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2021下半年四川成都公务员考试大专生可以参加吗

2021下半年四川成都公务员考试大专生可以参加吗

2021-10-13 11:46:4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预约享全项目备考资料

  2021下半年2021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告成都于10月13日公布,本次成都地区共招聘公务员230人(不包括检察院法院司法系统),其中普通岗公务员156人,人民警察岗位74名,成都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10月14日-20日,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本次成都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

推荐>>成都公务员考试公告汇总|公告解读峰会

推荐>>成都公务员职位查询|专业学科分类

推荐>>成都公务员考试大纲|报名模拟系统

2021下半年四川省考职位表查询

  一、成都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21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

  报名网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报名入口

  报名缴费时间:10月22日上午8:00

  笔试时间: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

  成绩查询时间:2021年12月中旬

  面试时间:2022年1月15日至1月16日

  二、四川公务员考试安排(普通岗位)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其中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一)笔试

  1.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每科卷面满分100分。

  2.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日期为2021年11月20日至21日,各科具体笔试时间及地点详见本人准考证。

  报考人员应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参加考试时,必须同时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不含过期身份证、身份证复印件),两证不全者不得参加考试。

  3.笔试加分:

  (1)“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在报考“5﹒12汶川地震”重灾区机关公务员时,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及以上表彰的,笔试成绩折合后加3分,受到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省级机关、市(州)机关表彰的,笔试成绩折合后加2分;报考省内其他地区公务员时,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及以上表彰的,笔试成绩折合后加1.5分,受到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省级机关、市(州)机关表彰的,笔试成绩折合后加1分。

  (2)在“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中受到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川委〔2013〕255号)表彰的,报考“4﹒20芦山地震”重灾区机关公务员时,笔试成绩折合后加3分;报考省内其他地区公务员时,笔试成绩折合后加1.5分。

  “5.12汶川地震”重灾县(市、区)指: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理县、江油市、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旺苍县、梓潼县、绵阳市游仙区、德阳市旌阳区、小金县、绵阳市涪城区、罗江县、黑水县、崇州市、剑阁县、三台县、阆中市、盐亭县、松潘县、苍溪县、芦山县、中江县、广元市元坝区、大邑县、宝兴县、南江县、广汉市、汉源县、石棉县、九寨沟县。

  “4.20芦山地震”重灾区指:芦山县、雅安市雨城区、天全县、雅安市名山区、荥经县、宝兴县,邛崃市的高何镇、天台山镇、道佐乡、火井镇、南宝乡、夹关镇。

  同时符合上述加分规定的,不累加,按zui高加分规定加分。

  凡符合上述加分条件的报考人员,须于2021年11月23日前将准考证复印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抗震救灾表现突出人员持立功受奖证书、表彰文件等)和本人联系电话送交中共德阳市委组织部公务员一科(德阳市长江西路一段12号1号楼410办公室)。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证明材料的,视为放弃加分资格,不予加分。

  4.成绩查询:笔试各科成绩于2021年12月中旬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上公布。报考人员于2021年12月30日前登陆人事考试网查询本人笔试职位排名。

  笔试成绩计算方法: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30% +《申论》成绩×30% +笔试加分(成绩不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四川省各个地市公务员招录情况汇总表见下:

公务员招录职位表汇总

  三、成都公务员考试笔试《申论》备考

泱泱华夏,历尽千帆归来,代代传承,展现着属于其特有的阅历与气质。从李子柒的世外桃源,品味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观念;到库尔班·尼亚孜代表的精彩发言,领略着特有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文化认同感;再到梁海静的孤独淳朴,流露着特有盛世文明的继承与恢复……这些卓越人物的背后都在表达对文化的敬畏与认同。因此,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驾驶好生活方式、经验技巧、语言环境三驾马车。

传承传统文化要继承其生活方式。无论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禅意,放弃壮志未酬人生的执著,追求淡泊名利的闲适与恬静;还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坚执,宁愿自我牺牲,也要流芳人间的无私与大爱;亦或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坚守,为了一家的生计,汗流浃背的在田间辛勤耕作。这些诗句都颂扬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对朴实生活方式的向往。自然美景的烛照与生活方式的结合让人们爱不释手,可以解其烦扰,亦或诉说着哲学道理。唯有继承传统生活方式才能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承传统文化要弘扬其传统节日。总书记曾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而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的流传下历久弥新。从爆竹声声的春节到南北方咸甜之争的中秋,从踏青扫墓的清明节到插茱萸的重阳节。传统节日所体现的情感和思念让人魂牵梦绕。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是互联网新经济飞速发展下的支撑,更是中国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助推器。由此可见,传承传统节日才能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要发展其经验技艺。历史变迁,岁月流逝,许多传统工艺遗失在历史长河中。这种与历史发展极不相称事件的发生,不排除技艺本身的高超难度,也不否认继承者自身对未来的选择,但归根究底是民众对传统的淡漠造成的。为此,应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宣传教育中坚持守护传统技艺,嘱望文化水脉,传承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审慎包容的对待传统技艺这种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让传统技艺为优秀文化添砖加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自信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只有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软实力,才能助推中国硬发展。

(编辑:Libinu)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