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2 18:14:30 教师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四川事业单位考试网
【导读】四川教师考试网提供以下四川教师招聘信息: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更多关于四川教师招聘公告,教师公招报名,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共20分)
1、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教育的变化和内容的选择,制约着教育形式与手段的更新,所以说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2、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学生条件不同,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对教师来说,完全相同的条件是不存在的,绝对找不到的。
5、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6、教学是系统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7、
8、我国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分为两种:一种是“五四”制机小学5年,初中4年,另一种是“六三”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
9、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天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10、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只要老师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11、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目地,是把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
12、“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13、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
14、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告诉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群体的反映。
15、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是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还不成熟。
16、继续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它不属于学制体系的范畴,是为适应知识与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而继续进行的教育与训练。
17、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也就是说很笨的男性比女性多。
18、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把人类总结的经验,人类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创造,发明的经验接收下来,而不是往未知领域的进军。
19、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是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2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
二、选择题(共40分)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2、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
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的各种活动②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④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A.①③④ B.①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姜华,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姜华,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4、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步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使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8、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9、实施义务教育( )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 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③④
10、苏轼评价王维“诗中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想过程属于( )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1、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行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长期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13、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A.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
14、教育史上两大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5、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形态阶段的是( )
A.洛克的《教育漫画》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16、现代学生观的基本特点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立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研究学习实践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 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8、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9、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20、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1、把实物、教具演示给学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2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说明教育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里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3、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 )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24、“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5、能控制自我,克制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和情绪,排除外界诱因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这体现的是意志品质中的( )。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坚韧性 D. 自制力
26、各级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组织的活动以及开展的教育,这是( )过程。
A. 早期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反向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2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的价值,但也具有延时的价值。
B.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C.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D.在教育中,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行动。
28、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作(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D.《教育实用心理学》
29、
30、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②突出重点与注意实效相结合
③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 ④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1、我国小学现阶段德育的目标要求是( )
①向小学生进行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
②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
③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④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2、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①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 ②示范者角色
③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像。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34、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①家庭教育 ②道德教育 ③社区教育 ④学校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6、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3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3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两全”目标,“两全”是指( )
(A)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D)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40、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8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三、 填空题(共10分)
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
2、《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 、教师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5、循序渐进原则是要遵循学科 和学生的 。
6、教育的本质是 。
7、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和 ,教科书之中。
四、阅读写作题(本题30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凡是1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育点,一律给予撤销式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不已。他们评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化州市撤并教学点105个,2008年撤并小学207所,初中9所,两年共撤并学校32l所,仅两年时间,化州撤并的学校就占学校总数的37.5%”同样,大埔县的小学由2002年的254所减少到如今的142所,七年时间共撤并小学112所,撤并比例为42.3%,四会中小学数目从2001年调整前的175所减少到目前的125所,撤并比例为28.6%。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广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近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课题组发布调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钟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超过4个小时。
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23个学生,其中,4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蛇咬过,9个学生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蝗和马蜂蛰过,有些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指出:今后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个回复被舆论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早该到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实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担负起传播的重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文化中心给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问题:给定材料,有人认为 “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请你对这些事进行分析,谈谈见解。(20分)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30分)
微信客服号 |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