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10:08:52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2022年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本次四川省考考试时间为3月26日,报名时间为2月24-3月2日,报名网站为四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官网,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本次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职位表等相关内容如下。
▼▼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汇总▼▼
推荐>>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公告解读峰会
推荐>>四川公务员考试图书试题|历年考试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月24日-3月2日8:00
资格初审:2月24日-3月3日8:00
网上缴费:3月4日8:00
准考证打印:3月22日-3月25日
笔试时间:2022年3月26日
成绩查询:4月下旬
▼▼四川公务员职位|专业|报名大数据查询系统▼▼
——面试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安排。市级部门(单位)由招录机关具体负责;县(区)级部门(单位)、乡镇职位由县(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
根据考生折合后的笔试成绩,按照面试比例1:3(招录职位录用名额的3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进入面试资格审查的人员名单(笔试有缺考科目、违规违纪情况者不得进入资格审查)。拟进入面试资格审查的zui后一名笔试成绩相同的,并列人员一并进入资格审查。进入资格审查人数达不到录用名额3倍的职位,该职位符合条件的笔试人员全部进入面试资格审查。
面试资格审查的时间、地点及进入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将在“巴中党建网”公告。进入资格审查人员,应携带《报名信息表》1份、有效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明确了学位要求的职位)、户口本或户籍证明(明确了招考范围的职位)和招录机关要求的其他证书、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进行资格审查。其中:
1.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出具本人学生证(无学生证或学生证上专业及学历层次等信息不全的,出具所在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开具的院系、学历层次和专业等情况证明)。
2.国有企业单位人员,须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出具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其报考的证明。同意报考证明也可在考察前提交。
3.国(境)外留学人员报考的,应出具教育部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考生可登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cscse.edu.cn),按有关要求和程序办理。
4.国家有其他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资格审查不合格或考生自动放弃出现的缺额,在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中,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递补人员。未在规定时限内参加面试资格审查的,视为考生自动放弃面试资格。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按川发改价格〔2017〕472号文件规定缴纳面试考务费80元。???????
——面试——
面试资格审查合格者,凭面试通知书原件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面试,面试时间暂定为2022年5月20日至22日。面试具体时间等事项将通过“巴中党建网”适时予以公布,考生务必高度关注。面试成绩满分100分,占考试总成绩的40%。
???????——四川公务员考试笔试《申论》备考资料——
综合分析题是申论的关键点题型,也是难点题型。该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虽然评论型综合分析出在近年来考察频率较低,但其思维模式及作答思路,是申论思维的重要体现,必须切实掌握。评论型综合分析的特点是题干分析对象通常为“社会现象、观点”等,提问方式往往包含“看法”“观点”等词汇,要求中通常有“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述全面”等。从以往考生的反馈及赢分情况来看,考题的难度大,赢分低,是让考生望而却步但又不能放弃的题型。各位考生也不用担心,只要大家掌握了评论型综合分析作答的本质就是“概括+一点逻辑”的本质,作答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下面,四川华图以2015国考题目为例,揭密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解答技巧。
【例题】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解析】
1.审题。
一是审清题干得答题思路。根据分析对象为“观点”,提问方式“看法”及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论述全面”可判断题型为评论型综合分析,其中分析对象“观点”存在有争议,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观点,这里的观点来自材料,是客观的,而不是自己想像得来的。依据题型可得出作答思路:亮明观点:能、不能还是其他;能或不能的理由;提出对策或下结论。二是审清要求得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观点来自材料,尊重材料;有理有据,论证部分有说服力;论述全面,不能遗漏相关要点;语言简明,语言不啰嗦,简洁明了,突出关键词;字数,不超过250字,格子纸10行字。
2.找点。
第1段:直接提出问题,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
第2段:“认为新技术可能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
第3段:“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
第4段:“新技术使城乡之间显出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
第5段:“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当程度上填平了----比如普通人和彻底掌握信息的垄断者之间的某种鸿沟,新技术能否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还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这是材料中明确的观点;
第7.8.9三段:“信息技术给农民求职、拓展视野、畅通表达渠道、建立维权组织等”表达的是新技术理论上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结构的屏障;
第10段:“也不可因此过度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因为线上线下一定要结合起来才会有作用”;
第11段“从长远来看,两者之间的受益差距实际上拉大了”等。
3.加工。
按照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型的逻辑进行加工,即:提出观点-分析观点-落实观点的结构作答。全篇材料的大意可分为两个部分,“能”与“不能”,通过分析可得出作者的观点:理论上能,但现实中还未完全突破,需要进一步观察,这就做到了观点明确并且不带有主观想法。第二部分分别论证能与不能的理由,做到要点分类且全面。第三部分没有对策则书写结论性的语句回扣观点即可。
4.书写。
从目前来看,新技术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一方面,新技术给社会底层的农民带来了一些改变。一是给他们的生活、交往、就业求职带来便利;二是使他们拓宽视野,转变意识,拥有表达渠道;三是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维权。所以从理论上说,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的社会鸿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但另一方面,新技术会产生“马太效应”,强势群体更容易从新技术的使用中获益,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受益差距,而且新技术要发挥作用必须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因此,不可过度夸大新技术的作用,需要线上线下结合才能起作用。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