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28-86755760
18010531292
四川分校

从“4.24联考”中看平均速度问题

华图教研中心  罗姮

“4.24联考”笔试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相信很多同学不会忘记这套题量大、耗时多的行政能力测试试题。特别是10道数量关系题,很多同学由于最后没有时间做而完全放弃了。我们说,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就在无意间放弃了原本很容易得到的分数。10道题都是平日总结归纳的典型题型,而平均速度问题就是其中一类,尽管考题有所变化,但仍然是在我们掌握的知识范围内的变形。我们就从“4.24联考”中谈谈平均速度问题的演变趋势和解题技巧,以及衍生题型的应对方法。

    平均速度问题源于行程问题,考察重点通常是往返一段等距离路程的平均速度,因此又称为“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例如,甲从A地出发去B地,速度为v1;再从B地返回A地,速度为v2,求甲的平均速度。对于此类问题,我们推导出公式,过程如下:设AB两地距离为s,甲的平均速度=2s/(s/v1+s/v2)=2v1v2/v1+v2。由此可知,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只与往返的速度有关,与距离无关。

【例题1】小李晚饭后散步去公园,走去的速度是4km/h,到达公园后原路返回,速度为6km/h,设从家到公园的距离为9km,问小李的平均速度为(    )km/h?

         A.5             B.4.8             C.4.6             D.4.4

【答案】B。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直接运用公式2s/(s/v1+s/v2)=2v1v2/v1+v2=(2X4X6)/4+6=4.8km/h。

除了上述一人往返的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外,还有两人往返的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其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两人同时出发同时返回,往返的路程和时间相同,因而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再利用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即可。

【例题2】两人同时出发从A地到B地再返回。从A地到B地时,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6km/h。从B地到A地返回时,甲的速度不变,而乙放慢了速度,结果两人同时回到A地。请问,乙从B地返回到A地的速度为(     )km/h?

 A.1             B.1.5              C.2              D.2.5

【答案】C。由v=s/t得知,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再返回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即为3km/h。利用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2v1v2/v1+v2=(2x6xv2)/6+v2,解得v2=2km/h。

    在“4.24联考”中,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两人往返问题中,时间相同路程不同,平均速度发生了变化。而在以前的考题中,无论是一人往返还是两人往返的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其平均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此时,解题思路依然是利用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解出各自的平均速度,再根据考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两人往返问题还存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的情况,其平均速度依然是变化的。

【例题3】(湖北-行测-2011-65)一条环形赛道前半段为上坡,后半段为下坡,上坡和下坡的长度相等,两辆车同时从赛道起点出发同向行驶,其中A车上下坡时速相等,而B车上坡时速比A车慢20%,下坡时速比A车快20%。问在A车跑到第几圈时两车再次齐头并进?(   )

        A.22             B.23                C.24            D.25

【答案】D。两人往返的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且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设A车的平均速度为1,B车的平均速度=,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1:0.96=25:24。相同时间下,路程与速度成正比,即A车行驶25圈时,B车行驶24圈,此时两车起头并进。

    由等距离平均速度问题还衍生出另外两种情况,分别是等速度平均速度问题和等时间平均速度问题。在等速度平均速度问题中,往返的速度相同,此时平均速度与往返速度相等;在等时间平均速度问题中,,与t无关。以上三种平均速度问题是行程问题的核心考点,要特别引起重视。注意不同情况的有效区分和各自的适用公式,再结合上述复杂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平均速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本文相关阅读:

2011年四川政法干警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2011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四川人事考试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四川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