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事业单位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网 >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 > 招考信息 > 2023年资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成绩排名公布时间

2023年资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成绩排名公布时间

2023-06-25 08:49:33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sydw/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导读】华图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sc.huatu.com/sydw/)提供以下事业单位招考信息:2023年资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成绩排名公布时间,更多关于四川事业单位招聘岗位,事业编报名,事业编考试内容等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或添加客服号咨询!

  2023上半年内江事业单位笔试排名已经公布,内江下辖两区,两县,一市均在6月20日-21日将笔试总成绩及排名情况在内江人事考试网公布,详细名单请各位考生点击下表下载!内江事业单位进入面试的同学也要积极筹备面试的备考,争取一次上岸。

医疗岗 综合岗

hot 2023内江事业单位公告原文

hot 2023内江事业单位笔试成绩及排名查询入口  

地区 排名公告 附件下载
市本级 查看 更正 点击下载
市中区 查看 点击下载
东兴区 查看 点击下载
威远县 查看 点击下载
威远医疗 查看 点击下载
隆昌市 查看 点击下载
资中县 查看 点击下载

一、2023年内江事业单位笔试成绩计算方式

  1、公开考聘岗位:考试总成绩=(公共科目笔试成绩+政策性加分)×60%+面试成绩×40%。

  2、专项考聘岗位:考试总成绩=公共科目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

  各环节成绩均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二、2023年内江事业单位资格复审

  资格审查:由中共隆昌市委组织部、隆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隆昌市卫生健康局根据考聘公告规定的报考条件和资格要求对拟进入面试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拟进入面试的人员须在公告规定的时间内持网上打印的《报名表》、报考岗位所需的各种证书原件和考聘岗位要求的相关资料到隆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集中进行资格审查(2023年应届毕业生需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学历、专业等情况的证明原件,其中证明内容包含:学生基本信息、所学专业、取得毕业证及学位证时间等)。

  对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当场发给《面试通知书》(《面试通知书》将明确面试报到时间和地点);对审查不合格或逾期未参加审查的人员将取消面试资格,并按该岗位公布的笔试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拟参加面试的人员。递补面试人员接到递补通知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工作时间)到隆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资格审查,在此期间因通讯工具停机、关机或无法接通等原因无法通知到的,视为放弃递补资格,责任由报考者本人承担;若递补取得面试资格的人员因不符合报考条件、缺少相关证件、没有按规定时间参加资格审查以及放弃面试的,取消面试资格,因此产生的空额,不再递补。

  其中,几种报考对象在面试资格审查时还须提供以下手续:

  (1)报考者如系在编在职人员,须提供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或持有与所在单位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有效证明材料;

  (2)委培生、定向生、公费师范生报考须由原委培、定向和签约单位出具同意报考的手续;

  (3)专项考聘岗位须提供基层服务单位和管理机构出具的服务满1个聘期且在岗、年度考核合格的证明材料和劳动合同等手续;

  (4)国家有其他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2023年内江事业单位面试

  1、面试方案:面试工作由中共隆昌市委组织部、隆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拟进入面试人员名单按考生笔试成绩(含政策性加分)高低排序,若笔试成绩最后一名相同,一并进入面试。

  2、进入面试人员的比例:按照面试人数与考聘名额3:1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的人员。进入面试人数达不到考聘名额3倍的岗位,该岗位符合条件的笔试人员全部进入面试资格审查。

  3、面试缴费:进入面试且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须在面试时按有关规定另行缴纳面试考务费每人80元。

  4、面试时间:见《面试通知书》,参加面试的考生凭《面试通知书》及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面试。

  5、面试地点:见《面试通知书》,考生在面试当天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视为自动放弃。

  6、面试环节未形成竞争态势的岗位:进入体检的人员,其面试成绩不得低于我市本次考聘相同类型面试环节其他能形成竞争态势岗位拟进入体检人员(不含递补体检人员)的最低面试成绩。

四、2023年内江事业单位面试备考

热点概况

近年来,我国反家暴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法院共审查5860件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案件,发出3718份人身安全保护令。这是一大进步,但与现实中的家暴数量相比,仍显微不足道。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女子公诉办案组检察官孙咪咪认为,家庭暴力在我国广泛、长久存在,主要原因既有“打老婆天经地义、揍孩子合情合理”等传统观念,也与过去法律制度上的长期缺失有关。200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家庭暴力”作为法律术语,被写入全国性的法律,但家庭暴力这一概念并没有为刑事法律所引入,反家暴缺少有效的强制执行力。

