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事业单位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网 >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试题 > 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如何区分贪污

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如何区分贪污罪和挪用公款

2022-03-10 11:40:29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sydw/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

【导读】华图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sc.huatu.com/sydw/)提供以下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四川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知识:如何区分贪污罪和挪用公款,更多关于2022四川事业单位招聘,四川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招考公告的内容,可关注公众号四川事考咨询中心(huatusydw)或添加微信客服号(huatukele)咨询!

点击下方领取:事业单位考试,备考干货。

  2022年四川事业单位笔试练习题由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整理分享,四川事业单位笔试科目每年2次得联考大部分地区都为一科,除了泸州、宜宾之外。考试内容为资料分析及数量关系、公共基础知识,即综合知识。如下为2022年四川省事业单位联考笔试题及答案解析,更多完整试题内容请关注四川华图教育。

公告汇总hot2022四川事业单位公告原文

历年分数hot 四川事业单位历年入面分数线汇总 

网课刷题hot 事业单位最新时政易点集锦

music扫码预约四川事业单位招考公告music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哈雷彗星

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考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其中重要的考点之一。今天,我们先简单了解其中一个:哈雷彗星。

彗星,俗名“扫帚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其中,哈雷彗星是人类第一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它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第一次算出的,并且成功预言到它再度出现的时间,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

其实,我国的祖先很早就已经开始夜观天象了。殷商时代,“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淮南子·兵略训》),这是中国人对哈雷彗星可追溯的最早的记载。

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的《春秋左传》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星孛即指哈雷彗星,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韦加号探测器。这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使者。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中年的马克吐温曾说过,我出生的时候是哈雷彗星到访地球的时候,是它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那我的生命也将由它带走。果不其然,马克吐温的预言成真,在哈雷彗星再次来到地球的时候,马克吐温逝世了,享年76岁。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哈雷彗星新一轮的回归吧。

【例题】

1. (单选题)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 )一书中。

A. 《春秋》

B. 《墨经》

C. 《诗经》

D. 《尚书》

【答案】A【解析】公元前613年的《春秋左传》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星孛即指哈雷彗星,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单选题)下列关于哈雷彗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最早是英国人爱德蒙·哈雷测量出来的

B. 公元前613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确切记录了哈雷彗星的回归

C.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100年

D.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答案】C【解析】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平均周期是76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物理学之父——牛顿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在1688年发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在人类探索世界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内容

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所显示出的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这性质称为惯性。所以,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相关因素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质量越大,克服惯性做功越大;质量越小,克服惯性做功越小。

3.注意

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1.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

F合=ma。(F是合外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

3.注意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3)F合、m、a对应于同一物体。

(4)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和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微观原子。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公式:

F=-F'(F表示作用力,F'表示反作用力,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3.注意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作用不能相互抵消。

(3)作用力也可以叫做反作用力,只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

四、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公式

(F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3.意义

(1)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天体运动规律,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

(3)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牛顿的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例题】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

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其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0

D.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很大

【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合/m,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但速度不一定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单选题)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 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比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大

C. 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答案】D【解析】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不能相互平衡,也不能相互抵消。二者是同种性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无处不在的氧气

说到氧气,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富度最高的元素。同时,氧气是大气组成的一部分,约占空气的21%,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那么,关于氧气,事业单位考试中又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

一、氧气的产生

1.光合作用

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

2.实验室制氧法

(1)氯酸钾制取氧气(利用率高)。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方法,不需要加热,环保节能)。

3.工业制法

电解制氧法:把水放入电解槽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水的电解度,然后通入直流电,水就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二、名称由来

氧气的中文名称是清朝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这“氧”。

三、物理性质

1.分子结构为O₂。

2.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3.氧气最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是臭氧(O₃)。

四、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1.与金属的反应

(1)与钾的反应,钾的表面变暗。

(2)与钠的反应,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淡黄色粉末。

(3)与镁的反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4)与铁的反应,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与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氢气的反应,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2)与碳的反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与硫的反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转化为臭氧的反应,臭氧电解成为氧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五、获取用途

1.冶炼工艺: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不但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

2.化学工业: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

3.国防工业: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4.医疗保健: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5.其它方面:它本身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达到焊割金属的作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机械企业里用途很广,作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选的一种切割方法。

六、氧气与人体

1.缺氧

缺氧是指因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脑、心脏等生命重要器官缺氧是导致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

2.过度吸氧

纯氧环境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纯氧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

