首先,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其次,已经取得的理性认识最终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3.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人类对事物,特别是复杂事物的认识,仅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它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经过若干个周期,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是说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它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