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10:58:1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2022年四川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优秀工人农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事业编制人员、退役军人中考试录用基层机关(单位)公务员(参公人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
本次四川定向公务员招录人数为835名,考试时间为3月26日,报名时间为2月24日-3月2日,报名网站为四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官网,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本次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职位表等相关内容如下。
本次招录采用网络方式报名。报名时间为2022年2月24日至3月2日上午8:00,报名网站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http://rst.sc.gov.cn/)“人事考试”专栏。
▼▼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
推荐>>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公告汇总|公告解读峰会
推荐>>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职位查询|笔试礼包资料
推荐>>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历年考试题|农村农业知识
——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月24日-3月2日8:00
资格初审:2月24日-3月3日8:00
网上缴费:3月4日8:00
准考证打印:3月22日-3月25日
笔试时间:2022年3月26日
成绩查询:4月下旬
▼▼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职位|专业|报名大数据查询系统▼▼
——报名及资格初审——
优秀村(社区)干部、第一书记、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应由个人向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提出申请;服务(工作)单位不属于乡镇(街道)管辖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向服务地所在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优秀工人农民报考,应由个人向所在单位或村(社区)党支部、乡镇(街道)党(工)委提出申请;事业编制人员报考,应由个人向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一)网络报名
本次招录采用网络方式报名。报名时间为2022年2月24日至3月2日上午8:00,报名网站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http://rst.sc.gov.cn/)“人事考试”专栏。
资格审查由各市(州)和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负责,贯穿考录全过程。任何时候发现报考者有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弄虚作假的情形,取消考试、录用资格,所产生的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报名及资格初审按以下程序进行:
1.职位选择。报考者登陆报名网站,查阅“公告”“职位表”“填表说明”等,了解基本政策和要求,选择与自己条件相符的招录职位。报考者应使用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有关信息进行报名,并且只能选择一个招录职位,报名时填报的身份证信息必须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一致。报考者对各类职位的资格条件需要咨询时,可拨打《职位表》公布的联系电话。
2.填报信息。报考者按网络提示要求通过注册,真实、准确、完整填写《四川省2022年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优秀工人农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事业编制人员、退役军人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参照管理工作人员)报名信息表》(以下简称《报名信息表》)的各项内容,同时下载照片审核处理工具(在《报名信息表》上传照片处下载)进行照片处理,并按网络提示上传照片。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按《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查询资格初审结果。报考者请于2月24日至3月3日上午8:00期间,登陆报名网站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初审。资格初审合格者按网络提示打印《报名信息表》2份,供资格审查时使用。资格初审不合格的,可于报名时间截止前改报其他符合条件的职位。
(二)确认缴费
资格初审合格的考生,须于3月4日上午8:00前登陆报名网站确认缴费。按照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重新公布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472号)规定,笔试考务费每科50元。网络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缴费者,视为放弃报考。确认缴费的具体程序按网络提示进行。
(三)职位调整
招录名额与确认缴费人数的比例达到1:5(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放宽到1:3)方可开考。在报名缴费工作结束后,达不到开考比例的职位,由市(州)党委组织部根据报名情况相应缩减或取消该职位录用计划,报省委组织部汇总审核。省委组织部将于3月11日前在报名网站公告职位调整情况。被取消录用计划的职位,由报名网站向该职位已缴费的报考者退费。
(四)打印准考证
完成确认缴费的考生,于3月22日至25日登陆报名网站打印本人准考证(使用A4纸,黑白、彩色均可,保证字迹、照片清晰),并在考试当天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到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过期身份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不得作为参加考试证件。无准考证不准进入考场。
——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考试笔试《公基》备考资料——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经常用来劝告人们要如何保健。其实不只是生命,世界上很多有形的无形的物都“在于运动”。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一看运动的各种基本形式。一、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zui简单、zui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二、物理运动
物理运动比机械运动涵盖的范围更广阔的,一般来说,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都叫做物理运动。
三、化学运动
化学运动指元素的化合与分解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原子。
四、生命运动
生命运动是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五、社会运动
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运动是zui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
【例题】
1. (单选题)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下列有关社会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形态往往通过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
B. 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C.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D.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顺序性是对曲折性的否定
【答案】D【解析】A项: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社会形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社会制度能够集中体现社会形态的性质,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社会制度来指代社会形态。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B项:依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但是就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历程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些国家在发展中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典型过程,也有些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zui终的决定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顺序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但它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在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现象。从世界历史上看,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判断题)在社会运动的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
【答案】A【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这两对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并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故本题判断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一看运动之静止。
一、概念
静止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二、相对静止的两种形态
