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11:24:45 军队人才网 https://sc.huatu.com/jdwz/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2022年吉林省军队文职报名人数统计(12月8日17时)由四川华图军队人才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告,四川军队文职岗位表,部队文职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 四川华图军队文职考试网!如有疑问请加【军队文职考试交流群】,更多资讯请关注四川华图军队文职微信公众号(scwzryksw).
2022吉林省军队文职报名人数统计由军队人才网发布,四川华图整理汇总,截止12月8日17时,官网统计显示吉林省军队文职报名人数为9233人,无人报考岗位数为197个。
截至12月8日17时,提交报名资格条件初审共546363人次,通过网上报名资格条件初审的报考人员182464人,缴费成功的报考人员114104名,用人单位正在进行报名资格条件初审的报考人员105424人。有人报考的岗位15656个、占61.3%,平均报招考比为11.7:1,最高报招考比为997:1。
>>2022年军队文职招考公告
>>2022年军队文职岗位查询
>>2022年军队文职报名入口
2022军队文职考试报名时间为12月5日-12月9日18:00,报名官网为军队人才网,报名资格审核在12月11日18:00截止,缴费截止时间为12月12日18:00。本次军队文职共招录25616人,考试时间为1月9日。
军委机关各部门、各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通过军队人才网报名系统对报考人员填报的信息进行初审,确认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一般2天左右反馈初审结果。申请报名资格条件初审以及通过初审的,不能修改报名信息或者改报其他岗位;报名时间内资格条件初审未通过的,可以改报其他岗位;2021年12月9日18:00至11日18:00期间资格条件初审未通过的,不能改报其他岗位,通过报名资格条件初审的报考人员即可缴纳报名费和选择考试城市。
【22军队文职报名人口】
一、军队文职网上报名常见问题(以下摘自2022年军队文职报考指南)
20.报考人员可以报考几个招考岗位?
报考人员只能报考1个招考岗位,并符合该岗位要求的条件,否则将不被录用。
21.同类岗位在不同用人单位的招考条件是否相同?
不同用人单位同类岗位的招考条件不尽相同,报考人员应在报名前仔细阅读具体招考岗位条件要求,选择个人条件符合的岗位报考。
22.报考人员是否可以更改报考岗位?
报考人员在报名时间内资格条件初审未通过的,可以改报其他岗位。
【军队文职考试大纲下载】
二、军队文职备考资料
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传统节日及习俗是个高频的考点。一方面,由于作为未来的公职人员应当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有所了解,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及习俗往往和诗词及名句结合在紧密结合,考察方式灵活多样,题目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备受出题人青睐。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备考,华图教育为大家详细整理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的相关知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也是考试中的重点。我们一起来重点的学习一下吧!
除夕:又称除夜、除夕夜、大年夜,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晚上,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节点。主要习俗:年夜饭、守岁、辞岁等。例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肚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春节:又称岁首、岁旦、新春、新年、大年等,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岁首。主要习俗:祭灶、游神、拜岁、烧炮竹等。例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又称元夕、灯节、上元节等,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主要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等。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玉壶光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欧阳修的《生查字·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等,是清明前1-2日(冬至后第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主要习俗:禁烟火、吃冷食、踏青、祭扫、蹴鞠、秋千、斗鸡等。例如: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的作品《寒食帖》。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踏青节、三月节等,公历4月5日前后,仲春与暮春之交,24节气中唯一转化为节日的节气。主要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植树、插柳、蹴鞠、拔河等。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正阳节、端阳节、天中节等,农历五月初五,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伍子胥。主要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避五毒、饮雄黄酒、斗草、放纸鸢、打马球等。例如: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巧夕、双七、七巧节等,农历七月初七,被赋予”牛郎织女”美丽爱情传说。主要习俗:拜七姐、穿针乞巧、祈求姻缘、七夕观星、拜牛郎织女等。例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秋节:又称秋节、团圆节、拜月节、月夕等,农历八月十五,与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结合。主要习俗:赏月、观潮、吃月饼、饮桂花酒、舞火龙等。例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登高节、重九节、双九节等,农历九月初九。主要习俗: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饮菊花酒、配茱萸等。例如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于上述传统佳节、习俗以及相对应的诗句,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提供帮助,同时希望同学们结合生活的经历,多多对传统节日和习俗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从容应对。
——相关推荐——
招考信息--2022军队文职公告|职位查询|报名入口
华图在线APP--全年模考|30W+题库|申论智能批改|看视频 刷考题
(编辑:Libinu)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10万+
阅读量150w+
粉丝1000+
点赞数
四川华图教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