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8-86755760
18010531292
四川分校
【导读】2009年上半年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1. C  [解析]根据句意可知,第一个空缺项是用来形容人生短暂的,因此应填“有限”。“愁苦”与“欢乐”为一对反义词,“畏惧”与“勇气”为一对反义词。故C项恰当。

22. A  [解析]题干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煤炭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升高而升高。B项指和同类事物比较,显出不足;C项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D项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多用于形容人。故A项正确。

23. B  [解析]从“‘笼屉’从来没有登上过大雅之堂”可知,后面用“体面”一词更恰当,故选B。

24. B  [解析]从“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形态”可知,在这里不能用“建造”或“营造”,而“努力”的结果是希望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故选B。

25. C  [解析]“心旷神怡”指心境开阔,精神愉快,与观众观看比赛时的紧张心情不符;“赏心悦目”指看到了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与文义不符;“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与后面紧张情绪吻合;“如痴如醉”形容观众观看比赛时的投入,与后句“屏住呼吸”不符,故选C。

26. A  [解析]“电影”中“蕴含”着道理是一种固定搭配,“唾弃”与“鄙夷”用在这里太过极端,应排除,“轻视”指对某一事物不看重,形容西方知识分子对这一类电影的态度用“不屑”更恰当。故选A。

27. C  [解析]“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符合父母在众多不同观点面前的心态。“不知所措”指对于突发事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符合语境。A、D项明显是不恰当的,故答案为C。

28. A  [解析]与政府相对的应为“公共”,从“有机会参与”、“透过”可知,应为将“意愿体现”最为恰当,故本题选A。

29. C  [解析]前半句说中华文明的各支源流各有不同的历史,那后半句中的“万流入海”就应当是一种“趋势”。故答案为C。

30. C  [解析]从“他编辑……”可知,前面的横线处应为“编写”,由“目的……格言警句来引……”知,应选“警戒”最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1. B  [解析]本题属于比较简单的概括主旨题,文段第一句为主旨句,后一句是在解释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对人们精神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故B项是对主旨最好的概括。

32. D  [解析]A项说法虽然客观,但并不是文段想要说明的主要问题;B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观点在文中并没有提及。整体上把握文段,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呼吁社会对空巢老人提供更完善、更全面的关心和帮助,D项正确。

33. C  [解析]文段的重心其实在于后半句,因此首先排除A、B项。纵观整段文字,并没有对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原因进行阐述,D项扩大文义,文段强调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礼”,并没有对整个儒家思想的概括。C项是对文段主旨最恰当的概括。

34. A  [解析]文段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文段并没有对不同时期的政府舆论宣传的环境与方式进行对比,B项排除;C、D项虽然在文段中提到,但并不是所要阐述的重点,也应排除。只有A项符合文段所要说明的观点。

35. C  [解析]由最后一句知,土豆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最能概括文段。

36. D  [解析]文段通过对比古今作家在创作作品过程上的巨大差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长期潜心创作,才会出高质量的作品。A项文中并没有提到;B项中检验作品的质量如何并不是文段的重点;C项过于绝对,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本文推荐阅读:

四川人事考试网

201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笔试备考专题

2011下半年四川公务员笔试辅导课程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四川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