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四川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四川公务员局|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3)

四川公务员局|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3)

2021-06-18 09:09:47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四川公务员局|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内容(3)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四川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省考岗位表,四川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如何备考》》》

  在备战公考的过程中,言语题对于考生是一大重难点,一开始大家或许觉得言语嘛,中文谁还看不懂啦,但是做题之后发现好像和想象的不太一样,过程中大家常常遇到的困扰是文字量大阅读时间久,难以把握文段重点,词语意思或区别无法把握等等,所以有时候选择答案是凭感觉,从而导致自己言语正确率难以提升,甚至影响了整个行测的分数,非常可惜。那么,言语题有没有技巧呢?当然是有的!所以今天在这里,华图和大家聊聊言语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小技巧:主体排除法。

  什么是主体排除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主体,通常来说主体就是文段的核心话题,而且它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例如一般它是名词,高频词,在主旨句中出现等等,其次,当大家找到它之后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比选项,凡是和我们主体不同也不构成同义替换的话题,就可以排除掉了。通常来说主体排除法可以帮助大家排除两个左右的选项,这样选择的范围就可以适当缩小啦,正确率也会适当提高。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大家想想如果你和朋友说A,如果其他人说C,你们是不是就不在一个频道里呀,所以选项中和你话题主体的不一致的就可以排除啦!

  【例题】每个城市都有一个“zui优规模”,它取决于城市规模正反两个效应的相互对比。正面效用主要是城市的集聚效用,负面效用则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昂、基础设施不足等。经济集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使城市的土地和住房价格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均会有所上升。此外,城市的拥挤、污染等问题都会抵消城市扩张带来的好处。zui终,只有当一个城市所带来的正效应超过其生产或生活成本时,企业和居民才会留在这个城市。相应地,城市的zui优规模就是zui大化劳动生产率的规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为何城市应该保持动态平衡

  B. 什么是城市的zui优规模

  C. 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的限制

  D. 要防止城市过分集中的情况

  【答案】B。华图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所以分析文段找到主旨句。文段先提出“zui优规模”这一概念,并说明它取决于正反两个效应。接着对正面效应和反向效应分别进行阐释,zui后提出结论“城市的zui忧规模”指的是什么。文段是“总-分-总”结构,开头说明zui优规模由什么来决定,zui后说明zui优规模是什么。因此,文段的主旨句为第*句和zui后一句,并且在这两句话中,话题主体都是zui有规模,所以选项中必然包含“zui优规模”。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保持动态平衡”在主旨句中并没有出现,文段整体也没有论述两者需要平衡的话题,因此话题主体不一致排除。

  B项:选项中包含文段主体词,并且“什么是”对应文段解释说明部分。因此,选择B选项。

  C项:不包含文段主体词,并且“受环境资源”对应文段负面效应部分,而且环境是负面效应中并列结构引导的一部分而已,属于片面选项,排除。

  D项:不包含文段主体词,且“城市过分集中”在文段中并未提及,属于过分推导选项,排除。

  

  判断如何备考》》》

  纵观历年国考的,判断推理部分较为稳定的包含四个板块: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但在军队文职以及部分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小模块——事件排序,这对于一些同学来说相对陌生,初次接触时容易不知如何分析内在关联。其实,这类题型往往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在特定的背景下给定五个短句,需要将其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当中的关键即在于捋清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常见的为事理逻辑和因果逻辑两大主线,如下图所示。

  第*,事理逻辑。事物的发展都会依托于一定的时间轴线或内在逻辑关联,因而可以据此区分事件的前后顺序。比如,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必须遵循宇宙的周期性变化节律,依据时间推移去进行排序;此外,诸如开门、进入房间、关门这三个事项,呈现出了合理的事物发展流程,不可打乱或颠倒顺序。因而事件排序题中一大要义,必须遵循合乎情理的事理逻辑。

  如2016年深圳市考的29题:

  (1)夏朝灭亡 (2)商鞅变法

  (3)统一六国 (4)周公吐哺

  (5)卧薪尝胆

  A.(4)-(1)-(5)-(2)-(3)

  B.(4)-(1)-(2)-(3)-(5)

  C.(1)-(4)-(2)-(5)-(3)

  D.(1)-(4)-(5)-(2)-(3)

  【答案】D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的是五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均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排序时自然优先梳理各自的发生时间,可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夏朝为zui早的历史朝代,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发生于秦朝,周公吐哺是西周时期的典故,勾践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五个朝代从前往后依次为:夏、西周、春秋、战国、秦,即五项事件的排序为(1)(4)(5)(2)(3),因此,本题应选择D选项。

  【拓展】历史朝代表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我们再看另一个典型例子,为2009年广西区考101题:

  (1)打开帐篷 (2)驾车到郊外

  (3)露营 (4)买水和食品

  (5)回到家中写游记

  A. (2)-(4)-(1)-(3)-(5)

  B. (4)-(2)-(1)-(3)-(5)

  C. (4)-(2)-(3)-(1)-(5)

  D. (2)-(3)-(4)-(1)-(5)

  【答案】B

  【解题思路】

  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2)、(4)中选择。按照事物的正常发展逻辑,应该提前准备好水和食物等郊游所需物资,之后再驾车到郊外,故(4)应该在(2)前,确定首句为(4),优先排除A、D两项。进一步分析其余三个事项,野外露营之前应先打开帐篷,而后才会结束旅程回到家中撰写游记,故(1)在(3)前,排除C项。因此,依据合理的事件发展逻辑,本题应该选择B选项。

  第二,因果逻辑。事件的发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因果导致关系,某一结果的产生必然依托于相应的起因,从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基于因果关系的存在,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捋清这类题目的事件顺序。

  可参考2011年内蒙古省考的86题,如下所示:

  (1)匪徒被捕 (2)拨打110

  (3)警察赶到 (4)下班回家

  (5)发现被盗

  A. (4)-(5)-(2)-(3)-(1)

  B. (4)-(3)-(5)-(2)-(1)

  C. (2)-(5)-(4)-(1)-(3)

  D. (3)-(4)-(5)-(1)-(2)

  【答案】A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所列举的五个事件,有被捕、报警、下班、被盗等多个行为,当中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如选项的首句范围在(2)、(3)、(4)中,拨打110报警和警察赶到不可能凭空发生,必定事出有因,是诱因引发的后续行为,故排除C、D两项。进一步分析,下班回家后,应该是先发现被盗才因此拨打了110,故正确顺序应为(4)、(5)、(2)、(3)、(1)。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通过几个例题的分析,可见事件排序题总体难度不会太大,遵循合理的事理时间逻辑或因果逻辑,只需要耐心分析,结合选项做出梳理和排除,就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同学们可在后续练习中不断强化这类题型,举一反三。

  云南分院

  

>>>四川公务员最新推荐<<<
公告预约hot 历年公告 职位查询 专业查询
笔试备考 历年真题 笔试模考new 课程咨询
图书教材 历年试卷jian2 笔试网课 全程网课
(编辑:Nicj)
有报考疑惑?添加客服随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