【例题】

1. (单选题)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解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水,不是固体,没有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而不是发出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易燃烧。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白磷

D. 硫粉

【答案】A【解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安全用电小常识

电能是一种方便的能源,它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人类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用电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安全用电知识

1.学会看安全标志。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信息,遇到红色标志注意不要触摸;黄色,表示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电”等;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指示、安全状态、通行。

2.金属制品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水也是导电的,电器用品要注意不要站上水,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要用湿布擦电器。

3.自觉遵守安全用电规章制度,用电要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不私拉乱接用电设备,用电要安装漏电保护器。

4.不能使用挂钩线、破股线、地爬线和绝缘不合格的导线接电。

5.不能在电力线下盖房子、打机井、堆放柴草、栽种树木。

6.晒衣服的铁丝要远离电线,更不能在电线上挂、晒衣物。所种藤蔓植物不能缠绕电线。不在电线下放风筝。

7.不要在灯泡开关、闸刀盒附近放置易燃物品。若发现异味时,应立即拉开家用闸刀,查清原因。火灾时,应立即断电,失火来不及断开电源的,不要泼水救火,要用盖土、盖沙的办法救火。

8.更换灯泡,要站在干燥木凳等绝缘物上,擦拭试灯泡或其它。

9.任何情况下严禁区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保险丝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匹配。更换保险丝时要拔下瓷盒盖更换,不得直接在瓷盒内搭接保险丝,不得在带电情况下(未拉开刀闸)更换保险丝。

10.当家用配电设备不能满足家用电器容量要求时,应予更换改造,严禁凑合使用。否则超负荷运行会损坏电气设备,还可能引起电气火灾。

11.凡要求有保护接地或保安接零的家用电器,都应采用三脚插头和三眼插座,不得用双脚插头和双眼插座代用,造成接地(或接零)线空档。

12.家庭配线中间最好没有接头。必须有接头时应接触牢固并用绝缘胶布缠绕,或者用瓷接线盒。禁止用医用胶布代替电工胶布包扎接头。

13.紧急情况需要切断电源导线时,必须用绝缘电工钳或带绝缘手柄的刀具。

14.抢救触电人员时,首先要断开电源或用木板、绝缘杆挑开电源线,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拖拉触电人员,以免连环触电。

15.家用电器烧焦、冒烟、着火,必须立即断开电源,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浇喷。

二、触电急救知识

1.触电的现场抢救,应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如果触电现场远离开关或不具备关断电源的条件,救护者可站在干燥木板上,用一只手抓住衣服将其拉离电源。也可用干燥木棒、竹竿等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

2.如触电发生在火线与大地间,可用干燥绳索将触电者身体拉离地面,或用干燥木板将人体与地面隔开,再设法关断电源,

3.如手边有绝缘导线,可先将一端良好接地,另一端与触电者所接触的带电体相接,将该相电源对地短路。

4.也可用手头的刀、斧、锄等带绝缘柄的工具,将电线砍断或撬图断。

5.电气火灾,首先应切断电源,同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不能用水或普通灭火器(如泡沫灭火器)灭火。应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也可用干燥的黄沙灭火。

三、常用电气灭火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

种类 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1211”灭火器
规格 2kg、2~3kg、5~7kg 8kg、50kg 1kg、2kg、3kg
药剂 瓶内装有液态二氧化碳。 筒内装有钾或钠盐干粉,并备有盛装压缩空气的小钢瓶。 筒内装有二氟一氯一溴甲烷,并充填压缩氮。
用途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酸类火灾。不能用于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等火灾。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油类、化工化纤原料等初起火灾。
功效 接近着火地点,保护3m距离 8kg喷射时间14~18s,射程4~5m;50kg喷射时间14~18s,射程6~8m。 喷射时间6~8s,射程2~3m。
使用方法 一手拿喇叭筒对准火源,另一手打开开关。 提起圈环,干粉即可喷出。 拔下铅封或横锁,用力压下压把。

四、触电后救治

1.触电者神智尚清醒,但感觉头晕、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等,应让其静卧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2.触电者神智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应静卧休息,并请医生救治。

3.触电者无知觉,有呼吸、心跳。在请医生的同时,应施行人工呼吸。

4.触电者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应施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呼吸尚存,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法;如呼吸、心跳均停止,则须同时采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抢救。

【例题】

1. (单选题)电器着火时下列不能用的灭火方法是哪种( )

