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8 13:41:0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四川公务员局|四川2021下半年省公务员考试(3)由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四川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省考岗位表,四川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如何备考》》》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中,主旨概括题一直是其他题型的基础。而我们目前的考试形式中,直接测查概括主旨的题目已经越来越少了,逐渐的转化了其他的问法或者题型来考察我们。本文将介绍一种变形的主旨题目问法,那就是问“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什么”。如何来解答这种题目呢?与我们作答主旨概括题是一样的的做法。如有主旨句,那么主旨句中的关键词便是答案;如没有主旨句,那么提炼并列的几个分句所讨论的共同的话题便是答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题目。
【例1】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将语言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以使诗的意象和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向更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诗 知音 意象
B. 自然 灵感 文化
C. 生活 感情 品味
D. 文学 符号 精神
【解析】答案A。文段的第*句结尾就给我们一个分号作为提示信息,即第*句话就应该能提炼出一个关键词。那就比较容易了,第*句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在论证一个字“诗”,那答案就很容易做出来了。很多学生纠结第二个选项,其实很容易就能排除掉的,文段中描述的是“生活和大自然”那生活和自然就是并列的关系,所以,不能拿出其中一个作为答案的,那BC就都排除掉了。
【例2】“制作粗糙,喧宾夺主”,某文艺评论家这样点评当下国内许多多媒体舞蹈作品,把几段现成的图像符号式地投射在背景屏幕上充当画外音,充其量只是布景道具的升级版。多媒体效果太过目眩神秘,与舞蹈貌合神离,有一种独立于表达之外的野心。比如有一个多媒体舞蹈,投射在多媒体屏幕上的图案随着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变幻;演员伸展双臂,身后便出现万丈光芒,演员抱住身体,灯光也随之黯淡,看上去是在配合演员,其实是在和演员争夺观众的眼球,舞蹈彻底沦为了配角。
下列属于这段文字关键词的是:
A.文艺评论家 舞蹈
B.舞蹈 多媒体
C.图像符号 布景
D.多媒体 演员
【解析】答案B。这个文段并不是并列的结构,他有非常明确的主旨句“多媒体效果太过目眩神秘,与舞蹈貌合神离,有一种独立于表达之外的野心。”而后面的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我们就可以提炼主旨句中的关键词就可以了,那就是说多媒体和舞蹈的关系了,所以答案锁定B。
【例3】财产安全一直是人们忧虑的一个问题,如果人们无法保障其个人财产的安全,就不可能有积极性去创造财富,即使创造财富,也会转移,个人财产的安全,既体现在保有环节,也体现在交易环节、为避免交易风险,需要通过国家机关的登记行为来确认其物权状态,从而保障其真实性,登记行为本身是以国家信用做担保的,而国家信用的背后又是法律信用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交易风险 物权登记 B.财产安全 交易环节
C.财产安全 物权登记 D.物权登记 法律信用
【解析】答案C。“财产安全”是整个文段的主语和话题,“需要”对策引导词后面是重点,即“物权登记”,故选C。
由此可见,“关键词”这样的问法与我们做主旨概括题的思路是一样的,大家只要能做到活学活用,就可以很轻松地面对由主旨概括题引申出来的所有题型。
判断如何备考》》》
在行测试题之中,判断推理之逻辑判断的翻译推理是一个题型特征较为明显而技巧性又较足的模块。在考试中对于考生来说,基本都能在看到题目中的一些典型逻辑关联词语时快速判定好题型。当然,在一些难题偏题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太常规的替代关联词,就需要考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从根源上理解翻译推理的核心理论,掌握推理技巧。
