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20:04:23 公务员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四川人事考试网|2021四川公务员考试(3)由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四川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省考岗位表,四川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如何备考》》》
2022国考行测备考刨“根”问“底”系列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2021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时光匆匆,今年的省考让我们觉得有些仓促。不只是对知识储备的一种考查,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与其沉浸在过去的遗憾中不如向前看,看看前面的希望,静下心来准备2022年的国考才是当务之急。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题量 | |||||
科目 | 常识判断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数量关系 | 判断推理 | 资料分析 |
题量(副省级) | 20 | 40 | 15 | 40 | 20 |
题量(市地级) | 20 | 40 | 10 | 40 | 20 |
2021年国考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量还是比较大,仍然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所以大家还是要多下功夫。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道题目,这道题在以往出现的时候小伙伴往往都会出错。
【例】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者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新型锂硅电池的阳极主要用硅来制造。比起当前用石墨制作的电池阳极,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在现实应用中,硅阳极往往比较脆弱,或者寿命很短。Sila Technologies已开发出一种原型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通过将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结合,使产品变得更耐用。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新型锂硅电池将使智能手机等电池的容量大幅增加
B.新的创业公司总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一骑绝尘
C.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克服了传统电池技术的瓶颈
D.新的电池技术的运用必将大大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
这段材料摘自《新型锂-硅电池即将量产 手机电量猛增逾30%》,文章如下:
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和Angstron Material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技术已成熟至接近投产),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
zui近所谓的突破性电池技术通常没有什么意义,但锂-硅电池是真正的技术突破,宝马、英特尔和高通均为这一技术的开发提供了资金。
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硅材料制造阳极——所有电池的主要元器件之一。与目前采用石墨为材料制成的阳极相比,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但在实际使用中,硅阳极通常更容易破碎,使用寿命也更短。Sila Technologies已经生产出了原型产品,通过利用硅和石墨纳米微粒延长了阳极使用寿命,解决了硅阳极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这家公司还表示,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设计能存储的电量要高出20%至40%。数家创业公司在竞相开发zui好的锂-硅电池技术,其中一家是Enovix——获得英特尔和高通投资——称其设计能使电池容量增加50%。
苹果和三星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是Amperex Technology,与Sila存在战略投资合作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手机续航时间即将得到大幅延长。未来2年这种新型电池可能被应用在消费类电子设备中,宝马计划2023年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其电动汽车中,使电池容量比当前的锂离子电池多出10%到15%。
以上为题目来源,根据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围绕新型锂硅电池的优势展开论述。但是真正在做练习的时候学生不容易知道材料的前后文,所以可能会对文段的理解产生偏差,尤其是会被文段中的一些词语或句子迷惑。这个文段在尾句中出现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小伙伴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认为之后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全文的重点而误选C选项。其实这句话只是解决硅阳极脆弱、寿命短的对策,只是对锂硅电池中硅阳极的补充说明,不是整个文段的重点,只属于文段的一个分论点。当我们知道了上下文的内容时,整个文段的重点会更明确,更不容易产生理解偏差。
【解析】第*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增加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后文明确该新型技术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并且通过两方面分析了该技术能增加电池容量的原因,一是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二是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可以解决硅阳极比较脆弱的问题。文段是“总—分”结构,前两句为主旨句,全文论述的核心话题为“全新的锂硅电池”。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B项:缺少核心话题“锂硅电池”。C项:缺少核心话题“锂硅电池”,且“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为后文解释说明部分,偏离重点。D项:“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A选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和长胖一样都需要日积月累,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判断如何备考》》》
"弯道"一词起源于赛车,是相对于直道而言的。弯道上困难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落后,落后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领先,因此,"弯道"通常被理解为进程中或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关键点。若掌握了弯道超车技,则在这个极富挑战性的特殊点上,可获得超越对手的良机。今天桃子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捋捋公考中的行测内容之一--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之分析推理弯道超车技。
