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13:47:39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2022四川省考乡镇公务员报名条件会限制年龄吗?四川省定向乡镇公务员考试时间为3月26日,按照往年考试安排,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考试时间与四川省公务员招考同期,预计于2月下旬发布招考公告及岗位计划,报名于2月底开始,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本次四川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职位表等相关内容如下。
推荐>>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历年公告
推荐>>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岗位计划
推荐>>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历年分数线
一、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招考对象(下文摘自以2021年公告原文)
1.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职位招考对象:
(1)截至2021年2月24日,连续担任四川省建制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3年以上的现职人员。因开展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原书记(主任)职务调整为其他常职村(社区)干部或村临时党组织书记(工作委员会主任)的人员也可以报考。
先后担任以上职务的时间合并计算,同时担任两项职务的不重复计算。
(2)截至2021年2月24日,任职已满2年、且考核等次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的“已退出贫困村”第一书记或纳入市(州)“三个一”帮扶力量管理的非贫困村第一书记。
报考者只能选择任职地所属市(州)的相关职位。
2.面向优秀工人农民职位招考对象:
(1)优秀工人。截至2021年2月24日,在四川省境内各类企业、务工单位生产经营一线工作(含从一线选拔到管理岗位的人员),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在我省境内企业、务工单位工作至少满3年),实绩突出,近5年受到过乡镇(街道)及以上党政群机关或用工单位表彰、奖励(表扬)的人员。
(2)优秀农民。截至2021年2月24日,在四川省农林牧渔等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5年以上(含农闲在外务工时间),实绩突出,近5年受到过乡镇(街道)及以上党政群机关或用工单位表彰、奖励(表扬)的人员。
报考者可选择当前工作所在市(州)职位,也可选择户籍所在市(州)职位。
3.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职位招考对象:
(1)在四川参加“大学生村官”(限全省统筹选聘人员)“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项目人员中(以下统称“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工作表现好、无不良社会反映,2021年12月31日前服务期满两年、考核合格,未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录用为公务员或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未满三年服务期或已转为正式教师报考的特岗教师,须经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同意报考的证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在服务期内有被借调到县级及以上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工作、就读全日制研究生等情形的,借调(帮助工作)时间和就读时间不计入服务年限。
(2)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2021年2月24日前退役且未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录用为公务员或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的四川省户籍或在四川服役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
(3)艰苦边远县(市、区)事业编制人员和经组织选派在艰苦边远县(市、区)从事脱贫攻坚等相关工作1年以上的事业编制人员。
艰苦边远县(市、区)事业编制人员,可选择本县(市、区)职位;经组织选派在艰苦边远县(市、区)从事脱贫攻坚等相关工作1年以上的事业编制人员,可选择编制所属艰苦边远县(市、区)职位,也可选择选派工作地所属艰苦边远县(市、区)职位。
(4)2021年2月24日前退役、未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录用为公务员或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的退役军人。报考者可选择户籍地或服役地所属市(州)艰苦边远县(市、区)职位。
↓↓↓扫码查看历年分数线↓↓↓
二、四川定向乡镇公务员笔试备考资料
在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部分,片段阅读的题目属于常考题型,特别是其中的主旨观点题具有题量多,阅读量大的特点,其实这类题目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其中有一部分题目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标志词来快速把握文段重点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含有因果词的文段该如何应对。
所谓含有因果词的文段是指文段中包含“因此、所以”等词语的文段。在有因果词的题干中,很多同学会疑惑:原因和结果到底谁更重要,我到底该选原因还是结果。下面我们一起结合例题一探究竟吧。
例1、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B.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D.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解析】C。文段前两句指出单纯依靠媒体监督一种监督力量的不安全性以及不安全的原因,第三句说明媒体监督的非强制性监督性质使其效果受制于舆论环境和监督对象的态度的局限性,第四句通过因此得出结论: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寄托在媒体监督上不科学也不现实。而相应地,文段针对的问题便是将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监督上。
A项来源于第三句话,但文段中并没有提到监督对象态度的好坏,表述不准确,排除;
B项来源于第三句话,但文段并没有提到监督对象是否重视社会监督,表述不准确,排除;
C项是对文段问题的同义转述,保留;
D项来源于zui后两句话,但并不是针对的主要问题,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这道题目是因果词之后总结结论,这个时候重点就在结果上,我们根据结论选择正确选项即可。接下来再看一道例题。
例2、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解析】A。文段前两句从“老百姓”、“政府”两个角度说明了货币国际化的好处多于风险,zui后一句陈述一种事实,正是因为这么多好处,才促使“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故本题答案选A。
这道题因果词之后是客观事实,而客观事实并不能当做作者的个人观点,此时强调的应为事实发生的原因,所以在文段含有因果词,且后面是客观事实的情况下,想表达的观点是客观事实的原因,我们还要结合前文内容去理解。
相信大家通过这两道例题,对含有因果词的主旨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大家做题时能够结合运用,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