其实,简单来理解的话,翻译推理类的题型需要考生掌握的,一方面是学会将各类逻辑关联词翻译成推出关系的逻辑表达式;另一方面就是在翻译完成之后学会用符合推理规则的对选项做出判断。因此,总结来说,我们既要掌握好翻译方法,也要掌握一系列推理规则。那么,在这里就帮助大家将逻辑判断中的一些翻译推理知识点做出梳理:
翻译
“如果就,前推后”
首先,这里的“如果就”,并不仅仅是一个逻辑关联词语。它指代的是一类翻译,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翻译。那么,当题干中出现了“如果...就...”、“如果...那么...”这样的关联词时,我们就要有足够的敏感性,是可以翻译的。具体如何翻译呢,我们通过这句话来理解下:“如果你是湖北人,那么你是中国人”;也就是“湖北人→中国人”。是不是发现,“如果就”这样的句式,是可以翻译为“前推后”这样的推出关系的。“前”即原文前半句,“后”即原文后半句。当然,我们说这是一类翻译,因此会有一系列逻辑关联词是替代“如果就”的:
“只要...就...”“倘若...则...”“凡是...都...”“要想...就...”“为了...必须...”“...必须...”“...是...的充分条件”等。
“只有才,后推前”
同样的,第二类翻译我们用“只有才”来指代,即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翻译。也就是说,当题干出现“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语时,也是可以翻译的。我们通过这样一句话来理解:“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考上公务员”;也就是“考上→通过笔试”。由于通过笔试是不一定能推出考上公务员,而考上公务员能推出通过笔试的;总结发现“只有才”这样的句式,可以翻译为“后推前”的推出关系。“前”即原文前半句,“后”即原文后半句。同样既然是一类翻译,也会有其他逻辑关联词是替代“只有才”的:
“不...不...”“除非...否则不”“...是...基础/关键/保障”“...是...必不可少/必要条件”等。
“且”命题
第三种翻译,区别在于不再是能翻译成推出关系的逻辑关联词了,而是一种命题:“且”命题(联言命题)。在学习这个命题的过程中,翻译不是难点,核心是需要我们理解命题的逻辑含义及命题的真假值:A且B,即A和B“同时成立”。因此,“A且B”只有在A、B同时成立时才为真;A、B中有一个不成立则为假。
口诀:“全真为真,一假即假”。
“或”命题
第四种翻译,同样需要重点掌握命题的逻辑含义及真假值:“或”命题(选言命题)。A或B,即A和B中“至少一个成立”。因此,“A或B”,A、B中有一个成立即为真,同时都不成立才为假。
口诀:“一真即真,全假为假”。
那么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的翻译就主要集中于这四类:
四类翻译 | 命题核心 | 翻译规则/逻辑含义 |
如果就 |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 前推后 |
只有才 |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 后推前 |
且命题 | 联言命题 | 全真为真,一假即假 |
或命题 | 选言命题 | 一真即真,全假为假 |
推理
了解了翻译规则,我们只是完成了第*步,将题干做出了翻译。接下来,还需要掌握重要的推理规则,对选项做出分析。而核心的两个推理规则如下:
逆否定理
前面提到,我们通过翻译可以将题干翻译成推出关系:A→B。那么,题干条件成立,即这个推出关系成立。而推出关系成立的逻辑即:A成立,则B一定成立。也就是:肯前必肯后。在此前提下,逆否定理的核心即:否后必否前。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
摩根定理
摩根定理的核心是针对且命题及或命题,关于如何去否定这两个命题可以从命题的逻辑含义来理解。否定“A且B”,即让它不成立:A不成立或B不成立。否定“A或B”,即让它不成立:A和B都不成立。
公式:-(A且B)=-A或-B。-(A或B)=-A且-B。
观察发现,否定这样两个命题的过程,其实是发生了“且”“或”互换的。因此,我们也将之总结为“且或互换定理”:
快速记忆口诀:“负号进,且变或,或变且。”
综上,这四类翻译、两种推理是翻译推理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必备知识点。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逻辑核心,才能熟练运用、快速解题。因此我们在此为大家简单汇总:
湖北分院
>>>四川公务员最新推荐<<< | |||
公告预约 | 历年公告 | 职位查询 | 专业查询 |
笔试备考 | 历年真题 | 笔试模考 | 课程咨询 |
图书教材 | 历年试卷 | 笔试网课 | 全程网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