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14:37:2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2022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笔试分差什么时候出,202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笔试于3月26日举行, 笔试原始成绩已经公布,各位考生可在在四川人事考试网查询,笔试排名及面试资格复审公告将于5月在四川人事考试网陆续公布。
一、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成绩查询
1、不加试彝、藏语文的职位
笔试折合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笔试折合总成绩不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2、加试彝语文的职位
笔试折合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22.5% +《申论》成绩×22.5% +《彝语文》×15% +笔试加分(笔试折合总成绩不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3、加试藏语文的职位
笔试折合总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22.5% +《申论》成绩×22.5% +《藏语文》×15%+笔试加分(笔试折合总成绩不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二、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分数线
四川党委组织部负责面试资格审查。根据考生笔试成绩,按照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进入面试资格审查的人员名单(笔试有缺考科目者不得进入资格审查)。
三、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资格复审及面试
考生应携带《报名信息表》1份、有效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明确了学位要求的职位)、户口本或户籍证明(明确了招收范围的职位)、工作经历证明(要求了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和招录机关要求的其他证书、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查。其中:
1.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出具本人学生证(无学生证或学生证上专业及学历层次等信息不全的,出具所在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开具的院系、学历层次和专业等情况证明)。
2.国(境)外留学人员报考的,应出具教育部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考生可登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cscse.edu.cn),按有关要求和程序办理。
3.国家有其他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资格审查不合格或考生自动放弃出现的缺额,在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中,按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递补人员。未在规定时限内参加面试资格审查的,视为考生自动放弃面试资格。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按川发改价格〔2017〕472号文件规定缴纳面试考务费80元。
经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和有关证明材料参加面试。面试时间暂定为5月20日至22日。面试具体事项由招录机关另行通知。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考试总成绩的40%。
四、四川公务员考试省考面试备考热点
【背景事件】
保险买后悔了怎么办是个常见难题。退吧,交几万退几百,肥肉被割心滴血;可不退吧,月月年年接着割。忽然,“全额退保”“不成功不要钱”的广告像曙光跃入眼帘,人们于是纷纷被“代理退保”所吸引。殊不知,“代理退保”一时爽,“财”“保”两空泪成行。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再次对“代理退保”风险公开提示。据媒体统计,此前银保监会和各地监管机构针对“代理退保”相关风险的提示已经超过50次之多。因为无数血泪教训表明,“代理退保”已成为危害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隐患毒瘤,而且让不少消费者掉入陷阱,利益受损。
【观点参考】
“代理退保”套路满满,风险极大。不法分子打着帮助客户维权的旗号,鼓吹“保险无用论”“保险套路深”,唆使消费者通过他们的“帮助”退保,并趁机签订一系列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合同或协议。为达退保目的,不惜陪消费者到保险公司闹诉、打砸、威胁,甚至伪造证据,通过编造不实聊天记录截图、电话钓鱼录音等形式,伪造销售误导的假象。如此肮脏套路已涉嫌违法,更可恨的是,即便能多退回一些钱,也是以“代理维权”手续费、“退旧买新”、“高收益”理财产品等名目,被骗进了代理公司的口袋。消费者一着不慎,往往是钱没了,“保”也丢了,个人信息还存在被恶意使用等风险。
“代理退保”属非法黑产,消费者与其产生的交易行为并不受法律保护,贪这种小便宜,危害无穷。不法分子谎称可办理全额退保、逃废债务、修复征信等,然后通过欺骗、诱导、威胁等手段,唆使保险消费者主动退出保险,从中渔利。对消费者来说,退保等同于让家庭及个人放弃已经拥有的保障,既遭受了经济损失,更是在风险和意外面前“裸奔”。消费者参与“代理退保”被坑,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肚里咽。
退一步讲,有需求才有市场。退保黑产屡禁不止,也反映出保险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保险公司销售保险时确实存在诱导行为,比如买卖双方的保险信息严重不对称,所以给消费者留下了十买九坑的不良印象。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比如以前的保险重疾甚至只保10种,现在的是100种起步。面对类似变化,原有产品如何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也深受关注。但无论如何,维权也要合法。消费者如果确实在退保过程中遭遇不公正待遇,应选择向保险公司投诉,向保监会、保险业协会投诉,或委托律师走司法途径。
筑牢针对“代理退保”骗局的防火墙,监管层在发布风险提示之外,应加大宣传力度将代理退保的危害广而告之,同时加快建立打击防范代理退保的行业协作机制等。
作为消费者,与其苦苦纠结如何退保,不如投保前三思而后行,并善用签约后的“犹豫期”。切不可轻信“代理”,自跳“火坑”。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