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8-86755760
18010531292
四川分校
【导读】言语片段阅读部分,近年来的提问方式中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有些题目的设问方式是“意在表明”、“意在说明”或者“意图表明”、“意图说明”,本应归为意图推断题,但是却出现了标准答案偏向主旨概括题这种情况。很多考生对此非常头痛,遇到这种题目不知如何下手。现就这类题型的处理方式解析如下,希望考生能避免在这类题目上失分。

 

    例2、《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 ,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 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看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王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气的概念演变 
B.解释《左传》中的“一鼓作气” 
C.气是积极战斗的 
D.“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解析】与例1类似,此题虽然设问是“意在说明”,但实际上四个选项都是基于原文内容的,所以按照主旨概括题来完成。

       文段中首先说《左传》中对“气”的解释,接着有讲了“气”在“后来”和“现在”的含义。整个语段是一个承接关系,所以强调时序性,也就是强调“气”这一概念的演变。

 

    例3、对于假的东西,只是堵,不讲明必须堵的道理,也会有副作用,例如对于假钞,如果只是没收,不指明他的危害,人们反而会产生疑惑甚至不满,对于假道理,除了触犯法律的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取缔禁止外,其他的必须揭露批判它假在哪里,危害在哪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讲道理要以理服人
   B.假道理的危害
   C.道理也要打假 
   D.对于假的东西,只是堵,不讲明必须堵的道理,也会有副作用。

老师,我选择的是A,我认为D答案是主旨题的答案。我认为意图题的答案应该是基于原文但又不是原文中的句子,为什么这道意图题的答案就是原文的句子呢?

  【解析】D 解析:文段为总分关系,第一句“对于假的的东西,只是堵,不讲明必须堵的道理,也会有副作用”是提出观点,后面两个“对于”引出的都是具体的例子。所以文意不管是引申还是不引申都不能停留在例子上,而ABC三个选项提到了具体的“道理”,因此均不正确。

本文相关阅读:

              2012年国考考笔试专题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备战2012国考黄金15天超值课程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四川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