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11:08:50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四川分院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可以看2022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由四川华图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分享,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四川国考岗位表,国家公务员报考相关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可以看2022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发布公告 | 2020.10.15 | 2019.10.14 | 2018.10.21 | 2017.10.28 | 2016.10.13 |
网上报名 | 2020.10.15-24 | 2019.10.15-24 | 2018.10.22-31 | 2017.10.30-11.8 | 2016.10.15-24 |
查询报名序号 | 2020.10.28 | 2019.10.28 | 2018.11.4 | 2017.11.12 | 2016.10.28 |
确认及缴费 | 2020.11.7-11 | 2019.10.31-11.6 | 2018.11.8-14 | 2017.11.17-22 | 2016.11.2-7 |
准考证打印 | 2020.11.23-29 | 2019.11.18-24 | 2018.11.26-12.2 | 2017.12.4-10 | 2016.11.21-27 |
笔试时间 | 2020.11.29 | 2019.11.24 | 2018.12.2 | 2017.12.10 | 2016.11.27 |
成绩查询时间 | 2021.1.5 | 2020.1.8 | 2019.1.18 | 2018.1.24 | 2017.1.9 |
面试开始时间 | 2021.1.23 | 因疫情推迟待定 | 2019.1.24 | 2018.2.5 | 2017.1.17 |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2022国考行测备考刨“根”问“底”系列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2021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时光匆匆,今年的省考让我们觉得有些仓促。不只是对知识储备的一种考查,也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但过去的已经过去,与其沉浸在过去的遗憾中不如向前看,看看前面的希望,静下心来准备2022年的国考才是当务之急。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题量 | |||||
科目 | 常识判断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数量关系 | 判断推理 | 资料分析 |
题量(副省级) | 20 | 40 | 15 | 40 | 20 |
题量(市地级) | 20 | 40 | 10 | 40 | 20 |
2021年国考可以看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量还是比较大,仍然是学习的一个重点,所以大家还是要多下功夫。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道题目,这道题在以往出现的时候小伙伴往往都会出错。
【例】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者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新型锂硅电池的阳极主要用硅来制造。比起当前用石墨制作的电池阳极,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在现实应用中,硅阳极往往比较脆弱,或者寿命很短。Sila Technologies已开发出一种原型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通过将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结合,使产品变得更耐用。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新型锂硅电池将使智能手机等电池的容量大幅增加
B.新的创业公司总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一骑绝尘
C.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克服了传统电池技术的瓶颈
D.新的电池技术的运用必将大大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
这段材料摘自《新型锂-硅电池即将量产 手机电量猛增逾30%》,文章如下:
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和Angstron Material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技术已成熟至接近投产),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
zui近所谓的突破性电池技术通常没有什么意义,但锂-硅电池是真正的技术突破,宝马、英特尔和高通均为这一技术的开发提供了资金。
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硅材料制造阳极——所有电池的主要元器件之一。与目前采用石墨为材料制成的阳极相比,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但在实际使用中,硅阳极通常更容易破碎,使用寿命也更短。Sila Technologies已经生产出了原型产品,通过利用硅和石墨纳米微粒延长了阳极使用寿命,解决了硅阳极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这家公司还表示,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其设计能存储的电量要高出20%至40%。数家创业公司在竞相开发zui好的锂-硅电池技术,其中一家是Enovix——获得英特尔和高通投资——称其设计能使电池容量增加50%。
苹果和三星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是Amperex Technology,与Sila存在战略投资合作关系,这可能意味着手机续航时间即将得到大幅延长。未来2年这种新型电池可能被应用在消费类电子设备中,宝马计划2023年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其电动汽车中,使电池容量比当前的锂离子电池多出10%到15%。
以上为题目来源,根据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围绕新型锂硅电池的优势展开论述。但是真正在做练习的时候学生不容易知道材料的前后文,所以可能会对文段的理解产生偏差,尤其是会被文段中的一些词语或句子迷惑。这个文段在尾句中出现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小伙伴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认为之后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全文的重点而误选C选项。其实这句话只是解决硅阳极脆弱、寿命短的对策,只是对锂硅电池中硅阳极的补充说明,不是整个文段的重点,只属于文段的一个分论点。当我们知道了上下文的内容时,整个文段的重点会更明确,更不容易产生理解偏差。
【解析】第*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增加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后文明确该新型技术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并且通过两方面分析了该技术能增加电池容量的原因,一是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二是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可以解决硅阳极比较脆弱的问题。文段是“总—分”结构,前两句为主旨句,全文论述的核心话题为“全新的锂硅电池”。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B项:缺少核心话题“锂硅电池”。C项:缺少核心话题“锂硅电池”,且“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为后文解释说明部分,偏离重点。D项:“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A选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和长胖一样都需要日积月累,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吧~~~
申论如何备考》》》
近日,由《写真地理》杂志刊发的一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熟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论文引发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质疑。面对质疑,涉事春霖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回应称“不用怀疑,这个课程未来会去中科院授牌”。对此,郑州市成立联合工作组,对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展开全面调查。《写真地理》杂志被停刊整顿。
观点:
观点:这件事情是非常荒谬的,是披着科学的外套故弄玄虚,属于自欺欺人的学术造假犯罪和学术贪污腐败事件。熟蛋返生实验的论文与刊报,不仅侮辱和愚弄了公众的智商,更践踏和亵渎了科学精神和本质。相关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件事情,对这种学术乱象予以严惩。
危害:
1.对于作者来说,损害自身的教学以及科研能力,不利于真正投身教学科研工作中。
2.对于学生来说,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受到错误知识以及价值观影响,容易在成长道路上走向歧途。
3.对于学术圈来说,影响学术圈的教研风气,对认真做教研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
4.对于国家来说,如果这种学术乱象继续下去,会对国家教育工作及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创新能力,阻碍创新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
原因:
1.部分教育及科研工作者思想价值观念错误,只注重金钱利益,没有肩负起自身教书育人以及传播科学知识及价值观的责任。
2.相关杂志社规则意识淡薄。未经相关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超业务发表学术论文;违规出让出版并且存在收费行为;没有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严格审核出版内容。
3.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监管不到位。
4.论文审核机制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
5.国家相关法律不健全,缺少违法行为的相关处罚细则,违法成本低。
对策:
1.加强对教育及科研工作者的思想教育,政府、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踏踏实实做学问、做研究,担负起教育者及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2.强化相关杂志社规则意识,严格遵守出版相关规章制度,坚决抵制任何违法犯罪行为。
3.加大市场监管部门监督力度,设立专项监督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以设立群众举报热线或者官网设立举报专栏,发动群众力量。形成全社会监督制约机制。
4.健全论文审核制度,针对论文数据库可以增强论文查重数据库的改进建设,在发表论文之前可以让业内专业人士进行匿名审核;完善考核机制,让考核机制对教育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起到正向牵引作用。
5.国家应尽快完善现有的学术犯罪相关法律细则,加大惩处力度,加大违法成本,对学术犯罪的行为明确量刑标准,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王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