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8-86755760
18010531292
四川分校

 

 应对气候变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9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异常。除西南干旱少雨外,华北地区降雪频繁,表现出初雪早、频次多、雪量大等特点,寒冷天气延长,在 2010年3月中旬仍有较强降雪发生。同时,我国江淮、江南入冬以来降水偏多,南方持续低温,许多地区最低温度创历史同期纪录。与此同时,我国西南地区尤 其是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气候的异常变化对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挑战。节能减排、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无法回 避的重大问题,且这一问题在党和政府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后,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2008年、2010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都涉及了生态环境 保护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希望各位考生仍然要精心准备,特别是准备参加各省的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考生。

  本题的命题切入点主要有:

  可以宏观考察的有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的问题,也可以重点考察能源安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土地或水资源等问题。中心和主旨主要是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即发展理念。

  近年来与本题相关的申论考试内容主要有:

  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海洋环境、生态保护问题。

  2009年,河北省.旱灾背后的水资源保护问题。

  2008年,湖北省,节能减排中的科学发展问题。

  2008年,贵州省,污染治理问题。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2006年,天津市,能源资源节约问题。

  2006年,黑龙江省,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时事链接

  ★2010年3月22日,中国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表示,沙尘暴在中国不可能消失,丰富的沙尘源一旦遭遇异常的气候,必然产生沙尘 暴。根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3月21日中午前后,中国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出现沙尘天气。3月22日清晨,沙尘天气扩散到华北地区,京津出 现明显浮尘天气,局部地区强度较大。到中午,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东部的局部、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影响土地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波及5省区 196个县(旗),受影响人口约6100万。这已是京津地区2010年入春以来第二次遭受沙尘侵袭。在接受采访时,刘拓介绍说,此次沙尘源自蒙古国中西部 及中国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等地。这些地区沙漠、沙地广布,是起沙尘的物质条件。此外,气候异常是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动力条件。由于沙尘源区和途经区 沙源物质丰富,且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土壤失墒严重,加之冷空气势力较强,导致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刘拓表示,尽管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可以减少发生、减轻 危害、减少损失:一方面需要加强应急预警和防范,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地表覆盖、减少沙尘源。刘拓希望,汲取边治理、边破坏的教训,杜绝滥垦、滥牧、滥采等破 坏行为,保护沙区植被;植树种草、恢复沙区林草植被,提高草原生态功能,遏制新的沙化形成;把条件恶劣地区的农牧民移居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周边,使生态 系统自我修复。

  ★自2010年3月以来,中央气象台接连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据悉,西南部分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 季提早结束。云贵等地2009年夏季开始少雨,特别是2009年秋季以来,两省降水量异常偏少,比常年同期均偏少50%,均为近60年来历史同期最少值。 造成上述地区旱情的主要因素还有雨季提早结束。2009年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到特早,打破了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而昔日 以"山清、水秀"而被世人美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与水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而如今,一场60年不遇的大旱彻底摧毁了桂林的"秀水",只留下群山在 远处孤寂的身影。记者第一站先赶赴桂林实地调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桂林昔日绝美的秀水美景,已被干旱摧毁殆尽。

  ★2009年8月9日起,一则多家媒体的报道引发了众网友的强烈关注。而这些报道称,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马道口村和孙家南头村,两村数百名婴幼 儿及儿童绝大多数被检测出体内铅超标,其中部分超标严重,已达到中毒标准。孩子的血铅含量异常,被疑与一家年产铅锌20万吨的冶炼企业有关系。而检查结果 迅速在两个村子传开。有村民带着孩子到宝鸡市妇幼保健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人民医院等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令村民大吃一惊:几乎所有儿童的铅含量均 超过了标准。8月3日至4日,情绪异常激动的村民围堵了东岭集团冶炼公司的大门。根据村民不完全统计,孙家南头村和马道口村0-14岁婴幼儿及儿童血铅异 常人数均超过160人,两村至少有300名儿童血铅超标。而这让人可以想到的是,冶炼公司工人血铅超标将更为恐怖。据陕西当地媒体报道,2008年 10-12月,凤翔县疾控中心对全县儿童进行了血铅抽查。在16个乡镇抽样了4000余名儿童,唯独长青镇没有一名儿童被抽样。这是否意味着当地在回避污 染?9日晚,宝鸡市委市政府在白天调研的基础上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风翔长青血铅超标事件"的处置。无独有偶,就在7月19日,也有一篇来自云南 的报道称:昆明市东川区2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当地秧苗大面积枯死。我们不得不在此提出质疑,谁该为这些孩子们的血铅异常负责?同时,从松花江水污染事 件、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到发生不久的湖南浏阳镉中毒事件,接二连三的此类突发事件,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重要论述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 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 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 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解析:各位考生应当充分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认识到这一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资源、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为重要。我国人口众多、资源 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使得我们在实现发展的同时 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一些地区为实现经济发展,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 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 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 保护,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 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 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因此,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程上,一定要充分认识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命题切入:问题、原因和对策

  命题切入点一:加强环境保护

  一、现存问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 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当前,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重要河流与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仍在饮用不合格的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工业危险废物、城市垃圾的数量在增加,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噪声扰民相当严重。

  (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水土流失、沙化土地以及天然草原退化仍然在扩展;森林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过度开发,其中黄河、淮河、辽河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大大高于生态警戒线(30%~4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三)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出现了由城市向农村急速蔓延的大趋势。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生态环境更复杂、 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是在工业化进程 中,造纸、酿造、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烟尘、粉尘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三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工厂搬迁后土地污染凸显,沿 海地区高强度的开发加大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四是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农村卫生设施落后、污水灌溉以及工业不 断向农村转移,将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既损害农民的健康,又威胁农产品安全;五是在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 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六是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可能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加重。总之,随着经济快 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将迅速增加,治理难度加大。

  二、主要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我国如此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且我国的现实国情又使之具有特殊性。

  (一)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不少地方环境治理明显滞后 于经济发展,该治理的不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水平总体上 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比较大的环境代价。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特别是一些地方上了不少小 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加剧了环境污染。这几年我国煤炭消费高速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

  (三)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 管不力,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 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处于失控状态。这种状况不改变,环境污染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

  (四)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 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水准较低。

  三、对策建议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全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环境保护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综合反映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进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规划。根据各地的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增长方式,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治理污染产业化。

  (四)健全环境监管体制

  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完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

  (五)完善环境法治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 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 处理。

  (六)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

  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七)加强国际环境合作

  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发 展方式的转变;完善有关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环境标准,严格环境准人,促进对外贸易,规避环境与贸易风险,严格防范污染转入、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流 失。

  命题切入点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充足而稳定的能源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 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除了需求的持续增长对供给形成的巨大压力外,中国资源的相对短缺和技术手段的落后也使得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 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现存问题

  (一)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

  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 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二)能源资源储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化石类能源探明储量约7500亿吨标准煤,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 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此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但面临的制约因素也较多。比如,水电剩余资 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受自然条件和移民因素影响,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核电由于投资密集、建设周期长,新的核电能力短期内难以迅速增加。

  (三)能源结构尚不合理,环境承载压力较大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较,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结构特点:煤炭消费比重基本上与世界石 油、天然气消费比重相当,占60%~70%;而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与世界煤炭消费比重持平,只占20%~30%。尽管我国能源结构将不断优化,煤炭比重 会有所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仍可能超过55%。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四川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