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正式发布!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正式发布!

2022-11-03 14:12:3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国家公务员2023年招录公告于10月24日发布,10月25日起报名,计划招录人数达3.71万人,考试时间定于12月4日,相信信息查看下文。

>国考公告岗位下载 | 职位大数据查询<

>国考报名入口 | 国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资料包 | 图书考题试卷<

>超高性价比公务员网课推荐<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3日18:00

  查询资格审查:2022年10月25日8:00至11月5日18:00

  查询报名序号:2022年11月7日8:00

  报名确认缴费:2022年11月10日0:00至11月15日24:00

  网上打印准考证:2022年11月29日0:00至12月4日15:00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4日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14:00—17:00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14:00—16:00

  二、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4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4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为减少跨省流动、利于顺利参考,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须将考点选择为本人工作地或者学习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携带准考证和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等参加考试。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3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其他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

>>>>2023年国考公告原文及报考点此查看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课

  三、国家公务员报考职位分析

  本次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中有2.5万个应届高校毕业生,2.8万个基层岗位,3000余个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招录岗位。

  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从历年岗位数据、学历报考条件、基层岗位条件、全国招录数量、四川岗位数量等维度整理分析了本次国考岗位大数据,详细内容可查询【2023年国考大数据】。

国考岗位分析

  四、国家公务员笔试练习题

1.

  下列各项中词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大吹大擂,大言不惭,大摇大摆,夸大其词

  B.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话中有话,意在言外

  C.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指桑骂槐

  D.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摩肩接踵,人多势众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某些中学的教育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高一、高二的学生数学特别好,因此对语文缺乏兴趣

  B.新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毕业生人数在达到历史最高峰后将逐年回落

  C.一个国家科技人才的数量决定了科技实力,体现了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

  D.充分认识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交互作用,以及怎样利用这种作用反过来去刺激新的科技创造,极为重要

  3.

  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安全生产尤其是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无法和发达国家当下的水准相提并论,中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经验,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准。

  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词语是( )。

  A.同日而语

  B.并行不悖

  C.异曲同工

  D.分庭抗礼

  4.

  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学家争论的问题

  B.那个教室我过去看过,没有什么摆设

  C.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D.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5.

  王尔德说,过去书是由文人来写,大众阅读,现在书由大众来写,无人阅读,这话在今天还能让人点头称是。虽然王尔德以后,一个多世纪之中人类世界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 ,但我们都心知肚明,王尔德此处的“阅读”,可不是茶余饭后,娱乐至死的意思,反而有点像中国人说的“皓首穷经”,至少也要先有个开卷获益的资格。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有无数畅销书作家冉冉升起

  B.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作家

  C.有无数年轻作家冉冉升起

  D.又产生了无数的年轻作家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词语辨析题。

  B项中”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弦外之音“指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话中有话“话里含有别的意思;”意在言外“指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这四个词语意思接近。

  A项四个词的意思不接近。“大吹大擂”比喻大肆宣扬,侧重宣扬;“大言不惭”指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大摇大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侧重傲慢;“夸大其词”指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侧重夸大。

  C项四个词的意思不接近。“颠倒黑白”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混淆是非”指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三个词的意思比较接近。而“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与前三个词的意思完全不同。

  D项四个词的意思不接近。“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水泄不通”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摩肩接踵”指形容人多拥挤。这三个词的意思比较接近。而“人多势众”指声势力量大,与前三个词语的意思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A选项中,“学生数学特别好”与“对语文缺乏兴趣”两者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因此”用在此处有误;B选项,5到10年已经给出了一个范围,不能与“左右”搭配;C项“人才的数量决定了科技实力”,表述不当。

  D项语句表达通顺,没有语病,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替换。

  “同日而语”指同等看待,相提并论;”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不相冲突;“异曲同工”指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分庭抗礼”意为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材料说的是中国安全生产的水准还不如发达国家,所以需要向它们借鉴学习,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因此“同日而语”最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歧义辨析的能力。B项“过去看过”存在歧义,可以理解为:曾经看过,也可以理解为:走过去看了;C项“许多同学还不认识”可以理解为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也可以理解为李老师不认识许多同学;D项“晚上来的人”可以理解为晚上上山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比我们晚爬上山的人。A项语义明确,没有歧义。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语句填空题。

  由于B项“又……又……”的结构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但是畅销书和畅销书作家之间显然不是共时的关系,一般是由书畅销了,写书的人才能称为畅销书作家,有先后因果顺承的意思。故这里用“又……又……”不妥,所以A、B两个近似意思选项中A项准确。

  此外,本文没有强调“作家是否年轻”的问题,可以据此排除C、D项。故正确答案为A。

  

国考资料

(编辑:Libinu)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