A. 用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B. 用沙土灭火

C. 用水灭火

D. 二氧化碳灭火器

【答案】C【解析】当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要注意千万不能先用水救火,因为电器是带电的,而泼上去的水是能导电的,用水救火可能会使人触电,而且还达不到救火的目的,损失会更加惨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

A. 站在铁板上操作

B. 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C. 穿防静电鞋操作

D. 不需要任何防护

【答案】B【解析】用来加强基本安全用具的可靠性和防止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危险的工具,称为辅助安全用具。辅助安全用具有:绝缘鞋、绝缘垫、绝缘站台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维生素大家族

一、定义

又名维他命,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二、特征

1.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2.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

3.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三、分类

1.维生素A

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美容维生素

可溶性:脂溶性

缺乏症:夜盲症

获取来源:鱼肝油、动物肝脏、绿色蔬菜

注意事项:需忌酒。

2.维生素B1

别称:硫胺素,抗脚气病因子、抗神经炎因子

可溶性:水溶性

缺乏症: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获取来源:豆类、谷类、肝脏、硬果类、水果、牛奶和绿叶菜

注意事项:忌食鱼类和蛤蜊。

3.维生素B2

别称:核黄素

可溶性:水溶性

缺乏症: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

获取来源:肝脏、牛奶、鸡蛋、豆类、绿色蔬菜

注意事项:忌食高脂肪食物和高纤维类食物。

4.维生素B12

别称:氰钴胺素

可溶性:水溶性

缺乏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获取来源:肝脏、鱼肉、肉类、蛋类

5.维生素C

别称:抗坏血酸

可溶性:水溶性

缺乏症: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获取来源:新鲜蔬菜、水果

6.维生素D

别称:钙化醇,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

可溶性:脂溶性

缺乏症:软骨病、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

获取来源: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注意事项: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7.维生素E

别称:生育酚

可溶性:脂溶性

缺乏症:生殖障碍,肌肉性萎缩

获取来源: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8.叶酸

可溶性:水溶性

缺乏症:贫血

获取来源:酵母、肝脏、绿叶蔬菜

【例题】

1. (单选题)维生素A缺乏时可能发生( )

A. 夜盲症

B. 色盲症

C. 白内障

D. 软骨病

【答案】A【解析】缺乏维生素A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会发生夜盲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单选题)维生素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

B. 维生素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C. 所有维生素都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

D. 人体每日需要大量的维生素

【答案】B【解析】维生素分为水溶性与脂溶性两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生活常识:生活中的电

一、电冰箱

1.制冷系统原理

电冰箱应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几个部分。

2.使用小常识

(1)不要让酸碱之类的东西接触冰箱,以免造成腐蚀;酒精、液化气等易燃物也要远离冰箱,以免引起火灾。

(2)热的食品不要马上放进冰箱,否则会增加耗电量,也会增加电冰箱工作负担而影响工作寿命。

(3)清洗冰箱时要拔下插头,再插上时,应至少等待5分钟,以免损坏压缩机。

(4)当室内有燃气泄漏时,不要碰冰箱,更不要碰插头,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燃气爆炸。

二、空调

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与冰箱类似。

1.夏季室外吹热风原因

室外机里面主要是压缩机,制冷剂压缩成液态会释放大量热量,室外机里面的风扇在后面吹就会吹出热风来。冬天就正好相反了。

2.夏季室内吹冷风原因

室内机里面主要部分是蒸发器和风扇,制冷剂在经过蒸发器的时候蒸发吸热,室内的空气热量被吸走,所以室内吹出的是冷风。

3.开空调空气会干燥的原因

因为室内热空气在遇冷液化的时候很多水蒸气会被引流到室外,所以空调一般都会有一根管子在室外滴水。

三、电磁炉

1.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效应来加热的。它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感线通过锅的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

2.拓展:涡流效应

涡流效应指的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块状导体置于交变磁场或在固定磁场中运动时,导体内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在导体内闭合。利用足够大的电力在导体中产生很大的涡流,导体中电流可以发热,使金属受热甚至熔化。

四、微波炉

1.工作原理

微波炉接通电源后内部的产生微波。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五、汽车发动机

1.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使用的燃料,与空气混合后被吸进气缸,点燃后产生燃气,膨胀做功。

2.冷却系统

汽车的冷却系统用来对机件吸收的热量进行强制发散。以水做冷却剂时,工作水温应在80~9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3.三元催化装置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小型汽车还装有“三元催化装置”。所谓“三元”是指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三元催化装置在排气管中,对排放前的废气进行催化,使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

