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13:14:17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sydw/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
【导读】华图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sc.huatu.com/sydw/)提供以下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四川事业单位联考成绩什么时候出_事业单位考试网,更多关于2022四川事业单位招聘,四川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公告的内容,可关注公众号四川事考咨询中心(huatusydw)或添加微信客服号(huatukele)咨询!
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回复考生:
您好,我想问一下2022年上半年事业单位教师公招考试好久举行?
答复: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答:尊敬的网民朋友,您好。您在群众呼声的留言已收悉。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初步计划在五月下旬组织笔试考试。具体详情请您关注各级各地人事考试网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信息。感谢您对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理解。
答复时间:2022-03-0919:05:00
推荐>>四川事业单位热门图书题库
推荐>>四川事业单位精讲刷题网课
历年四川事业单位&教师联考笔试时间都是一致的,会集中在一周或者连续两周内进行,如果教师招聘计划在5月下旬组织笔试,那么事业单位笔试时间在5月份的概率是很大的,下面看一下历年出公告和笔试时间的参考:
一、历年四川事业单位联考时间
年份 | 公告发布 | 招考人数 | 考试时间 | 成绩查询 |
---|---|---|---|---|
2022上 | 暂未公布 | -- | 5月 | 暂未公布 |
2021下 | 10月14日 | 4562人 | 12月4日 | 12月底 |
2021上 | 3月31日 | 10999人 | 5月15日 | 5月下旬始 |
2020下 | 10月23日 | 3753人 | 12月5日 | 12月下旬始 |
2020上 | 5月7日 | 11223人 | 7月18日 | 7月底开始 |
2019下 | 10月16日 | 6124人 | 12月7日 | 12月中下旬 |
2019上 | 3月12日 | 9373人 | 4月27日 | 5月中下旬 |
2018下 | 10月16日 | 3812人 | 12月9日 | 12月中下旬 |
2018上 | 3月9日 | 6225人 | 4月15日 | 4月下旬 |
2017下 | 10月12日 | 4160人 | 12月2日 | 12月中下旬 |
2016下 | 10月9日 | 3448人 | 12月3日 | 12月下旬 |
2016上 | 4月25日 | 11915人 | 6月4日 | 7月上旬 |
2015下 | 10月26日 | 3449人 | 12月5日 | 12月中下旬 |
2015上 | 3月21日 | -- | 4月26日 | 5月中旬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考试时间 |
2022上半年 | 3月中下旬 | 5月 |
2021下半年 | 10月14日始 | 12月4日 |
2021上半年 | 4月1日始 | 5月29日 |
2020下半年 | 10月23日始 | 12月5日 |
2020上半年 | 4月29日始 | 7月18日 |
2019下半年 | 10月18日始 | 12月7日 |
2019上半年 | 3月12日始 | 4月27日 |
2018下半年 | 10月16日始 | 12月9日 |
2018上半年 | 3月6日始 | 4月15日 |
2017下半年 | 10月13日始 | 12月2日 |
2017上半年 | 3月1日始 | 4月16日 |
2016下半年 | 10月19日始 | 12月3日 |
2016上半年 | 4月14日始 | 6月4日 |
2015下半年 | 10月下旬 | 12月5日 |
2015上半年 |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 | 4月26日 |
2014下半年 | 11月上中下旬 | 12月20日 |
2014上半年 | 6月下旬 | 7月27日 |
2013年 | 全年 | 详见公告 |
2012年 | 全年 | 详见公告 |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顺序经历了两种基本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进入产品经济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生长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势;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经济。而产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说的一种经济形式,也是马克思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以后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交换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讲讲这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物质资料生产
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首先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社会关系和制度。
1.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是决定性的环节,也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二、三种基本经济形式
1.自然经济: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是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该种经济形态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化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3.产品经济:产品经济的运行形态是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机构集中的、统一的分配来取得。产品经济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的,并以全社会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
以上便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三种基本经济形式所有内容啦,你掌握了多少呢?做题检测下吧~
例题
1.(单选题)马克思说:“生产就单方面来说也决定于其它要素,例如,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最后,消费的需求决定着生产。”这段话表明( )
A. 生产决定消费
B. 消费决定生产
C. 消费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
D. 生产反作用于消费
【答案】C【解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消费需求为生产提供动力,提高生产积极性,揭示了消费的反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价值规律建立
D. 交易制度建立
【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或部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商品与货币
“商品爱货币,但其‘爱情’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这样形容商品与货币的关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换位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商品爱货币,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让我们一起探寻两者间的“爱情”联系吧。
一、商品
(一)商品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二重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两者间关系体现为:①同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其中,具体劳动是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关系体现为: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价值量及其有关的概念
1.商品价值量即单位商品价值。相关计算为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者的生产效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二)概念: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3.支付手段: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
4.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5.世界货币:指货币跃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在我们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商品与货币常作为经济考点对考生进行考查,考生必须理解和牢记。一起做两道题巩固加深记忆吧。
例题
1. (单选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区向灾区捐献的帐篷、衣物等物资( )
A. 不是商品,因为他们不是劳动产品
B. 是商品,因为他们具有使用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他们没有用于交换
D. 是商品,因为他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答案】C【解析】根据商品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向灾区捐献的物资并没有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交换,不满足商品定义。因此不是商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下列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
A. 偿还贷款的现金
B. 发放工资的现金
C. 购物消费的现金
D. 预交租金的现金
【答案】C【解析】流通手段指的是交换行为在同一时空内进行的职能,本题中,“购物消费的现金”符合这一定义。支付手段指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易的延期或不同步。“偿还贷款的现金”、“发放工资的现金”、“预交租金的现金”三者所体现的都是支付手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接下来一起进一步学习价值规律相关知识点吧。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包括:
①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一般情况下,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起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二)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三)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相关内容到这就结束啦,做两道题练练手吧~
例题
1.(单选题)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
A. 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B. 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C.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D.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有现象
