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09:05:54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四川省考关于四川2021年公务员准考证打印(4)由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四川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省考岗位表,四川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常识如何备考》》》
【试题】多选:以下节日是由二十四节气演变为传统节日的是( )。
A.重阳 B. 清明 C. 七夕 D.寒食
【答案】本题答案选B。
【解析】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由节气转化为节日的是清明,所以选择B。
知识深化
1. 来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3. 习俗
(1)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
(2)元宵: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清明节盛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zui后鸣放鞭炮。
(4)端午:铸阳燧: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煅金,是zui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zui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5)七夕: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6)中秋: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7)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申论如何备考》》》》
词句理解题因其考察形式灵活,考察要素不明确历来是申论题目中的重难点,每次考试中词句理解都是得分率较低的题型。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往往会出现答题思路混乱、要点不全等问题,想要决胜申论、赢得公考,我们就必须要克服这一难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类题型的问法:
【例】“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
【例】请结合“给定资料1和2”,分析理解“掌上四合院”的内涵(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深入、有条理、不超过300个字。
【例】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其划线部分“有居民,方有民居”的理解。(15分)
要求:(1)紧扣资料,观点明确;(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字数不超过200字。
【例】根据材料3,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例】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乡镇工作虽然忙、累、压力大,但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超过350字。
从上可以看出,词句理解题zui大的一个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作答任务。不同于概括题和解决问题题,此两种题型都会在题干中明确作答的阅读要素,如“问题”、“原因”、“影响”等。但词句理解题往往只是让读者对题干中的某一个词或句子做解释,至于我们到材料中去读什么,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作答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因此,破解词句理解题的zui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审题,构建答题框架、明确作答要素。
在碰到这类题目的时候,考生不能直接简单地读完题目后直接作答。这样,由于作答任务并不明确,导致在阅读材料时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这样就容易使作答要素出现丢失,同时,在阅读材料后面对庞杂的信息也不知如何去组织语言进行作答。因此,我们必须在阅读材料前通过审题来确定阅读材料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而言,就是在明确要解释的词和句子以后,首先判断要解释的词或句子属于某人的观点还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描述。若是社会现象,则去找社会现象的具体描述、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和针对的对策。如:
【例】“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15分)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
题目中说的是陈博士担心我国陷入“人口诅咒”,很显然“人口诅咒”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于此时“人口诅咒”属于专有名词,其含义我们并不了解,因此竟然是对其进行全面解释。再者,通过题目的描述,我们应能判断出这是一种负面的社会现象。所以我们要去找其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具体而言,首先要去寻找“人口诅咒”的定义,在去找其对应的具体表现、产生的原因、带来的问题、对策。这样我们的答题结构也就明朗化。。即“定义-表现-原因-问题-对策”。只有在审题到了这一步以后,我们去阅读材料时才能更加轻松和明确。剩下要做的就是阅读材料,有什么对应的要素就将其填入预先搭建好的框架之中。
若是某人的观点,就去寻找她说这个观点的理由。如
【例】请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划线句子“乡镇工作虽然忙、累、压力大,但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的理解。(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超过350字。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是某人对乡镇工作进行的总结,想要去理解这个句子,我们就要去找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即找“忙、累、压力大”的理由,和“无悔的选择”的理由,进一步分析,“忙、累、压力大”都是表示负面的词语,也就是说去找乡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无悔的选择”属于正面表述,那么我们就去找乡镇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已经对如何做词句理解题与大家做了分享,考生一定要注意勤加练习,惟其如此才能将方法固化成自我意识,解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四川公务员最新推荐<<< | |||
公告预约![]() |
历年公告 | 职位查询 | 专业查询 |
笔试备考 | 历年真题 | 笔试模考![]() |
课程咨询 |
图书教材 | 历年试卷![]() |
笔试网课 | 全程网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