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2023下半年笔试大纲在哪看

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2023下半年笔试大纲在哪看

2023-08-03 14:30:07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2023下半年笔试大纲在哪看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四川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省考岗位表,四川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2023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预约10月发布岗位表并组织统一报名,四川省考分为上下半年,一年有两次报名机会,上半年于1月3日发布公告,2月25日笔试,下半年计划于10月报名,11月组织笔试,笔试科目为行测+申论,部分地区会加试藏语、彝语考试,部分岗位会加试专业科目,但最后笔面试折合总分为100分。

四川公务员报考职位筛选(全)

  一、历年公务员考试公告及岗位表汇总 

年份 公告发布 公告 职位表 大纲 招考人数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成绩查询 面试时间
2023下 10月 查看 查看 查看 查看 查看 11月 查看 查看
2023上 1月3日 查看 查看 查看 7089 1月4-10日 2月25日 2023年3月27日 4月20-23日
2022下 10月25日 查看 查看 查看 4624 10月26-11月1日 11月26-27日 2022年12月下旬 1月13-15日
2022上 2月23日 查看 查看 查看 8675人 2月24日-3月2日8:00 3月26日 4月29日 5月20日至22日
2021下 10月12日 查看 查看 查看 2335 10月14-20 12月18日-19日 1月18日 2月18-20
2021上 2月22日 查看 查看 查看 7145人 2月24日-3月2日 3月27日 4月29日 5月21日-23日
2020下 10月28日 查看 查看 查看 1074人 10月30-11月5日 12月6日 1月8日 1月30-31日
2020上 6月8日 查看 查看 查看 8099人 6月11-17日 7月25日 8月26日 9月17-20日

四川省公务员 行测+申论 历年2本

  二、四川公务员考试流程

  报名条件: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年龄在18-35周岁

  报名流程:网上报名-资格初审-报名缴费-职位调整-准考证打印-笔试-笔试加分-成绩查询-面试

  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申论》成绩×30%+笔试加分

  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笔试占60%、面试占40%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4本套(教材+历年)

  三、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

  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特别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科目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四川省考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

  四、四川公务员笔试练习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时政要闻、热点事件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块,但其实渗透到了考试的方方面面。时政时事的热点积累有助于我们增加申论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训练如何形成政府思维,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中习惯运用官方表述方式,甚至在常识的考试中也经常出现当年的热点时事的考题,那么如何备考这部分知识呢?其实很简单,不用死记硬背,就每天拿出固定时间多多积累即可,四川华图每天都会更新全网最新最热的时政要闻,并附有热点解析,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掌握。大家可以Ctrl+D收藏本页供大家学习积累。

【背景链接】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以及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提出的,是精准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塑造发展新优势、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领。

【解读】

[提出观点]

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指挥棒、红绿灯,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权威论述]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丰富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实力分布和竞争格局处于比以往几十年速度更快、影响更深远的变革之中。其突出标志和主要动因是,科技的突破性创新正在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技术和流程,对产业、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倒逼和带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创新。能否站到突破性创新前沿并持续创新,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原始创新不足,产业总体上处于中低端,一些高端技术及产品还依赖进口。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转换增长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迫切要求和关键举措。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且包括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因此,发展的内涵必须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发展,发展的重点应放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实现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和现代化,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才能避免发展走弯路,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目标。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今世界,跨国投资、贸易、金融以及产业链把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才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我国坚定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时间比较短,扩大开放、提高开放水平还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为“十四五”时期和未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十三五”时期,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人民即将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同时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起点低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基本国情的制约,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整体部署和综合评价,按照新发展理念查找短板弱项,及时补齐补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意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这些新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引领,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能够有效破解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既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又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性和战略引领性。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利用好我国发展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能够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传承党的发展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的内外环境、经济增长的优势和潜力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把良好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不断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补齐发展短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释放增长潜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为今后更长时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发展理念对于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疫情冲击,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只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才能巩固经济发展稳定转好态势,实现化危为机、行稳致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对策]

一、宏观把握

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

二、具体对策

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促进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抓住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协调发展。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实施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促进绿色发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倒逼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能耗高的企业转型,完善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开放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共享发展。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兜底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公考口袋书10本(行测+申论)

>>>四川公务员最新推荐<<<
公告预约hot 历年公告 职位查询 专业查询
笔试备考 历年真题 笔试模考new 课程咨询
图书教材 历年试卷jian2 笔试网课 全程网课
(编辑:Libinu)
有报考疑惑?添加客服随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