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7日公务员联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16)
2012-02-25 09:45 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http://sc.huatu.com/ 作者:四川华图 来源:四川华图
201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QQ交流群:177870643
22.【解析】A。转折词“而”之前讲的是在生物界中“眼”,哪怕是“人眼”都有不足之处,视角太小。“而”之后讲的是“鱼眼”的优点,视角大。因此横线处应填入表示“鱼眼”优点的成语。“得天独厚”比喻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正好符合文意,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23.【解析】B。横线处前面是顿号,表示填入的成语应该与“扬短避长”是意思相近的成语。“扬短避长”表示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因此B项为正确选项。
24.【解析】C。第一个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应该与“放缓”对应;第二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应该与“上升”对应,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25.【解析】C。“谋取”是中性词,指设法取得;“牟取”是贬义词,指以不正当的或者非法的手段获取钱财和私利。“遏制”强调约束;“遏止”强调使停止。根据文段,第一个横线处应填贬义词“牟取”,第二个横线处表达的是使停止这种势头,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26.【解析】A。“前所未有”对应的是“鼎盛”或“成熟”;“领域”与文段中的“扩大”搭配不当,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27.【解析】A。这题是考查词语的固定搭配。“衡量”搭配“发展程度”;“判断”搭配“大小”;“考察”对“人口、占地范围”,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28.【解析】C。第一横线后转折词“而是”后偏正面积极,“而是”前应是偏负面消极,用“复制”较为得体;第二横线处“复活”对应选项“枯萎”;第三横线处前不同的对象对应“交织”,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29.【解析】C。“认识”和“认知”是抽象的概念,而文中提到的是“最早被人类……”,说明的是具体的概念,因此排除A、B项。文中第二横线处前用“留下”这个词,而“传说”一般用这个“流”,因此排除D项。“印记”侧重于记号,标记;“印迹”侧重中于痕迹,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30.【解析】D。文中提到“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B、C项显然不合文意,排除。“造访”指前往访问、拜访或是访问某个地方;“拜访”后面一般接人。所以在第二个横线处用“造访”比较恰当,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31.【解析】C。根据文意,第二个横线处应该填入“圭臬”或“底线”,“圭臬”比喻规则和法度。“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符合文意。最后一个横线处填入“单纯”较“单一”恰当。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32.【解析】A。看第一个横线处,首先排除B项。最后一句话是“每个人都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最后一个横线处应填入“神秘兮兮”,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本文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