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8-86755760
18010531292
四川分校

 

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远大目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 国共产党为促进和实现这一美好社会理想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近年来,由于我国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层出不穷,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 程,且由于社会管理涵盖的内容多、涉及面广,且和社会现实、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结合紧密,因此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申论重要的命题点。希望考生对社会管理问题这 样的"命题大户"要给予高度重视!

  本题的命题切入点主要有:

  对各类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妥善处置、坚持安全发展、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城市管理等。中心和主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近年来与本题相关的申论考试内容主要有:

  2009年,山东省,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

  2009年,福建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责任问题。

  2009年,安徽省,城市管理与城市摊贩经营的矛盾。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7年,北京市(应届),行业组织的自律与发展。

  2007年,北京市(社招),城市小摊小贩的管理(城市管理)。

  2006年,吉林省,户籍制度改革(户籍管理)。

  2006年,新疆自治区,非法生产地条钢事件(安全生产)。

  时事链接

  ★2010年3月4日晚,参加两会的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打黑除恶实际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使市场经济秩序良好。黄奇帆 说,重庆2009年一年里,破了过去十几年的积案,其中,命案类的积案就破了500个。老百姓最大的冤屈就是家里有人被害死了,五年十年不知道谁是凶手, 不知道真正的冤家是谁。冤有主,债有头,抓到了真正的凶手,实际上是对社会的鸣冤、或者是不平静情绪最大的平衡。另一方面,重庆的打黑除恶,主要是解决了 社会原始积累过程中,这种"无赖经济"、"混混经济"。黄奇帆表示,欺行霸市,跑马圈地,这个过程中动用了黑恶手段巩固自己的阵地。打黑除恶行动把这么一 批黑恶分子打掉,实际上是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使市场经济秩序良好。2009年外地的各类民营企业到重庆投资1400多亿,增长了40%多,是全国外资到 位数第一名。2009年利用外资增长率全国最高的是重庆,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打黑除恶体现了民心,反映了民意,也清除了一些党内的、政府内的腐败分子, 总体而言效果很好。

  ★2010年2月10日,国务院对三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认定三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均为责任事故,依照有关规 定,对93名事故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另有58名涉嫌犯罪的责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起特别重大事故其中一起 是央视大火案。2009年2月9日,在建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在救援过程中造成1名消防队员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 工人员受伤。建筑物过火、过烟面积21333平方米,其中过火面积8490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3万元。这是一起责任事故,71名事故责任人 受到责任追究。其中,中央电视台副总工程师、央视新址办主任徐威,央视新址办副主任王世荣,央视国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高宏等44名事故责任人已被移 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7名事故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给予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台长、分党组书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 程业主委员会主任赵化勇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业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晓明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 处分。依法对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罚款300万元。

  ★2010年1月4日,浙江乐清市发生150余辆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期间,有少数司机拦阻过路车辆,强行拉下乘客,甚至有不愿停运的司机遭到 殴打。好在,乐清市方面积极应对、妥善处置,4小时内就化解了这场公共危机。乐清出租车停运,是2010年见诸报道的第一起突发群体性事件。社科院发布的 2010年《社会蓝皮书》预测,当前群体性事件仍保持多发的态势,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 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民怨太深。另一方面,并没有真正"超稳定"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正常维权通道不畅的情况下,民众表达诉求的"被迫"通道。 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群体性事件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应对失策、处置失当,导致事件升级失控。瓮安事件、石首事件,就堪称反面教材

  一、重要论述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 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 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 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 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解析:本段是十七大报告的重要论述,主要精神就是通过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保持整个社会安定有序,使社会管理成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各位考 生对本段主要应把握好所论及的领域以及在该领域着重的工作要点。"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句话可 在写申论文时引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 变动,迫切需要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重视社会管 理,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 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我国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组织形式日趋多样 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同时,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 显增强。因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既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又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成为摆在各级党和政府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命题切入:问题、原因和对策

  命题切入点一: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存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类事件往往聚集几十人、上百人乃至上千人。这些群众以要求政府解决各种问题为由,有的集体上 访,聚集在党政机关门口,堵塞交通,干扰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有的与维持正常工作秩序的人民警察公然对抗,抓伤、挠伤干警;有的直接拦截各级党政领导 乘坐的车辆,拦"轿"喊"冤";有的集体罢工、罢市、罢课;有的上路拦车,甚至聚众拦截铁路列车。概括起来说,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特性。

  (一)复杂性

  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越来越多,参与人员越来越复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出现了敌对分子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插手制造事端的动向。

  (二)起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一些突出的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分析,应该说绝大多数集体上访甚至闹事都有一定的理由,即有其合理的部分,而真正无理取闹是极个别的,因此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扩展性

  参与的外延扩大,但仍以工人、农民为主;数量递增,规模呈扩大化趋势。

  (四)组织性

  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有一定的酝酿过程,常常有事件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少数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甚至就是直接的策划者。并有向组织严密、呈明显政治化发展倾向。

  (五)违法性

  当前群体性事件激烈程度加剧,恶性事件上升,多数伴随着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六)反复性

  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矛盾的反复性。从群体自身来看,以聚众闹事的方法来达到某种目的,事实上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这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从而造成群众长期缠诉闹事,处置难度加大。

  二、主要原因

  (一)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基础性根源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社会同质性进一步消解,社会异质性 增加,使追求同一性和超稳定性的传统社会控制机制失去了基础。伴随着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 化也势必发生。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社会分化的加速也必然会在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中 有所反应,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将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人们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紊乱,从而使人们无所适从,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某些集群不规则行为现象。

  (二)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

  近年来,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增多,既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腐化变质,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僚主义、腐败行为也是致乱之源。

  (三)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这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参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当群众之间、上 下级之间出现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 件。

  (四)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的社会控制力呈明显的弱化趋势,威信相对减弱。尤其是在农村,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民的行政控制严重弱化。基层组织 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大减弱。由于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受到民众的怀疑,国家权威就很自然地进人民众的视野。加之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 区、本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知之不管不问,致使一些本该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民众的利益一旦受损或遭受侵害, 为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单个的社会成员会意识到集体行动的重要,体制外的对抗性群体力量就会产生。尽管如此,群体性事件爆发需要有一定的启动因素,这些启 动因素主要依赖于具体的诱发性事件。

  (五)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由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方针 政策特别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时,由于执行者认识上的偏差和方法上的简单粗暴,使部分群众因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政策产生不满,以至引发群体性事 件。二是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当停产、倒闭、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 甚至闹事事件。三是因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 地后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不配套,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四是因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的群体冲突。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 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新的诱因,此类事件呈上升趋势。

  三、对策建议

  (一)要保持掌握群体性事件苗头的敏锐性

  要准确地把握民情民意,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或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 议;另一方面,在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各方面思想比较活跃的条件下,注意吃透情况,冷静分析,对事物的主流和本质作出正确判断,不为非主流非本质的东 西所迷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建立矛盾不断排查、不断调处的机制,通过不断排查、不断调处,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了解群众想什么、盼 什么,急需解决什么,及时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纠纷。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保持掌握反映群众问题的敏感性,做到及早发现苗头,准确掌握动向,及 时将事态处置在萌芽状态。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四川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