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看2022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看2022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

2021-06-08 14:50:3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notice点击预约2023年国考&下半年四川省考,还可获取考情资料

国家公务员|在哪里看2022国家公务员招聘公告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2022国家公务员图片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发布公告 2020.10.15 2019.10.14 2018.10.21 2017.10.28 2016.10.13
网上报名 2020.10.15-24 2019.10.15-24 2018.10.22-31 2017.10.30-11.8 2016.10.15-24
查询报名序号 2020.10.28 2019.10.28 2018.11.4 2017.11.12 2016.10.28
确认及缴费 2020.11.7-11 2019.10.31-11.6 2018.11.8-14 2017.11.17-22 2016.11.2-7
准考证打印 2020.11.23-29 2019.11.18-24 2018.11.26-12.2 2017.12.4-10 2016.11.21-27
笔试时间 2020.11.29 2019.11.24 2018.12.2 2017.12.10 2016.11.27
成绩查询时间 2021.1.5 2020.1.8 2019.1.18 2018.1.24 2017.1.9
面试开始时间 2021.1.23 因疫情推迟待定 2019.1.24 2018.2.5 2017.1.17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言语的片段阅读题中,很多时候出题人会给我们设置一些陷阱,比如将文段当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替换,但是替换的不那么明显,如果考生不认真辨别,可能辨别不出来,这种替换有可能就是偷换概念,具体而言,偷换概念指的是选项将文段中的主体、客体或者动作行为进行了替换或者是选项将文段的概念范围进行了扩大或者缩小,这些情况均为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可能出现在主旨题,意图题及细节题中,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例1】未来数年,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使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增加30%或者更多。在Sila Technologies等创业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全新的锂硅电池在技术方面将远超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新型锂硅电池的阳极主要用硅来制造。比起当前用石墨制作的电池阳极,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在现实应用中,硅阳极往往比较脆弱,或者寿命很短。Sila Technologies已开发出一种原型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即通过将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结合,使产品变得更耐用。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 新型锂硅电池将使智能手机等电池的容量大幅增加

  B. 新的创业公司总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一骑绝尘

  C. 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克服了传统电池技术的瓶颈

  D. 新的电池技术的运用必将大大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

  【答案】A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句提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可以增加智能手机、汽车和智能手表的电池容量。后面确定该新型技术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并且通过两方面分析了该技术能增加电池容量的原因,一是硅阳极可以存储更多电量,二是虽然硅阳极有比较脆弱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来解决,因此,文段是“总—分”结构,前两句为主旨句,全文论述的核心话题为“全新的锂硅电池”。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B项:缺少核心话题“锂硅电池”,排除。C项: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解决的是硅阳极比较脆弱的问题,而新型电池采用的是硅阳极,所以硅和石墨烯纳米粒子的结合解决的是新型电池的问题,C项偷换为传统电池,为偷换概念,排除。D项:“降低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成本”为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例2】传统理论认为,人类祖先由于气候变化、树木减少,被迫离开树栖环境,选择在地面上直立行走。一项zui新研究则认为,早期人类直立行走源自现今非洲东部和南部崎岖山脉地区,该地形是上新世时期火山喷发和构造板块移动形成的。人类的祖先被岩石地形和峡谷所吸引,这里可提供良好的庇护栖息地,同时有机会诱捕猎物;这种环境要求早期人类具备直立行走和攀岩的能力,因此人类祖先zui终逐渐进化为两足直立行走。

  下列哪项与zui新研究的结论相符?

