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14:27:2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2024成都国家公务员资格复审的方式由四川华图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国考岗位表,国家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24成都公务员考试省考成绩查询网址什么时候开通,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于11月26日结束,303.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距离笔试结束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很多同学都想知道什么时候出成绩,成绩在哪里查询?第一次参考得同学需要准备什么资料?资格复审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出补录公告?又是什么时候面试?下面就由图图来给大家一一解决:
一、什么时候出成绩?
根据2024国考招录公告可知,国考笔试成绩会在1月份发布,并同步更新合格分数线。查询网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 (scs.gov.cn)。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4年1月登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其他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
二、什么时候面试?
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进入面试的人选,并在专题网站上公布。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低于规定面试比例的职位,将面向社会进行调剂。调剂在公共科目考试内容相同(即指报考者应答的是同一类试卷)的职位之间进行,调剂公告、职位等通过专题网站发布。
招录机关负责面试实施,时间、地点等事项详见招录机关在本部门网站和专题网站上发布的面试公告。面试时,报考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原件、所在学校或者单位盖章的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招录机关有权取消报考者参加面试的资格。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可从专题网站下载、打印。
部分招录机关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专业能力测试设置情况和测试内容、分值比重等见《招考简章》或者招录机关发布的面试公告。
面试结束后,招录机关通过专题网站发布报考者的面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其中,未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的比例合成。
三、成都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热点
【热点背景】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中国5000年的文化传承在我国的一个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彰显,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每一个华夏民族心中的情结。过去,人们在春节里穿新衣、添新岁、纳新福,全家人围炉夜话,走亲访友、祈祷万象更新。而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春节文化的形式也经历革新蝶变,群里抢红包、短视频里发祝福。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文化价值内核却始终如一,那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对亲情、对乡土的依依眷恋;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对未来光景的无比期待。这些文化传统的核心要义到与如今新时代倡导的和衷共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构成了我国的文化内涵。
但是有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一些尴尬,无论是春节还是接下来的清明、端午等节日,似乎只是人们从“996”的繁忙中抽出时间来休息和旅游的“代名词”,其文化魅力并没有彰显出来,也偏离了我国民族文化自信的建设的初心
【公考角度解读】
传统节日是我们几千年的传承延续中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在过去,人们会在端午节吃粽子、挂香包、赛龙舟,以此缅怀爱国诗人屈原,弘扬爱国精神,传递爱国情怀;会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来庆祝亲人团聚,祈愿美好生活,这些都是流淌在这个民族血液深处的民族情怀和文化内涵。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我们要积极保护文化传统节日,在每个节日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皈依,唯此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文化内涵,传递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气节。
【对策建议】
第一、传承历史人文素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它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浪潮中经久不息,中华文明的存在至关重要。英国教授马丁·雅克,说:“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国家,而是一个文明伪装了国家的存在,国家是有兴衰的,而文明只要有生命力就会不断延续,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个文明而伪装的国家”。因此文明的传承就是国家存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文明的传承不光是在传统节日和文化作品中的形式,在我们当下的的城镇化过程中,也应持有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的理念,两条腿并行,挖掘来自城市和乡村背后的精神文化资源。
第二、以文化为纽带栓牢民族凝聚力。我们的传统节日和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血液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这应当是我们的文化自豪,这样的自豪感和自信,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
第三、与群众共享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中受益。文化遗产来源于群众,就应该用之于群众,以保护之名让文物束之高阁,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惠及广大民众。在我们传承几千年的节日里,留下历史,留下共同的民族记忆。
上一篇:2024巴中国考成绩发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