1、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2、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三、静止与运动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1、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例题】
1. (多选题)下列说法体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哲学思想的是( )
A.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B.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答案】ABD【解析】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指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静中有动(风定花犹落),动中有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话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项正确,当选。B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表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这样就承认了绝对运动。从另一方面看是在说人可以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就是将这一次踏入河流时的过程是看做静止的。因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承认了绝对运动又看到了相对静止。B项正确,当选。C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与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无关。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坐在地球表面某一处不动,他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虽然相对于地球而言,人的空间位置并没有变化,人是相对静止的;但相对于更广阔的空间,如太阳系里,人的空间位置就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很大的空间移动。这其中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D项正确,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项。
2. (判断题)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但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中相对稳定性的哲学范畴,存在无相对静止的绝对化运动,但不存在不运动的绝对静止。(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解析】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动与静是不可割裂的,事物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中相对稳定性的哲学范畴。因此不存在无相对静止的绝对化运动,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是一种诡辩论。故本题判断错误。
3. (判断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解析】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而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事物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故本题判断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
“意识”一词仿佛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力。比如,网络流行词中有一种表达叫做“意识流xxx”,用来形容一些行为看似朴素但是其中蕴含无穷的深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我们了解到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意识的相关知识。
一、意识的产生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到动物感觉心理;
(3)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2.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2)语言(意识的物质外壳)也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二、意识的本质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意识能动作用表现为: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具有高度自控性。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四、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
(1)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盲目的。
(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还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依靠一定的工具、仪器设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只有适时利用已有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例题】
1. (单选题)某单位领导在讲话中喜欢引用俗语来结束深刻的管理。若该领导希望职工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能够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则其可以在讲话中运用下列谚语中的( )
A.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B.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C.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答案】C【解析】“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指的是不按照木头的纹理去劈柴,必是劳而无功。其寓意是:做事不要硬着蛮干,必须找到它的规律,否则只会出力不讨好,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能够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判断题)“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答案】A【解析】“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是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故本题判断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人工智能与意识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类人思维的“机器思维”。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有什么区别呢,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看一看。
一、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机器人毕竟是机器,电脑只是人脑的模拟物,它只是电子元件和线路所组成的机械的、物理的装置,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而人类智能却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过程。
二、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电脑在解决问题时,并不探求任务本身的社会意义,它只是执行命令而不顾后果。人类智慧却具有社会性,人在行动时,一般都考虑到由此引起的社会效果。
三、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
电脑可以储存巨大的“记忆”容量,但是它不会自动地提出问题,而且它对任务的解决是机械的。人类思维则能够主动提出新问题,进行发明创造。人类记忆也有一个不同于机械装置的能按意义去进行记忆归纳系统,无需回忆全部信息就可以找出所需要的答案。
四、思维模拟并非思维本身
电脑以它惊人的“记忆力”、敏捷的运算速度、精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是,它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必须由人预先把思维过程加以形式化和符号化,以一定的信息输入电脑,它才能工作。二者的程序总是人脑的思维在前,电脑的功能在后。可见,思维模拟并非思维本身,人工智能是本来意义的人的智能。
【例题】
1. (单选题)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在看待人工智能的作用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观点,这表明( )
A.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B. 意识受到主体的影响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不受客观的制约”
【答案】B【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意识的本质是思维主体对信息分类处理的产物。我们每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社会话题持不同看法,表明意识受主体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单选题)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 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认识的正确应用,从实践到认识,我们得到许多理论和客观规律,再从认识到实践,我们应用这些规律创造出人工智能,实践又证明人工智能的优越,这就验证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活动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故人工智能充实和演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它进一步表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的属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