  A.气候变化致使早期人类选择直立行走

  B.人类祖先选择直立行走是为了更好适应地形环境

  C.地质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人类早期祖先的行走方式

  D.人类祖先由于食物匮乏被迫离开zui初的生活环境

  【答案】B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本题为细节理解题,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A项对应文段首句,是传统理论的观点,排除。B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与文意相符,正确。C项,文段强调的是“地形条件”,此项偷换为“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为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故此项为偷换概念,排除。D项“食物匮乏”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发现偷换概念可能在很多题型中都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在做题的时候擦亮双眼,敏锐的把他们辨别出来,以提高自己的准确率。

  

  申论如何备考》》》

同学们在备考申论的过程中,似乎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申论成绩如此不稳定,得分忽高忽低,为何我的作答准确性不高。其实出现这样的学习瓶颈,主要是因为很多同学在作答申论习题的过程中没有抓住申论题目答案来源的根本。申论作答,应该以材料阅读作为zui核心的前提依托,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作答的答案准确且全面。在此,我们就来分享一些材料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

一、摸清材料主旨

申论材料字数较多,由多个独立材料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材料内容,而吉林省申论考试时间较短,因此要通过一些方法快速、精确地找到材料的主线,合理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致胜申论。而如何把握材料的主旨?其中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用1—2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试卷中作答任务部分进行快速浏览,并圈画出作答任务中的高频词汇。这一高频词汇,往往与材料主旨密切相关。

例: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乙级试卷——作答要求

第*题:根据给定资料,概括目前我国到基层工作人才增多的原因。(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50字。

第二题:请结合资料5,谈谈你对“人才‘虹吸’”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合理,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字数不超过200字。

第三题:根据给定资料6,假如你是S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请分析S区基层留人难的原因,并就“如何让公务员扎根基层”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供上级部门参考。(25分)

要求:分析合理,建议可行,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50字。

第四题:从给定资料出发,以“向下方能向上”为题,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3.字数800—1000字。 【备注】在这套题目当中,第*题中出现的关键词“基层工作人才增多”,第二题中出现的关键词“人才虹吸”,第三题中出现的“基层留人难”、“公务员扎根基层”,第四题出现“向下方能向上”。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难发现,整套题目的主题就是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申论考试无论国联考或自主命题的吉林省省考,材料均源于一部分的政策性文件,命题依据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政策性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有助于考生明确材料主题,是材料的zui高主旨,文章写作的落脚点。因此,考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重视领导人讲话和政策性文件的分析,从而合理的把握材料的主题。

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乙级试卷——作答要求

材料8: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李克 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二、避免阅读误区

第*重误区——跳跃阅读

在备考中,很多考生认为申论材料字数太长,不需要逐字逐句阅读,有些案例、数据直接略过,认为这样节省时间,这种阅读态度本身就是错误的。申论材料案例化是一种命题趋势,并且吉林省近几年的材料已经呈现了这种命题趋势,如果整篇材料中都是案例,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材料都略读,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考生要转变阅读心态,避免跳跃阅读的方式。

在跳跃阅读的同时,对材料的把握呈现碎片化,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申论考试中忌讳的是过度引申材料和自我解决材料。如果采取这种阅读方式,一定会出现对材料语义不明,材料意图理解有误,分析材料方向错误,从而导致答案出现偏差,zui终影响考试成绩。

第二重误区——过细阅读

这种误区是在阅读材料时,回头率过高,反复读一句话,看似阅读仔细,但是zui终发现看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耽误作答时间。zui终仓促作答,超出作答时间。

材料虽然是由独立的不同材料组成,但是彼此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如果只单独阅读一个材料,一个段落,甚至是一句话,把材料剥离开了,无法整体了解材料内容。并且反复阅读一句话,其实并没有必要,因为有很多的文字是描述性质的,只是个背景的交代,或者是为了衔接上下文的内容,并没有答案要点出现,因此只会是浪费时间。

其实,申论就是简单的捉迷藏游戏,答案都隐藏在材料里。但是再简单也有它的游戏规则,只有明确搜索目标、不因为节省时间和过度担忧而陷入误区,再勤加练习,才能在这场游戏里夺宝取胜。

  国考推荐

  历年入面分数 知识大普及 数读国考国 考空间站

  国考问答百科 报考指导 国考时间轴 申论备考

  国考行测备考 图书网课备考 公安联考公告预约

(编辑:Nicj)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