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 17:52:33 教师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jiaoshi/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导读】四川教师考试网提供以下四川教师招聘信息:2021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更多关于2022年四川教师招聘公告,教师公招报名,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
16.幼儿园教育既应杜绝“小学化”,又要注意幼小衔接,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阶段性
C.衔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的选择,所以,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的全过程的意义。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儿童的教育“成人化”,教师不要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对待学生。故本题选B。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教师公告预约
学习推荐:2021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图书
网课学习:2021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网课推荐
面授课程:2021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授课程
——四川教师招聘备考指导——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在江西的考试中主要考察形式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生都在研究儿童,做了大量关于儿童的实验,所以被戏称为“老顽童”。我们一起来走进老顽童,认识一下他的理论。
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对不同儿童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一)观察实验:对偶故事法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问题: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问题更严重些?为什么?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级水平,四个阶段。
10岁是儿童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分水岭。在10岁之前,儿童主要根据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接受权威制定的规定,我们会听到小朋友说“妈妈说这个不能做,老师说这样做不是好孩子”,这时期的孩子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而10岁之后,儿童根据自己内在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
皮亚杰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为:
(1)“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这一时期的儿童并无道德在自己的心中。当我们问这一时期的孩子,你觉得哪个小朋友错的更多呢?他们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比如我觉得他们都没错啊,他就是想吃糖,我也想吃糖等等。
(2)“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爸爸妈妈说的话,老师制定的规则就一定是对的。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比如我们问这个时期的孩子,哪个孩子错的更多呢?他可能会说约翰错的更多,因为他打碎了15个杯子,他在判断事情的对错时候,只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第一个小朋友是无意的,而第二个小朋友是想偷吃东西。
微信客服号 | 微信公众号 |
教育公基教材+试题+题本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