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09:56:54 三支一扶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jcfw/ 文章来源:
【导读】华图四川三支一扶考试网提供以下三支一扶招考信息:2023年四川绵阳三支一扶招聘笔试笔试准考证什么时候开始打印,更多关于四川三支一扶招聘,四川三支一扶考试,三支一扶招考公告的内容,请关注四川三支一扶考试网/四川人事考试网!
2023年四川三支一扶招聘笔试笔试准考证什么时候开始打印?四川三支一扶招募2023年报名已经结束,根据官方统计共33177人通过审核(6月14日17:00)。准考证打印入口将在7月4日-7日进行,7月8日笔试。四川华图三支一扶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三支一扶相关考试资讯如下:
一、四川三支一扶报名人数统计
日期 | 统计表 |
6月12日 | 查看 |
6月13日 | 查看 |
6月14日 | 查看 |
二、四川三支一扶准考证打印安排
资报名成功的考生,于7月4日至7日登录报名网站(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打印本人准考证(使用A4纸打印,黑白、彩色均可,保证字迹、照片清晰)。不具备打印条件的考生,可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到报考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打印。考试时,考生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或带照片的社保卡)原件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两证不全者不得参加考试。
三、四川三支一扶笔试成绩
公布笔试成绩及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笔试成绩于7月25日左右在报名网站公布。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于7月26日左右由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安排在相关网站公布。
根据同岗位考生笔试成绩,按照招募岗位招募名额的3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拟进入资格复审的最后一名笔试成绩相同的并列人员一并进入资格复审。进入资格复审人数达不到招募名额3倍的岗位,该岗位符合条件的笔试人员全部进入资格复审。
四、四川三支一扶试题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改善,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而改善,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 )。
1.1.
对文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是( )。
A.“温室效应”:指地球气温急剧上升
B.“反馈调节”: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以上说法”:指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D.“他们”:指不同意生态学家意见的学者
1.2.
第二段末尾说的“得不偿失”,意思是( )。
A.即使光合作用的效率增长了,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
B.地温上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赶不上它带来的危害
C.细菌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不如细菌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多
1.3.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本文不同意生态学家的预言,否定了温室效应有害的观点
B.二氧化碳增加是否促进光合作用,理论推断与事实未必完全一致
C.对绿色植物的反馈调节作用,学者们并不都持乐观的态度
D.本文引述了有关温室效应的不同意见,也表明了自己的倾向
1.4.
在第三段结尾处的括号内填入的最恰当文字是( )。
A.当然是比较合理并可以实现的
B.显然是过于简单而不够客观的
C.就过于一厢情愿,太没有水平了
D.虽然有理论依据却令人难以接受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过程的基础,这是它同以前的认识论相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志。因此,要全面关注孩子的素质,首先必须关注他们的活动的发展和变化。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既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地决定的。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预定的运动,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人的积极活动中,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游戏、学习、劳动)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这才是正确理解人,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正确的钥匙。
(三)人的实践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但从个体来说,实践活动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儿童出生不久,就产生了完整的有目的动作;继而便出现了专门接受人类经验的学习活动;最后,出现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这一典型形态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从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逐步发展到学会改造社会。这样,他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2.1.
根据全文内容,第一段中说“要全面关注孩子的素质,首先必须关注他们的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其原因在于( )。
A.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形成
B.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发现
C.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认识
D.孩子的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得以检验
2.2.
根据第二段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心理不是由任何事物决定的
B.人的心理不是任何事物的反映
C.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D.人的心理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
2.3.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作者认为儿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标志是( )。
A.适应社会生活
B.接受人类经验
C.参加劳动生产
D.学会改造社会
2.4.
这篇短文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B.实践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
C.人的心理的形成过程
D.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正确,第一段指出生态学家认为温室效应会给地球带来消极影响,而有些人则认为温室效应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结合上下文可知,“以上说法”指的是第一段中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A项错误,由文章首段第一句话可知,“地球气温急剧上升”只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而不是概念的解释;B项中的“反馈调节”不特指“光合作用”,因此排除;D项错误,“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他们”指的是学者,但学者与生态学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更关注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D项解释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得不偿失”指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结合语境,第二段首先提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在最初的增长之后就会缓慢下降,与此同时,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却十分可观。由此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A、C项表述错误,没有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细菌分解的二氧化碳作出比较;B项为干扰项,其表述过于笼统,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首段提出对温室效益危害的异议,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由此可见,作者是认同生态学家关于温室效应有害这种观点的。因此,A项说法错误,C、D项符合文意。B项表述正确,在第二段“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但事实却是……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可以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填空题。
文章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反驳,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而且与事实不符,B项表述符合文意。A项显然错误,与作者的观点相悖;C项表述绝对化,作者并没有否定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这是事实;D项“令人难以接受”表述不当,通常是说事实、真相会令人难以接受,而此处提到的是错误的认识,D项的说法与文意不合。
故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1段中“因此”一词,可知其原因是第一个句子。第一句话讲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指出“实践是认识过程的基础”。由此可知,孩子的素质只有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才得以认识,即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未抓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正确,由“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可以直接推出。
A项错误,“任何事物”一说在文中缺乏依据;B项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人的心理……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而非“不是任何事物的反映”;D项“客观反映”说法有误,人的心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动反映,D项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儿童从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逐步发展到学会改造社会……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可知,儿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标志就是“学会改造社会”。D项表述正确,其他三项都不是“独立社会成员的标志”。
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阅读可知,文章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解读儿童的心理发展。文章首句提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接下来又说儿童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第三段指出儿童作为个体,其实践活动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知,文章的主体词为“实践活动”和“儿童心理”。B项表述正确。
A、C、D三项表述片面,均未抓住材料的关键语意,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