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13:46:2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四川分院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可以看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由四川华图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国考岗位表,国家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可以看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发布公告 | 2020.10.15 | 2019.10.14 | 2018.10.21 | 2017.10.28 | 2016.10.13 |
网上报名 | 2020.10.15-24 | 2019.10.15-24 | 2018.10.22-31 | 2017.10.30-11.8 | 2016.10.15-24 |
查询报名序号 | 2020.10.28 | 2019.10.28 | 2018.11.4 | 2017.11.12 | 2016.10.28 |
确认及缴费 | 2020.11.7-11 | 2019.10.31-11.6 | 2018.11.8-14 | 2017.11.17-22 | 2016.11.2-7 |
准考证打印 | 2020.11.23-29 | 2019.11.18-24 | 2018.11.26-12.2 | 2017.12.4-10 | 2016.11.21-27 |
笔试时间 | 2020.11.29 | 2019.11.24 | 2018.12.2 | 2017.12.10 | 2016.11.27 |
成绩查询时间 | 2021.1.5 | 2020.1.8 | 2019.1.18 | 2018.1.24 | 2017.1.9 |
面试开始时间 | 2021.1.23 | 因疫情推迟待定 | 2019.1.24 | 2018.2.5 | 2017.1.17 |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逻辑判断作为公务员考试四大模块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一直是考生花费功夫较多的模块,而翻译推理又是逻辑判断的基础,是每一位考生必须掌握的。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拿下翻译推理,从而提高逻辑判断题目的正确率呢?我们应该掌握一系列重要逻辑关联词的翻译。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句话:如果考上了公务员,那么一定通过了笔试。此句话翻译为:考上公务员→过笔试。总结为:如果那么,前推后。在考试中除了如果那么以外,还有诸如:只要(倘若)…就(则)…,凡是…都…,为了(要想)…一定(必须)…,…离不开…。
我们再来看一句话: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考上公务员。此句话翻译为:考上公务员→过笔试。总结为:只有才,后推前。在考试中,此类逻辑关联词较复杂,考查难度较大,有三大类。
1.必要条件类。翻译法则:将必要条件放在箭头后面。
例:鱼活着的必要条件是水。水是必要条件,放在箭头后面。翻译为:鱼活着→水。
2.除非A,否则不B。翻译法则:B→A
例:除非写完作业,否则不能出去玩。翻译为:出去玩→做完作业。
3.不A,不B。翻译法则:B→A
【例】调查发现,只有平均每天摄入超过5克钠的人,才会面临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我国接受该调查的人群中,80%的人日均钠摄入量超过5克。
如果上述调查抽样有代表性,可以推出的是:
A.我国80%地区的人口面临着很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B.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都面临心血管疾病风险
C.如果某人日均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他便不会面临心血管疾病风险
D.如果某人日均钠摄入量超过5克,他一定会患心血管疾病
题干中出现逻辑关联词“只有…才…”,根据只有才后推前,翻译为:患心血管疾病→摄入超过5g钠。由题干可知,“80%的人日均钠摄入量超过5克”为肯后,根据推理规则“肯后不必然”,我们无法确定,80%的人是否患心血管疾病,并且A项表述的是我国80%地区的人口,而非总人口80%,排除;B项:文段未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由我国不能推出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排除;C项:“某人日均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是“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此人不会面临心血管疾病风险”,符合题意;D项:“某人日均钠摄入量超过5克”为“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需要明确的是,不仅仅只有翻译推理题型需要进行翻译和推理,只要包含有逻辑关联词的逻辑判断题目都可以进行翻译和推理,比如真假推理和分析推理题型中就可能出现逻辑关联词,便需要对题干的逻辑关联词进行翻译的处理。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国考热门系统考情详解】
【国考介绍】【备考指导】【系统详述】
申论如何备考》》》
文章写作向来是考生zui头痛的模块,总觉得写文章难于上青天。对于文章写作而言,大家的瓶颈主要集中于:无法找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不会论证、不考虑文章的逻辑、语言匮乏等。然而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文章写作的核心要义,是文章写作的“眼睛”,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因此,我们先来解决取“睛”,这关键的第*步。
申论的文章写作,在出题的形式上有两种:主题明确和主题不明确。
一、主题明确
主题明确的文章写作题,中心论点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分论点的逻辑。文章写作不是写出来就行,而是要保障文章的逻辑严谨,比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主题非常明确,但一般这种文章大家写出来的水平都差不多,如何让阅卷人眼前一亮?靠的就是分论点的选取。一般情况大家都会围绕着如何弘扬黄河精神来写。然而对策是考生论证起来zui有难度的角度。其实这道题要写好也不难,只要将分论点稍稍改变即可。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路。
思路一:选取黄河精神的内涵,分别论证弘扬该精神的重要性。如:孕育万物无私奉献;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思路二:弘扬黄河精神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
思路三:弘扬黄河精神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维度的意义。
思路四:黄河精神的内涵;弘扬黄河精神的意义;如何弘扬黄河精神。
文章写作的思路虽然不固定,zui忌讳逻辑混乱,尤其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整体逻辑。
二、主题不明确
从近几年考情来看,文章写作以主题不明确为主,尤其爱考察根据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而这也是考生zui头痛的题目,对于主题不明确的题目而言,材料就是救命稻草。我们以为例,让大家认识一下材料对于文章写作的影响。
例题:“给定资料1”中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目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可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不清楚,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考生理解这句话,但是仅仅理解这句话还是不够的。“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意思是事物的产生不是随意性的,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是在材料中“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的语境是围绕风林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强调因地制宜。因此我们对“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事物的产生有道理”,而要引申到因地制宜。因此“‘治’慧”,就是指因地制宜。
通过这两道例题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文章写作而言,写得好不代表分数高,文章写作的审题是重中之重,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逻辑结构是关键。审好题眼,才能写“精”文章。
(编辑:Ni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