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6 09:06:57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常识如何备考》》》
各位参加公考的小伙伴们,我们都知道在国考、省考和一些事业单位的考试过程中,都要考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一科目(简称“行测”),那么在行测这一科目中,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部分,一般来说,文科部分所占比例都比较大。比如国考当中,根据副省和地市的不同,题量为75-80道,省考当中,以山西省考为例,近五年题量也均为75道。所以这部分确实值得我们去重视起来,认真备考,认真去分析各题型中的一些重难点。但是往往在部分偏难题当中,大家在对于一些题目选项的分析上做的不太到位,甚至觉得题目设置都有了问题,导致选错或者浪费过多时间。那么今天就以判断推理和言语理解当中两道题为例,具体谈一谈一些题目当中的选项设置和对比分析。
【例1】某网络公司通过问卷对登陆“心理医生之窗”网站寻求心理帮助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持续登陆“心理医生之窗”网站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人群中,46%声称与“心理医生之窗,网站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心情变得好多了。因此,更长时间登陆“心理医生之窗”网站比短期登陆会更有效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zui能削弱上述论断?
A.持续登陆该网站6个月以上的人群中,10%的人反映登陆后心情变得更糟了
B.持续登陆该网站6个月以上的人比短期登陆的人更愿意回答问卷调查的问题 、
C.对“心理医生之窗”网站不满意的人往往是那些没有耐心的人,他们对问卷调查往往持消极态度
D.登陆网站获得良好心情的人会更积极地登陆,而那些感觉没有效果的人往往会离开
【解析】选D。本道题目当中由论据“持续登陆“心理医生之窗”网站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人群中,46%声称与“心理医生之窗,网站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心情变得好多了”得出结论“登录时间长更有效”的结论。A选项中认为10%的人登录之后心情变糟就是本题较易出错选项,有些人会认为A想能够削弱题干“时间长更有效”的结论,但是我们本题中说到了46%的人认为登陆之后有好的效果,也就是默认了另外的54%的人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所以A选项的“10%的人”论述本身就在我们题干的范围之内,所以起不到削弱作用;B、C选项容易排除,B和C中所探讨的愿不愿意回答查问卷与体感是否起到效果无关;D项中说明了是因为有效才继续登录,而不是持续登录才有效,颠倒了题干的因果关系,能够削弱。
【例2】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氧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爆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氧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解析】选C。本道题目围绕蓝藻形成水华来设置,第*第二句先跟我们说明了蓝藻会形成水华以及带来的危害;zui后一句指出产生这些危害的原因。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一起分享了这样的“危害+原因”类型的题目设置中,作者的感情态度比较好判断,作者当然不希望发生自己所论述的危害并且指出了原因,所以选项中应该选一些能够针对性的解决题干中危害的选项。B、D当中内容文段没有提及,所以容易排除;但是本道题目容易错选A,想选C的考生们也比较犹豫,因为题干中所指出的问题在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C说的是“治理水体污染”而且还有“根本措施”这样的描述,会令部分人望而却步,但是我们如果细细加以分析不难发现,A项中的描述只是针对于题干中第二句话描述危害的第二个方面所指出的对策,是片面化的,故不选;而文段zui后一句危害产生的原因中,说到了正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污染物排入水体,给蓝藻爆发提供了条件,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这句话只不过作为一个大的背景提出来,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即污染。所以C项中“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也正是我们文段要强调的核心内容,故选C。
通过这两个题中易混淆选项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伙伴们提供一些小小的思路,当然啦,大家还得在日后的学习、训练中,认真审题认真分析。
申论如何备考》》》》
在申论笔试考试中,综合分析一直是备考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而综合分析题中的重锤无可厚非是词句理解题,这类题型出题频率较高,题型灵活多变,而想得高分相较而言比较难。
但总归是有方法来答好这类题型的,在作答词句理解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词句理解题的含义是什么?词句理解题是对一个或两个词,一个句子的含义进行解释或谈谈理解。许多同学都会说,这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逻辑,可即便是大家都知道的简单答题步骤,为什么在考试中,许多同学还是出现了拿到题目不知道如何入手,分析不明白、思维混乱等问题呢?那是因为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答题思路的盲区,脑海中没有明确的答题方向,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词句理解题应该如何作答才能够拿到高分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答题的大方向,词句理解类题型作答步骤应该采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模式,一是在这种步骤下可以提醒大家分层次作答,不会丢点漏点,造成失分;二是保证结构相对完整,思路清晰,让考官一目了然。
其次,如果题干要求解释一个词语的含义或谈谈理解,在作答表层含义中,即“是什么”层面可以先解释词的概念、定义或含义以及所反映问题或事实。例如:
【例1】“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按照前面给大家讲解的思路,第*步应该是解释词在文中的含义,即“种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种戏”是指在尊重戏曲的民间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来推广普及、传承和发展戏曲,“种戏”丰富了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表层含义
再次,在作答深层含义中,即“为什么、怎么办”层面,可以总结一下词语反映问题背后的影响、原因或对策等,在作答深层次含义时,材料中有哪些要素就作答哪些要素即可。例1中在解释完“种戏”指的是什么之后,应该阐释影响或对策等其他要素,即:
1、政府出资,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乡村戏曲发展,提高创作水平。2、利用民俗节日,开展演出。3、制定《乡村演出节目单》、调查观众喜好。4、创新内容、加入现代化元素、培养观众,普及戏曲知识。5、培育乡村戏曲人才,反哺农村。——深层含义(如何将乡村戏曲传承下去)
对于词语理解弄清楚之后,再来分析一下,如果题干中要求解释一句话,或是对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那我们应该如何作答呢?我们同样也可以按照“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方式进行分析,对句子的整体含义做解释或写出这句话所反映问题或事实,然后写出句子反映问题背后的影响、原因或对策等。也可以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释,把句子理解拆解成多个词语理解来进行分析。
【例2】根据给定资料 1,谈谈你对划线部分“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300 字。
首先,先解释题干中划线句子的表层含义,即:
“想着懒”并不是真正的“懒”,而是强调要善于思考,分清轻重缓急,能将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懒得想”实质是一种安于现状,无追求,无思考行动,怯弱封闭的生活状态。—表层含义,即解释含义。
其次,分析与划线句子相关联的要素,如原因、影响及对策等要素,即:
“想着懒”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做事,能让人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不被繁杂和忙乱干扰自己;“懒得想”则会导致人的灵魂与心灵被蚕食,原地踏步,越忙越乱,恶性循环,zui终被别人或自然支配。—阐释“想着懒”的意义以及“懒得想”的危害。
我们应该“想着懒”,勤于思考,合理规划自己的精力时间,勤奋努力,提高效率。—解决方法。
大家在答题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作答思路,想要更具体的学习申论体系以及其他题型分析方法,欢迎大家来华图教育进行系统培训。
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