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II考试大纲(5)
2011-07-13 11:53 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http://sc.huatu.com/ 作者:四川华图 来源: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50.法律责任包括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51.主要体现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法律有
A.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B.有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C.有关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
D.有关惩治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
52.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的国家机关有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53.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D.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即民族自治机关
5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有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领导各民主党派
55.在我国的四部宪法中,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宪法实施监督权的有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5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领导人有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总理
57.在不与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有
A.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
B.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会城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5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宗教政策是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
C.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D.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59.下列选项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在其中担任职务的有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审判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政协全国委员会
60.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六礼”
C.“七出”、“三不去” D.“同姓不婚”
61.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律 B.编例 C.封诊式 D.格
62.关于唐律中的刑罚适用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十恶”犯罪为“常赦所不原” B.老年人和残疾人犯罪可减免刑罚
C.禁止以类推方法定罪量刑 D.外国人犯罪一律依照唐律处罚
63.清末沈家本主持的修律活动的主要成果包括
A.《大清新刑律》 B.《暂行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三、简答题:第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64.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65.简述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自治的区别。
66.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四、分析题:第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67.马某与赵某系生意上的朋友。2002年7月8日,两人在饭店喝酒,马某说起现在生意难做,不讲信义的人越来越多。赵某随声附和。一向爱开玩笑的马某说:“老兄,凭咱们的关系,我就是给你张借条玩玩都放心。”马某随即写了“今借赵×人民币6000元”的字条,签署自己的姓名后放在饭桌上。不料,几日后,马某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方知赵某竟以该“借条”为据将他起诉到了法院,要求他偿还借款6000元。法院审理后认为,马某向赵某出具了借据,又没有证据证明自己非出于真实意思表示,故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成立,支持赵某的诉讼请求。
请根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谈谈你对法院判决的认识。
68.某地进行乡人大代表选举,一选区应选举代表3名。在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本选区选民提名基础上,乡选举委员会分别征询有关方面意见,最后确定正式候选人3人。经过投票选举,获得参加投票选民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中,只有1人系原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另2人系选民自发投票选出的独立候选人。乡选举委员会认为,独立候选人非正式确定的候选人,因而不予确认其当选结果,决定进行第二轮投票另行选举。
试问在整个选举过程中,乡选举委员会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哪些规定?为什么?
69.请对下列文字进行简要分析。
《唐律疏议·断狱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
制敕断罪,临时处分,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若辄引,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
五、论述题:第70小题,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70.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并适当结合我国现行宪法和古代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论述当代中国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原则。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B 5.A 6.B 7.A 8.D 9.B
10.A 11.B 12.C 13.A 14.A 15.A 16.B 17.C 18.C
19.B 20.C 21.A 22.D 23.A 24.D 25.B 26.C 27.C
28.B 29.C 30.B 31.A 32.C 33.A 34.C 35.D 36.A
37.A 38.A 39.C 40.C 41.B 42.B 43.C 44.B 45.D
二、多项选择题
46.AC 47.ABCD 48.AD 49.ABC 50.ABCD
51.ABC 52.ABD 53.ABCD 54.ABC 55.ACD
56.ACD 57.BCD 58.ABCD 59.ABC 60.ABCD
61.AC 62.AB 63.ACD
三、简答题
64.答案要点: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65.答案要点:
(1)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2)适用区域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港、澳等地区。
(3)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
(4)法律依据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自治的依据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66.答案要点:
宣布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确认人民对分得土地的所有权;确立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确立保护工商业原则。
四、分析题
67.答案要点:
(1)法院的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可以成立。
(2)涉及的法理学知识和原理主要有
①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如责任法定原则;
②司法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③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如法律特性;
④法律与道德的不同;
⑤法治原则,如权利保障原则。
(3)结合法理学上述知识和原理对法院的判决进行分析、说明。
68.答案要点:
(1)乡选举委员会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未经过预选程序。
(2)乡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正式候选人人数与应选代表相同,违反了选举法关于直接选举中候选人人数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1/3~1倍的规定。
(3)乡选举委员会不确认独立候选人当选资格的决定违反选举法。选举法规定,选民投票时既可以填写候选人的名字,也可以另选他人。当选结果应以最后得票结果为准。
69.答案要点:
(1)凡断罪量刑皆须引用律、令、格、式正文为准,否则处笞刑三十。
(2)凡皇帝针对某具体事项临时颁布的诏敕,未经整理成永格者,事后不得再引用于断罪量刑。
(3)若因引用未经整理的永格断罪量刑,致有出入人罪者,根据具体情况处以故意或过失出入人罪的刑罚。
(4)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政府实施封建法制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对司法官员依法断罪的严格要求。
五、论述题
70.答案要点:
(1)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原则是宪法这一规定在法律适用上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2)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一切公民应平等对待。
第二,一切公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
第三,司法机关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追究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虽然也规定有诸如“断罪依律令”、“一断于法”等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原则和制度,但同时又规定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八议”、“官当”、“准五服以制罪”等法律适用上不平等的原则和制度,封建社会中的许多特权思想在当代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
(4)在司法实践中,要充分贯彻这项原则,必须坚持反对封建特权思想,与各种违背平等原则的封建残余作斗争;司法工作必须忠于事实,严格依法办事,平等适用法律。
(5)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反对特权、实现权利平等的重要保障;对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认真实行这项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意。
V.参考书目
1. 法律规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 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