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四川省考关于四川2021年公务员考试公告(3)

四川省考关于四川2021年公务员考试公告(3)

2021-07-30 11:03:44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四川省考关于四川2021年公务员考试公告(3)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四川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省考岗位表,四川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如何备考》》》

  逻辑填空在行测的言语题中占据了1/3的比重,又常常给人以“玄乎”的感觉,是各地考生备战省考和国考的一大重点同时又是难点。词语的积累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是不是词语背完了就可以了呢?还是填进去句子通顺就足够了?显然不是,填入的词还需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要和前后的内容有对应,有一定的关联,对应的可以是词语或句子,有互相说明、互为佐证的作用,所选的词才是通顺且符合情境的。

  那么,对应部分怎么找呢?根据话题一致即可,即所填的词和文段中其他的词语或者句子修饰的是同一话题,修饰部分必然是有共通点的。在有些逻辑填空题中,有明显的形式突破点,如关联词语、标点符号,但还有更多的题目,没有这些形式上的突破,这时候就需要找到话题内容上的对应作为依据。

  【例题】现在手机地图除了能查询路线外,还能显示与自驾车相比,乘坐公共交通所节约的碳排放量。这类小创意不仅能帮我们加深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还能在______中促进自我行动的达成。想想看,有了______的数据对比以及因此带来的小小的精神激励,我们是不是多了一些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的动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真实

  B.司空见惯 形象

  C.潜移默化 直观

  D.身体力行 简洁

  【答案】C。先看第*空。所在句子的话题是这类小创意,要体现小创意的特点,这句话是用“这类小创意”代词承接上句而来,因此要往前找相应的描述创意的内容,即第*句话,通过碳排放量数据的显示,让大家看到以后就能够感知到绿色的意义,这样就可以促进大家自我行动的达成,体现了不知不觉的特点。B项“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D项“身体力行”是指努力实践,亲身体验,两者均不符合上述特点,排除。A项“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C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均符合语境的意思,体现不知不觉、无声无息的特点,保留。再看第二空。第二空描述的话题是“数据”,描述数据的依然是第*句话,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比较“直观”和“真实”两词,“真实”指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直观”指用感官直接接受的,手机上能看到的数据未必是足够精准,但是这种方式提供的数据一定是任何人都能眼睛看到感受到的,用“直观”更符合语境。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

  逻辑填空作为言语题中的重难点,只要抓好“对应关”,以找到“对应”为准则,逻辑关系就自然而然体现出来。词语积累是基础,“对应”作分析,铸就填空之硕果。

  

  判断如何备考》》》

  纵观历年国考的,判断推理部分较为稳定的包含四个板块: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但在军队文职以及部分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小模块——事件排序,这对于一些同学来说相对陌生,初次接触时容易不知如何分析内在关联。其实,这类题型往往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在特定的背景下给定五个短句,需要将其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当中的关键即在于捋清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常见的为事理逻辑和因果逻辑两大主线,如下图所示。

  第*,事理逻辑。事物的发展都会依托于一定的时间轴线或内在逻辑关联,因而可以据此区分事件的前后顺序。比如,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必须遵循宇宙的周期性变化节律,依据时间推移去进行排序;此外,诸如开门、进入房间、关门这三个事项,呈现出了合理的事物发展流程,不可打乱或颠倒顺序。因而事件排序题中一大要义,必须遵循合乎情理的事理逻辑。

  如2016年深圳市考的29题:

  (1)夏朝灭亡 (2)商鞅变法

  (3)统一六国 (4)周公吐哺

  (5)卧薪尝胆

  A.(4)-(1)-(5)-(2)-(3)

  B.(4)-(1)-(2)-(3)-(5)

  C.(1)-(4)-(2)-(5)-(3)

  D.(1)-(4)-(5)-(2)-(3)

  【答案】D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的是五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均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排序时自然优先梳理各自的发生时间,可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夏朝为zui早的历史朝代,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发生于秦朝,周公吐哺是西周时期的典故,勾践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五个朝代从前往后依次为:夏、西周、春秋、战国、秦,即五项事件的排序为(1)(4)(5)(2)(3),因此,本题应选择D选项。

  【拓展】历史朝代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我们再看另一个典型例子,为2009年广西区考101题:

  (1)打开帐篷 (2)驾车到郊外

  (3)露营 (4)买水和食品

  (5)回到家中写游记

  A. (2)-(4)-(1)-(3)-(5)

  B. (4)-(2)-(1)-(3)-(5)

  C. (4)-(2)-(3)-(1)-(5)

  D. (2)-(3)-(4)-(1)-(5)

  【答案】B

  【解题思路】

  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2)、(4)中选择。按照事物的正常发展逻辑,应该提前准备好水和食物等郊游所需物资,之后再驾车到郊外,故(4)应该在(2)前,确定首句为(4),优先排除A、D两项。进一步分析其余三个事项,野外露营之前应先打开帐篷,而后才会结束旅程回到家中撰写游记,故(1)在(3)前,排除C项。因此,依据合理的事件发展逻辑,本题应该选择B选项。

  第二,因果逻辑。事件的发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因果导致关系,某一结果的产生必然依托于相应的起因,从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基于因果关系的存在,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捋清这类题目的事件顺序。

  可参考2011年内蒙古省考的86题,如下所示:

  (1)匪徒被捕 (2)拨打110

  (3)警察赶到 (4)下班回家

  (5)发现被盗

  A. (4)-(5)-(2)-(3)-(1)

  B. (4)-(3)-(5)-(2)-(1)

  C. (2)-(5)-(4)-(1)-(3)

  D. (3)-(4)-(5)-(1)-(2)

  【答案】A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所列举的五个事件,有被捕、报警、下班、被盗等多个行为,当中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如选项的首句范围在(2)、(3)、(4)中,拨打110报警和警察赶到不可能凭空发生,必定事出有因,是诱因引发的后续行为,故排除C、D两项。进一步分析,下班回家后,应该是先发现被盗才因此拨打了110,故正确顺序应为(4)、(5)、(2)、(3)、(1)。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通过几个例题的分析,可见事件排序题总体难度不会太大,遵循合理的事理时间逻辑或因果逻辑,只需要耐心分析,结合选项做出梳理和排除,就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同学们可在后续练习中不断强化这类题型,举一反三。

  云南分院

  

>>>四川公务员最新推荐<<<
对答案估分hot 面试礼包 成绩预约 专业查询
面试辅导hot 历年试题 笔试模考new 课程咨询
图书教材 历年试卷jian2 证件照 全程网课
(编辑:Nicj)
有报考疑惑?添加客服随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