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09:09:35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四川人事考试网|2021四川公务员报名流程(3)由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四川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省考岗位表,四川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如何备考》》》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门无论你是公考小白,还是久经沙场的公考“老将”,都要求学习到的科目,在学习或者复习的初期,能够很好地把握整体思路,对于后期搭建框架非常有帮助。那么我们来一起跟着知识框架整体了解一遍吧!
如果将科目整体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其中zui主要的几大枝干则分别是:片段阅读、语句表达、逻辑填空、篇章阅读。这里的前三个部分是国考和省联考必考的,zui后一部分的篇章阅读是国考独有的题型,但是细看下来,其实就等于前面三个题型的总和。所以我们着重来将前三部分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进一步拆分。
片段阅读
在分析了近20年内蒙古省联考的言语题目后,我们发现,大多是围绕文段理解而出题的,也就是官方考试大纲中所强调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这句话。此处考察点下设主要题型分别是:主旨概括、标题选择、态度理解、意图判断、细节理解和词句理解。
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例1】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建设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医患纠纷、劳资纠纷、非法集资等矛盾明显增多。由于社会组织等发展滞后,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行政和经济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实际上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社会归属感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除经济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精神需求等诸方面,需要组织归属、社会救助、心理辅导等社会支持。很多社会问题往往由于处置不当,从而引发和积累更深的社会矛盾。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处理社会问题,不适合再使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
B.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C.处理社会问题不能局限于行政和经济办法,还需要社会支持
D.社会成员的需求既有经济物质需求,也有精神心理需求
大家可以看到,文段给出了一个片段,那么要求我们做些什么呢?主要还是看提问部分的“主要”意思是,这句话表示题目在问文段主旨,所以我们可以从关键词判断,这是一道主旨概括类题。如果提问方式换成“zui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是?”、“文中作者体现的观点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那么分别对应的是标题选择题、态度理解题和意图判断题,我们直接从问法中就能很轻易地对应到题型了。读到这里聪明的你是不是发现还有一个题型忘记介绍?没错,它叫做“词句理解题”,作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的分水岭,既要求对文段进行简单剖析,又具体到了代词、词语、短句的理解当中。所以我们接下来对语句表达可做一个进一步理解。
语句表达
首先还是先上例题:
【例2】①影响生物寿命zui关键的因素是基因
②同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类似的
③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④环境可以决定相关基因是否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又会影响相应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由此控制生物的寿命
⑤在这个前提下,个体的寿命则由环境决定
⑥生物的寿命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物质是基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⑥③⑤
B.④⑤③②⑥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⑥①③②⑤④
【例3】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建设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医患纠纷、劳资纠纷、非法集资等矛盾明显增多。由于社会组织等发展滞后,我们往往习惯于用行政和经济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实际上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社会归属感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除经济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精神需求等诸方面,需要组织归属、社会救助、心理辅导等社会支持。很多社会问题往往由于处置不当,从而引发和积累更深的社会矛盾。
接下来zui可能讲的是:
A.处理社会问题,不适合再使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
B.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C.处理社会问题不能局限于行政和经济办法,还需要社会支持
D.社会成员的需求既有经济物质需求,也有精神心理需求
【例4】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为立国之本。________________。因此,“究天人之际”的问题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天人合一论”则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
填入划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句是:
A.农事活动仰仗于天,与自然联系密切
B.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民以食为天,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中国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主要考察语句排序、下文推断、和语句填空三类题型。大家在看过三道例题之后,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都是围绕对句子的理解和活用对不对?
逻辑填空
zui后,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例5】心灵的快乐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灵足够丰富,即使身处zui________的环境,你仍能自得其乐。如果你的心灵足够高贵,即使遭遇zui悲惨的灾难,你仍能________。这是一笔任何外力都夺不走的财富,是孟子所说的“人之安宅”,你可以借之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zui恰当的一项是:
A.单调 自强不息 安身立命 B.单调 坚强不屈 怡然自得
C.无聊 自强不息 怡然自得 D.无聊 坚强不屈 安身立命
文中给我们划了多道横线,横线中考察实词、成语、和虚词的使用,让我们来看看考试大纲怎么说——要求考生准确、得体地运用词语。这里的空格设置数量不定,从一个空到5个空都可以。
总结一下,我们在做题时的目标是需要又快又对的,正确率需要大家不断打磨做题技巧,每个人适用的路数不同,但另一方面,如何让自己快速判断题型,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轻易做到的。因此,从设问处判断题型,就是每人都应掌握的基本功。下次我们再聊聊,具体到每个知识树上的小题型的话,可以有哪些实用且好用的解题技巧!
判断如何备考》》》
论证这一模块中,很多小伙伴感觉错误率很高,但是找不到做题技巧来提高做题正确率。其实,大家认真总结就能发现,在论证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集中在论据的识别上,那今天来说一说加强论据中的一种特殊选项-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在平行结构模块有所提及,指的是因A与B有某种共性,所以A有某一特征就能得出结论B也有某一特征。例:萨摩耶和比熊都是白色的狗,萨摩耶是粘人的,所以比熊肯定也是粘人的。那么在论证中类比论证的选项怎么分辨呢?我们来看几道例题:
【1】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zui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 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 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 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 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识别C项,城市衰落时间与干旱时间高度重合,出现了共性特征,所以得出衰落的原因是干旱,该选项就是典型的类比论证。
【2】格陵兰岛是地球上zui大的岛屿,形成于38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补充下列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 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B. 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C. 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 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 洋大海
识别A项,在格林兰岛发现的蛇纹石与伊苏亚地区一致,出现了共性特征,所以由伊苏亚地区是海底大陆得出格林兰岛也是海底大陆,该选项也是典型的类比论证。
学会了识别类比论证这一选项后,来给大家说一说遇到这一类选项如何选择:
类比论证属于加强论据的选项,但类比论证只是可能性加强,没有必然的加强效果,加强力度较弱,所以,在做题过程中,只要选项中出现其他的加强项,则可直接排除该选项。
可以看到第*题,B项是解释说明,而C是类比论证,进行强度比较确定性加强论据>可能性加强论据,所以选择B。
第二题,A项是类比论证,B是建立联系,进行强度比较,建立联系>加强论据,所以选择B。
以上就是关于类比论证的识别和选择技巧,希望对正在备考的同学有一定参考。
云南分院
>>>四川公务员最新推荐<<< | |||
公告预约![]() |
历年公告 | 职位查询 | 专业查询 |
笔试备考 | 历年真题 | 笔试模考![]() |
课程咨询 |
图书教材 | 历年试卷![]() |
笔试网课 | 全程网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