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四川人事考试网关于2021年四川公务员缴费入口(4)

四川人事考试网关于2021年四川公务员缴费入口(4)

2021-08-12 17:55:3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预约享全项目备考资料

  常识如何备考》》》

  常识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知识点之一,考察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等各个方面,学习起来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公务员考试是当下国家选人用人的形式之一,那么古代是如何选官用人的呢?

  古代选官用人的制度:

  1、世卿世禄制

  商周时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主要和“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以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虽然担任大小官职的人都需要学习国学知识和相关的礼仪制度,但也形成了世代垄断的官职,没有起到选贤任能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后期的选官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2、察举制

  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具体的形式就是根据国家的需要由地方和大臣举荐人才。举荐又多数以“举孝廉”为主,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这种选人用人的方式提升了人才选用的质量。成为汉代的主要选官制度。

  3、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人才按优劣划分为九个等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前期还是以人的能力和家世为主要划分依据,但到了后期,就主要看家世和门第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使得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了贵族垄断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制度又变成了贵族士大夫的工具。

  4、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zui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科”指的是考试科目,“举”指的是选拔人才。科举制历时1300余年,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科举考试在古代是实行时间zui长也是选人效率和质量都非常高的选官用人制度,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君权进一步加强,科举制考察的形式和内容都做了进一步的约束,考试的内容以八股文为主,约束了考生的思想,起不到选贤用能的作用。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同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以上的四种选官用人制度贯穿了中国古代的各个主要时期,也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每种制度都有兴衰,也各有优缺,这也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主要部分,想要成为现代中国公职人员的一份子,一定要能够通晓古今、以史为镜、取其精华,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职人员。

  

  申论如何备考》》》》

词句理解题因其考察形式灵活,考察要素不明确历来是申论题目中的重难点,每次考试中词句理解都是得分率较低的题型。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往往会出现答题思路混乱、要点不全等问题,想要决胜申论、赢得公考,我们就必须要克服这一难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类题型的问法:

【例】“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

【例】请结合“给定资料1和2”,分析理解“掌上四合院”的内涵(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深入、有条理、不超过300个字。

【例】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其划线部分“有居民,方有民居”的理解。(15分)

要求:(1)紧扣资料,观点明确;(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字数不超过200字。

【例】根据材料3,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例】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乡镇工作虽然忙、累、压力大,但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超过350字。

从上可以看出,词句理解题zui大的一个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作答任务。不同于概括题和解决问题题,此两种题型都会在题干中明确作答的阅读要素,如“问题”、“原因”、“影响”等。但词句理解题往往只是让读者对题干中的某一个词或句子做解释,至于我们到材料中去读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作答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因此,破解词句理解题的zui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审题,构建答题框架、明确作答要素。

在碰到这类题目的时候,考生不能直接简单地读完题目后直接作答。这样,由于作答任务并不明确,导致在阅读材料时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这样就容易使作答要素出现丢失,同时,在阅读材料后面对庞杂的信息也不知如何去组织语言进行作答。因此,我们必须在阅读材料前通过审题来确定阅读材料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而言,就是在明确要解释的词和句子以后,首先判断要解释的词或句子属于某人的观点还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描述。若是社会现象,则去找社会现象的具体描述、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和针对的对策。如:

【例】“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

题目中说的是陈博士担心我国陷入“人口诅咒”,很显然“人口诅咒”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于此时“人口诅咒”属于专有名词,其含义我们并不了解,因此竟然是对其进行全面解释。再者,通过题目的描述,我们应能判断出这是一种负面的社会现象。所以我们要去找其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具体而言,首先要去寻找“人口诅咒”的定义,在去找其对应的具体表现、产生的原因、带来的问题、对策。这样我们的答题结构也就明朗化。。即“定义-表现-原因-问题-对策”。只有在审题到了这一步以后,我们去阅读材料时才能更加轻松和明确。剩下要做的就是阅读材料,有什么对应的要素就将其填入预先搭建好的框架之中。

若是某人的观点,就去寻找她说这个观点的理由。如

【例】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乡镇工作虽然忙、累、压力大,但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超过350字。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是某人对乡镇工作进行的总结,想要去理解这个句子,我们就要去找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即找“忙、累、压力大”的理由,和“无悔的选择”的理由,进一步分析,“忙、累、压力大”都是表示负面的词语,也就是说去找乡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无悔的选择”属于正面表述,那么我们就去找乡镇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已经对如何做词句理解题与大家做了分享,考生一定要注意勤加练习,惟其如此才能将方法固化成自我意识,解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编辑:Nicj)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