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II考试大纲(2)
2011-07-13 11:53 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http://sc.huatu.com/ 作者:四川华图 来源: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第二节 法 律 分 类
一、法律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实体法与程序法;根本法与普通法;一般法与特别法;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法律的特殊分类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第九章 法律实施
第一节 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
一、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的概念;法律实施的分类;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实施状况的评价。
二、法律实现
法律实现的概念;法律实现的意义;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
第二节 执 法
一、执法的概念
执法的定义;执法的特点。
二、执法的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讲求效率原则;合理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第三节 司 法
一、司法的概念
司法的定义;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原则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
法律为准绳原则。
第四节 守 法
一、守法的概念
守法的定义;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三、守法的原因
四、守法的态度
第五节 法 律 监 督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定义;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十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第一节 法 律 解 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的定义;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文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
四、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第二节 法 律 推 理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法律推理的定义;法律推理的特征。
二、法律推理方式
形式推理;实质推理。
第十一章 法 律 关 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含义与分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定义;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非物质财富)、人身利益。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抽象的条件;具体的条件。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 律 责 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的定义;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法律责任由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因素构成。
三、归责与免责
归责的概念;归责的原则;免责的概念;免责的条件。
第二节 法 律 制 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定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第十三章 法治
第一节 法治的含义
一、法治的内涵
二、法治与法制
三、法治与人治
四、法治与德治
第二节 法治与民主
一、法治与民主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第三节 法 治 国 家
一、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
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
二、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三、法治国家的标志
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健全高效的法律运行体制;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良好的法律秩序。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的民主政治体制;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四、依法治国方略及其实施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第十四章 法与社会
第一节 法 与 经 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法与生产力
法始终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法对生产力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法与市场经济
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 法 与 政 治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政治对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法对政治具有确认、调整和影响作用。
二、法与政策
政策对法具有指导作用;法对政策实施具有保障作用。
第三节 法 与 文 化
一、法律意识与律法文化
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的分类;法律意识的作用;法律文化的概念;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
二、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的区别;法与道德的联系;法与道德的冲突;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中 国 宪 法 学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 法 概 述
一、宪法的定义
二、宪法的形式特征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三、宪法的本质属性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四、宪法与宪政
宪政的涵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英、美、法三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宪法的发展及其趋势。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中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宪法修正案。
第三节 宪法原则和宪法分类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二、宪法的分类
宪法的形式分类;宪法的实质分类。
第四节 宪法规范和宪法作用
一、宪法关系及其特点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三、宪法的作用
第二章 宪法的制定、实施和保障
第一节 宪 法 制 定
一、宪法制定概述
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 宪 法 实 施
一、宪法实施概述
宪法实施的概念;宪法实施的意义。
二、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体制;宪法解释的程序;中国宪法的解释。
三、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
一、宪法保障的概念
二、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对象;违宪审查的模式;违宪审查的方式。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宪法监督制度
中国违宪审查宪法监督制度的内容;中国违宪审查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国 家 性 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和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爱国统一战线。
三、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概念;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国家政策;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和内容;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政权组织形式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选 举 制 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选举制度的概念;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中国选举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三、中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选举的组织;选举的程序;罢免和补选。
第四节 政 党 制 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政党与近代民主政治。
二、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
二、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法规定;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中国的现行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法律程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概念
公民的概念;国籍的概念;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财产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特定主体的权利。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外国人的权利保护
第五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构的定义;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的历史发展;国家机构的体系。
二、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法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