主流观点

@半 月谈:家暴行为既影响家庭和谐,更易成为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导火索,值得警惕。一些家暴受害者因家暴致伤致死,还有部分受害者由于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救助,最终发生“恶逆变”,将施暴者杀害,不仅葬送了一生,更留下孩子无人照管,父母无人赡养,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

@人 民网:遭遇家暴后,受害者为何会选择沉默?这一定程度上与救助渠道有关,比如家暴案件证据难以认定,在制度和效率的约束之下家暴在法律调解中被边缘化。反家庭暴力法已于2016年开始实施,宇芽事件只是反家暴的又一个节点,社会观念的更新是个缓慢的过程,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舆论呼吁共建对暴力“零容忍”的社会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发力。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家暴”的危害

1.影响家庭和谐,伤及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2.引发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导火索。

(二)关注点二:家暴难以治理的原因

1.受害者调查取证难;

2.施暴者惩治震慑难;

3.预防矫治难。

(三)关注点三:治理“家暴”对策措施

1.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反家庭暴力干预模式;

2.进一步细化责任,解决家暴案件取证难;

3.本着有利于受暴者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家暴认定标准。

面试模拟

一段时间以来,家庭暴力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家庭暴力行为本质上违法行为,这种不良行为既影响家庭和谐,伤及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更易成为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导火索,值得警惕。虽然随着反家暴法颁布施行,社会公众的反家暴意识逐步提升,恶性家暴事件发生量有所减少,但家庭暴力还是一个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

家庭暴力产生产生原因:

一是受害者调查取证难。根据法律规定,认定家庭暴力须由受害者提供报警记录、医院诊断证明、伤情报告等多项证明材料,但在实践中完成这些取证难度不小。一些行政机关不配合出具证明,致使部分受害者在遭受家暴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干预,维权无门。

二是施暴者惩治震慑难。反家暴法推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明确遭受暴力的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家庭暴力告诫书”,亦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公权力介入家暴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些规定在执法层面临困难。

比如,‘人身安全保护令’由谁来执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权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导致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述法官表示,实践中他们通常只能委托村委会、居委会代为监督执行,但执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形同虚设。

三是预防矫治难。无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还是加害人,均需持续向他们提供保护或矫治服务,帮助他们慰藉心理创伤、融入社会或矫正行为,但基层缺乏法律援助人员、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反家暴法中明确政府应该对此给予支持,但执行并不乐观。如果社区有人做这项工作,受害者往往就不会简单诉诸网络或采取其他极端方式寻求解决。

治理家暴问题亟须多方合力,加强针对性治理。

首先,要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反家庭暴力干预模式。一方面,要强化反家庭暴力宣传,营造反家庭暴力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对防止家暴的法律知识普及,让每一个人牢记家暴发生的可能只有“零”和“一万次”,需要我们对受害者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的庇护所制度。反家暴法规定了对受害人的紧急庇护制度,针对现有庇护所运作情况,应着重加大经费、人员投入,通过培育、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中介组织,为女性提供法律、医疗、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综合性专业援助,重点加大农村地区庇护所建设力度。

其次,要进一步细化责任,解决家暴案件取证难。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当对家暴事件积极劝阻调解并积极报案,医疗机构应当做好治疗记录,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处理家暴事件并调查取证,相关部门处理问题时及时有效,让法律的红线成为捍卫家庭幸福的底线。这些规定有助于解决当前家暴发现难、处置难、取证难的问题,对此,应当明确负有法定职责的机构和个人不依法履行职责应承担的责任,通过责任细化将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和法院定罪量刑阶段,应本着有利于受暴者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家暴认定标准。最高法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厘清法律模糊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阳光照进“森林”中的每一片“叶子”,才能真正挽救那些在家暴中选择沉默和隐忍的受害者,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四川事业单位备考推荐jian
公告汇总 公告解读 岗位查询new 考试大纲
报名入口hot 报名人数 报名条件 准考证
分数线 笔试估分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历年考题jian1 笔试礼包 晒分知排名hot 在职网课
(编辑:wena)
一起加入学习交流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