众所周知,判断推理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个模块,而逻辑判断是失分重灾区,其中的分析推理题型又可谓是难中之难。分析推理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严谨性,解题过程环环相扣,有时顺藤摸瓜,有时假设推理,有时脑洞大开,有时恍然大悟求出正解却已然耗去五六分钟甚至十来分钟,得分与时间成本不相匹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这一题型搏出亮点,考试之前应先学会弯道超车技以取得先机。
一、分析推理题型基本特征
【例题1】赵先生、钱先生、孙先生、李先生四人参加一项技能比赛,获得了比赛的前四名。据了解,他们之间有以下关系:
①孙先生和李先生经常相约一起打篮球;
②第*名和第三名在这次比赛中刚认识;
③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打篮球;
④赵先生的名次比钱先生的名次靠前;
⑤钱先生和李先生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
根据以上条件, 可以判断此次比赛的第*、 二、 三、 四名次的获得者是:( )。
A.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李先生
B.李先生、赵先生、孙先生、钱先生
C.李先生、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D.孙先生、李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已知条件①可知,孙先生和李先生认识并且都会打篮球,结合题干已知条件②可知,孙先生和李先生不可能同时是第*名和第三名,排除B项;结合题干已知条件③可知,第二名不是孙先生也不是李先生,排除C、D项,即正确答案为A项。
【敲黑板划重点】由例题1可知,分析推理题型基本特征为:题干给出一组对象,给出若干信息,在选项中选出信息匹配正确的。在其他中,也会涉及到相关信息的正确排序。另外,分析推理中的相关重要信息往往并不会直白的在题干中展现,而是暗藏玄机隐身其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善于发掘题干中的关键点。
二、分析推理弯道超车技
(一)快者为王--排除法
【例题2】甲、乙和丙三人在某中学分别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已知:每门课程只由甲、乙、丙三人中的一人负责;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是邻居;甲是三人中年龄zui小的;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语文老师比政治老师年龄要大;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块打球。由此可知,三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是:( )。
A.甲教物理和化学,乙教英语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B.甲教数学和化学,乙教政治和语文,丙教物理和英语
C.甲教物理和英语,乙教化学和数学,丙教语文和政治
D.甲教英语和化学,乙教物理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可知丙不是语文、物理老师,排除B、C项;由题干中“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起打球”可知甲不是英语、政治老师,排除D项,即正确答案为A项。
【敲黑板划重点】在例题2中给到甲、乙、丙三个对象,分别要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六门课程中的两门进行匹配,可能性颇多。此题应用排除法解题,即“读一句、排一句”,其中读的是题干中的已知内容,排除的是选项中与之不匹配的选项,zui终读完题干后,正确选项也水落石出。排除法的zui优点在于用时短,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快取胜。
(二)直击要点--确定信息法
【例题3】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
A.小华第*、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宫第五
B小闽第*、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需寻找确定信息直击要点才能解题。题干中已知“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如果某个名次只有一位同学在猜,那么该名次必然是正确的。结合五位同学的猜测可知,“第二名”只被猜了一次,所以猜第二名的语句 “小华第二”一定是正确的,该信息即此题中的解题关键,结合选项,只有C项正确。
【敲黑板划重点】例题3中五人猜测五个名次,“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说明同一名次中有多人猜测的至少有一人猜错,“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说明同一名次中有多人猜测的至少有一人猜对。这类题目通过对题干中的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可得到某些确定信息,往往结合题干中“已知”后面的句子来推导出推理起点的突破口。
(三)顺藤摸瓜--zui大信息法
【例题4】某单位组织职工分小组进行摘草莓趣味比赛,甲、乙、丙3人分属3个小组。3人摘得的草莓数量情况如下:甲和属于第3小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丙比属于第1小组的那位摘得少,3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
若将3人按摘得的草莓数量从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
【答案】B
【解析】“第3小组”在已知条件中出现2次,频次较高,为zui大信息。根据“甲和属于第3组的那位摘得的数量不一样”,可得甲不属于第3组;根据“第3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可得乙不属于第3组,即:第3组只能是丙。由“丙(第3组)比第1组的那位摘得少”,可知第1组>丙(第3组),由”第3组的那位比乙摘得多“可知第3组(丙)>乙,结论如图1所示,再将题干中剩余信息补全,如图2所示,即正确答案为B项。
【敲黑板划重点】zui大信息指题干中出现次数zui多、频率zui高的信息,一般出现2次及以上,即可认为是zui大信息,zui大信息可以作为推理起点进行推理出全部信息。在应用此类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三点:(1)错行排列,即指将相同类型的信息同行排列,如例题4中的甲、乙、丙均属于人物对象,因此排列在同一行,第1组、第2组、第3组均属于组别信息,因此排列在同一行。(2)大小比较,由于涉及多少大小的问题,可以用”>、< “来进行比较。(3)补全剩余信息的时候,将对应的信息填入对应空位即可获取完整全部信息。
(四)一目了然--列表法
【例题5】老大、老二、老三三兄弟在上海、浙江和江西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律师、医生和公务员。已知:老大不在上海工作,老二不在浙江工作;在上海工作的不是公务员;在浙江工作的是律师;老二不是医生。
那么老大、老二、老三分别在哪工作:( )。
A.浙江、上海和江西
B.浙江、江西和上海
C.江西、上海和浙江
D.江西、浙江和上海
【答案】B
【解析】题干涉及老大、老二、老三三个对象,需要匹配的信息既有上海、浙江和江西三个工作地点,也有律师、医生和公务员三个职业信息,可用zui大信息法+表格法理清思路,如图3所示。已知信息中“老二”和“浙江”被提到的次数zui多,即zui大信息,老二不在浙江工作,在浙江工作的是律师,可知老二不是律师;又知老二不是医生,所以老二只能是公务员;在上海工作的不是公务员,可知老二不在上海;又因为老二不在浙江工作,所以老二只能在江西,排除A、C、D选项。
图3 例题5列表法
【敲黑板划重点】在题干涉及对象、信息比较复杂的时候,可以列表辅助理清思路,通常对象列在第*列,相关匹配信息列在第*行,将题干已知信息以及推理出来的确定信息填入表格,能快速找到全部匹配信息。
图4 逻辑判断之分析推理弯道超车技(上篇)思维导图
关于分析推理的弯道超车技(上篇),今天桃子老师就带大家学到这里了,如图4思维导图所示,今天我们一共讲了1个题型特征+4个技巧。
湖北分院
>>>四川公务员最新推荐<<< | |||
公告预约 | 历年公告 | 职位查询 | 专业查询 |
笔试备考 | 历年真题 | 笔试模考 | 课程咨询 |
图书教材 | 历年试卷 | 笔试网课 | 全程网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