【例题】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微波炉加热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电热元件发出的辐射热进行加热

B. 利用超短波穿透引起食品内部分子振动

C. 利用明火加热空气形成的热风进行加热

D. 利用交流磁场形成的涡流向锅体导热

【答案】B【解析】微波炉接通电源后,内部会产生微波,当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单选题)将整块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穿过金属块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金属块内部所产生的漩涡状的感应电流叫做涡电流,简称涡流。下列家电中,利用涡流效应来工作的是( )

A. 电饭煲

B. 电风扇

C. 电热水器

D. 微波炉

【答案】D【解析】电磁炉是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效应来加热的。它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感线通过锅的底部时,即会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从而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空间技术

一、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也叫航天技术,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探索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空间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两个标志技术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

宇宙空间或太空也称外层空间,是指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分别将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称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在外层空间这个人类的第四环境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空间资源。

二、三大支柱

(一)运载器技术

要使航天器克服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冲出地球大气层,必须使其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这就需要有能提供强大能量的动力装置,即运载火箭。运载器是运送航天器进入预定太空轨道的工具。

(二)航天器技术

航天器技术又称空间飞行器技术。航天器是在太空中探测研究太空环境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工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在太空中的运动基本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二是它能满足地面(人类社会)的特定需求。

航天器按是否载人,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根据航天器运行轨道的区别,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式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等;二是完全脱离地球引力飞往月球,乃至在行星间运行的航天器,通常称为空间探测器。

(三)地面测控技术

地面测控技术,即对航天器进行跟踪、遥测、遥控的技术。测控系统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台、站、船等组成的。

【例题】

1. (单选题)开发宇宙空间,实现某种特定的航天活动,就要研究相应的航天系统。航天系统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

A.生物技术、网络科技、空间技术

B.空间飞行器、运载工具、地面支持系统

C.空间飞行器、运载工具、返回舱

D.空间飞行器、拍摄工具、网络科技

【答案】B【解析】航天系统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空间飞行器,如卫星、飞船、探测器。二是运载工具,如火箭、航天飞机以及航天发射场。卫星上天,必须由运载火箭来发射,只有得到足够的速度,卫星才能够按预定的轨道进行飞行,所以要有运载工具和航天发射场。三是地面支持系统,如地面站、测控系统、用户系统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单选题)下列技术中属于空间技术领域的是()

A.酶工程

B.永久太空站

C.高温材料

D.电子计算机

【答案】B【解析】空间技术领域是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其两个标志技术是航天飞机和永久太空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一、地震

1.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间,地震频率高。

2.成因

构造变动引起的构造地震和火山活动引起的火山地震。其中,90%的地震属构造地震。

3.要素

(1)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2)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4)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4.震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5.烈度

烈度是用来衡量地震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地质构造、地面建筑强度等。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6.自救

(1)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抓紧时间逃到室外空旷处,切忌躲到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陡山坡及河边。

(3)来不及时,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是合适的避震空间。

(4)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二、滑坡和泥石流

1.发生条件

大量降雨;

大量碎屑物质;

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2.特征

直行性;

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

3.预防措施

(1)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2)不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4)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4.脱险逃生

(1)在山谷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时,要向与泥石流或滑坡前进方向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不要在谷地停留。

(2)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例题】

1. (单选题)我国地质调查局认定,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地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B. 亚洲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C.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激烈碰撞所致

D. 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激烈碰撞所致

【答案】A【解析】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间,地震频率高。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隆升。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破坏巨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单选题)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

A. 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 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 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 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答案】A【解析】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烈度是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1.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体积庞大,运行速度慢,尚不具备“存储程序”的思想。

第一台冯·诺依曼(计算机之父)型机:EDVAC,1952年正式投入运行,为世界上首台存储型计算机。

2.计算机的特点

(1)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2)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3.计算机的发展

阶段 时间 逻辑器件 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 科学计算、军事研究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 数据处理、事务处理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
第四代 1971——至今 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二、计算机系统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及时获取事业单位考试信息

本文链接:https://sc.huatu.com/2022/0310/1806622.html

【推荐阅读】

1、2022年四川事业单位公告预约系统

2、2021下半年四川事业单位面试礼包

3、四川事业单位历年入面分数线

4、2022年事业单位笔试资料领取

(编辑:wena)
热门推荐
辅导课程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添加:事业单位公众号huatusydw
为您提供一站式备考服务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号

扫码添加:事业单位客服号
专业客服一对一答疑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