【答案】C【解析】一般情况下,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由此,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一些稀有的名画、文物、珍贵邮票一类的东西,一旦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只有人们的购买力能控制它们的价格上涨幅度,但其价格总是高于价值。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们的价格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这种现象证明价值规律不是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③它们的价格上涨不会促进生产扩大和商品供给量的增加
④不能用商品交换中的特殊现象否定价值规律的普遍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解析】稀有的名画、文物、珍贵邮票等商品是价值规律中的特例,因为对于这些商品来说,价格与供求不存在相互制约关系,价格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不能因为这一特例而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所以②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剩余价值
提到剩余价值,大家可能觉得略微抽象。那如果换个说法——“剥削”,是不是感觉具体很多呢?众所周知,资本剥削最直接、最原始的形式就是“加班”,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一起来探寻所谓的“剥削”吧~
一、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货币,剩余价值是交换得来的货币量减去投入的货币量所剩余的货币量。尽可能追逐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剩余价值类别
1.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全部内容到这就结束啦~有两道巩固题在等你完成哦~
例题
1.(单选题)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主要说明( )
A.剩余价值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B.剩余价值规律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C.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D.剩余价值规律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C【解析】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切方面,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资本积累规律
D.平均利润规律
【答案】B【解析】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殖的规律。它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资本家绝对或相对地延长工人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以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资本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由剩余劳动堆叠形成的社会权力,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具有不同的形式。本篇主要分析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其相关知识吧。
一、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是获得利润”,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C表示)。
2.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用V表示)。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固定资本是指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周转方式是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资本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流动资本。
关于“资本”你掌握了多少呢?一起做两道题检测下吧~
例题
1.(单选题)美国某工厂从银行贷款100万美元,其中50万美元购买了机器设备,另50万美元给工人增加了工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100万美元都是可变资本
B. 这100万美元都是不变资本
C. 购买机器设备的50万美元是可变资本
D. 给工人增加工资的50万美元是可变资本
【答案】D【解析】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厂房、机器)和劳动对象(原材料),可变资本指的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主要指的是劳动力,所以给工人增加工资的50万美元是可变资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多选题)某企业购进一套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那么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固定资本
D. 流动资本
【答案】AC【解析】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其中,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厂房、机器)和劳动对象(原材料)等;固定资本是指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周转方式是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固定资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以上种种描绘的便是经济危机的萧条,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虽然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出现以后就已经产生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具有现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以下便是资本主义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点。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后果: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不断发展的最突出的后果,就是导致并不断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根源和周期性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出现,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几个阶段。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
小编找了几道相关题目供大家巩固练习哦~
例题
1.(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不足的危机
D.买卖脱节的危机
【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消费者有效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单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答案】D【解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利润
什么是利润?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对于利润的理解可能是:利润就是收入减去各项成本费用之后的剩余。如果收入减去各项成本费用之后大于零,表示经营盈利了,如果小于零,表明经营没有赚到钱,亏损了。然而在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利润相关知识可并非如此简单哦。一起来学习吧~
一、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又称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是由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构成的。
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
C+V构成生产商品的成本价格,用K表示。这样,W=C+V+m=K+m。
成本价格的出现,使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看不见了,因而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被掩盖起来。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当剩余价值被资本家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内容和本质。
商品的价值用公式表达为:W=C+V+m=K+m=K+P
其中,K表示成本价格,K=C+V;m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用P表示。
①剩余价值率:m′=m/V,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②利润率:P′=m/(C+V),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即获利程度。
三、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率:指整个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2)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即平均利润用表示。
四、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五、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以上内容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及学习!下边有两道相关题目等着大家练手哦~
例题
1.(判断题)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
【答案】错误【解析】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①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②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和内容。③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故本题表述错误。
2.(判断题)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 )
【答案】正确【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即商品价值为c+v+m。故本题表述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一起来具体学习相关知识点吧。
一、资源配置方式
(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人们需要对既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作出选择,以保证稀缺的资源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组合,分配给生产效率最高的生产者,获得最优的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要素资源,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一切社会生产共同的要求。
(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配置方式称之为市场经济体制。
2.计划配置方式:依靠政府计划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配置方式称之为计划经济体制。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一)经济活动市场化;
(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经济运行法制化。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缺点
