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09:03:00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加备考QQ群 热 加微信领资料 领 APP模考刷题 爆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言语如何备考》》》
言语的片段阅读题中,很多时候出题人会给我们设置一些陷阱,比如将文段当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替换,但是替换的不那么明显,如果考生不认真辨别,可能辨别不出来,这种替换有可能就是偷换概念,具体而言,偷换概念指的是选项将文段中的主体、客体或者动作行为进行了替换或者是选项将文段的概念范围进行了扩大或者缩小,这些情况均为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可能出现在主旨题,意图题及细节题中,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例1】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者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新型锂硅电池的阳极主要用硅来制造。比起当前用石墨制作的电池阳极,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在现实应用中,硅阳极往往比较脆弱,或者寿命很短。Sila Technologies已开发出一种原型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通过将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结合,使产品变得更耐用。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 新型锂硅电池将使智能手机等电池的容量大幅增加
B. 新的创业公司总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一骑绝尘
C. 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克服了传统电池技术的瓶颈
D. 新的电池技术的运用必将大大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
【答案】A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句提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增加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后面确定该新型技术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并且通过两方面分析了该技术能增加电池容量的原因,一是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二是虽然硅阳极有比较脆弱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来解决,因此,文段是“总—分”结构,前两句为主旨句,全文论述的核心话题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B项:缺少核心话题“锂硅电池”,排除。C项: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解决的是硅阳极比较脆弱的问题,而新型电池采用的是硅阳极,所以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解决的是新型电池的问题,C项偷换为传统电池,为偷换概念,排除。D项:“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例2】传统理论认为,人类祖先由于气候变化、树木减少,被迫离开树栖环境,选择在地面上直立行走。一项zui新研究则认为,早期人类直立行走源自现今非洲东部和南部崎岖山脉地区,该地形是上新世时期火山喷发和构造板块移动形成的。人类的祖先被岩石地形和峡谷所吸引,这里可提供良好的庇护栖息地,同时有机会诱捕猎物;这种环境要求早期人类具备直立行走和攀岩的能力,因此人类祖先zui终逐渐进化为两足直立行走。
下列哪项与zui新研究的结论相符?
A.气候变化致使早期人类选择直立行走
B.人类祖先选择直立行走是为了更好适应地形环境
C.地质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人类早期祖先的行走方式
D.人类祖先由于食物匮乏被迫离开zui初的生活环境
【答案】B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本题为细节理解题,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A项对应文段首句,是传统理论的观点,排除。B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与文意相符,正确。C项,文段强调的是“地形条件”,此项偷换为“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为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故此项为偷换概念,排除。D项“食物匮乏”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发现偷换概念可能在很多题型中都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在做题的时候擦亮双眼,敏锐的把他们辨别出来,以提高自己的准确率。
判断如何备考》》》
逻辑判断作为判断推理当中题目占比数量较多、难度占比zui大的一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中往往决定着考生整个判断模块的分值走向,而加强论证又是该类题型中考察较多的必考题型,在陕西省公务员笔试中尤为高频出现,一般十道逻辑判断题目当中,有4~5道左右均为加强论证。
加强论证,顾名思义就是对题干中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过程进行强化支持的过程。究其本质,题目选项的设置会围绕三个层面展开进行:其一,对论点进行加强,方法体系中称之为加强论点,即重复论点。这类题目在陕西的历年考题中考察相对较少,源于命题空间较窄,题目难度较浅;其二,对论据进行加强,方法体系中称之为加强论据,包括解释既有论据的真实有效性和提出新的论据。这类题目考察相对较多,源于佐证一个论点成立的论据角度相对多元,命题空间较广,能够很好在选项当中通过设置混淆项干扰考生的思考,影响考生的判断;其三,对论证结构进行加强,方法体系中称之为加强论证,包括隐含前提的成立和搭桥。搭桥指的是建立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联,例如:论点“喝牛奶有益于人体健康”,隐含前提是“牛奶是一种可以被人体喝的饮品”;论点“小明是一个好歌手”,论据是“小明开了很多演唱会”,“开过很多演唱会的歌手都是好歌手”就是搭桥;这类题目在考试当中占比较大,是命题人相对较为青睐的一种考察形式,但往往也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zui容易做错的题。
基于此,围绕加强论证中考生经常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做一下归纳:
混淆加强论证和加强论据的定义。加强论据是从论据角度增加对于题干论点的表述,可以是数据统计、实验结果、既定事实等,但单个论据的不成立不影响其他论据成立对于题干的论证效果,而加强论证是从论证结构上强化对于题干的表述,搭桥也罢、隐含前提也罢都是必须要成立的,如上述关于牛奶的论点中,如果牛奶不是一种可以被人体喝的饮品,那么“喝牛奶有益于人体健康”这个论点就是无效的,所以两者在定义层面不属于同一范畴,需要各位考生能够深刻理解。
忽略加强论证和加强论据的效力。第*点中解释了加强论证和加强论据的定义,事实上基于定义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在论证效力层面,加强论证的效力要强于加强论据,也就是说在选项的设置中,如果有加强论证和加强论据同时出现的情况,优选加强论证,这一点是很多考生经常忽略的。
误判无关选项和加强论据的别界。论证题目的选项设置中,特别是陕西省考笔试的论证题目,较多的会设置诸多看似关联实则无关的混淆项,这类选项大部分体现为论题不一致、类比论述、诉诸未知、诉诸权威等形式,如题干中论点说“酸雨正在对某地造成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损害”,但选项中会提及“一些地区正在遭受酸雨的损害”、“据科学家预测,未来该地区还将持续遭受酸雨损害”等,这些其实在做题中都可以直接根据论证基本原则设定为无关项排除,而不是作为考生思考其论证效力的进阶项。
总之,加强论证作为陕西逻辑判断当中必考的题型,势必会依然以相对稳定的占比出现在历年考题当中,各位考生要能够区分清楚论证方法的同时,对于论证方法的效力强弱也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精准做题,行稳致远。
陕西分院
(编辑:Nicj)
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