(一)市场经济的优点
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经济要求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身份平等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平等地享有生产资料;交易平等即买多少东西付多少钱。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市场经济一直存在着竞争。
4.市场运转的有序性: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5.市场发展的开放性:由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以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决定。
(二)市场经济的缺点
1.自发性: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别人利益
2.盲目性:自己不了解情况导致自己利益受损
3.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当人们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需求可能已饱和,而生产者却还在继续生产,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时,才恍然大悟。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卖,蒙受巨大损失。
在我们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市场经济体制考点较为重要,考生必须理解和牢记。一起做两道题巩固加深记忆吧。
例题
1.(单选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国民为防止核辐射扩散对健康有可能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于是争相抢购碘盐、碘片等预防性物品,个别商店趁机哄抬物价。这一事实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 滞后性
C. 盲目性
D. 竞争性
【答案】C【解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分散地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对于市场前景的判断并不能从宏观层面做准确的把握,因此,他们作出的经营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单选题)计划和市场( )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B. 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
C. 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
D. 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答案】D【解析】计划和市场一样都只不过是一种经济调节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的联系,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因此资本主义一样有计划,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市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知识:人本原理与需求层次理论【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知识:人本原理与需求层次理论,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参加刷题、模考、领取时政资料,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管理”是无处不在的,管理活动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也正因为他的普世性,管理学历来是专家们研究的热点,也相应地诞生了诸多管理学的原理。其中,梅奥的人本原理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管理学理论,同时也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常考点。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比较重要的管理学原理吧。
一、人本原理
美国管理大师,人际管理理论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所谓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人本原理的前提是: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这个重要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核心的提出,源自著名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认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梅奥认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3.新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二、激励原理——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具体来讲: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自下而上所必需的食物、水分、空气、住所等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需要。这是指人们寻求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上伤害的需要;
3.社交需要。有时也称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人际交往方面的需要;
4.尊重需要。包括自主、胜任、力量和信心等内部尊重要素与地位、认可和关注等外部因素;
5.自我实现需要。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是由低到高排列的,并呈逐层递进式的发展。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另外,在人的不同时期或不同发展阶段,其需要结构不同,但总有一种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例题】
1. (单选题)小张大学毕业已满八年,目前有车有房,工作稳定,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目前处于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层次阶段,下列()激励措施对他最能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
A.提薪
B.升职
C.解聘威胁
D.增大工作量
【答案】B【解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其中,尊重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渴望他人的赞赏和认可、渴望获得地位和荣誉等。题干中,小张处于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层次阶段,对他最能产生较大的激励效果的激励措施是升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单选题)关于“霍桑实验”的结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指出工人是“社会人”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C.认为工人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D.新型领导能力就是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答案】C【解析】霍桑实验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实验,是关于人群关系运动的实验研究。1924—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主持的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它发现工人不是只受金钱刺激的“经济人”,而个人的态度在决定其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C项错误。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知识: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映。政府职能一直都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重难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学习一下政府职能的内容吧。
一、政府职能属性
①公共性。政府职能涉及到国家大量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根本目的是为所有社会群体和阶层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②法定性。政府职能的法定性是指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一国政府职能的边界,使公共行政有法可循。
③执行性。政府作为贯彻和执行国家意志的机关,其职能具有明显的执行性。
④强制性。政府职能的强制性是指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政相对人不得阻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
⑤动态性。政府职能始终是变化的,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力量对比以及政府与自然界的关系演变。
⑥扩张性。政府职能的扩张性是指随着现代社会中 公共事务、公共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并逐渐扩展至社会各层面。
二、政府职能分类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是国家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
①军事保卫职能。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军事保卫职能。
②社会治安职能。巩固政权,制裁危害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打击、惩办改造各种犯罪分子。
③民主职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机关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和民主性。
④国际交往职能。广泛参与国际政治事务,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竞争,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经济职能:政府为国家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①宏观调控职能。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③市场监管职能。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3、文化职能: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
①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
②发展教育的职能。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③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④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4、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政府依据社会公共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城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及时获取事业单位考试信息
本文链接:https://sc.huatu.com/2022/0316/1809149.html
【推荐阅读】
(编辑:wena)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