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2023年招录考试于10月25日起报名,12月3日及4日举行笔试,各位小伙伴要加紧备考的步伐啦!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本次国考相关备考内容,详细请阅读下文!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将于10月25日开始报名,12月3日至4日举行笔试,如下为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笔试时间预告》相关信息。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3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2年12月3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4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分数线
四、国家公务员笔试练习题
《振兴中国制造 呼唤新的思维方式》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许多旧问题就会自动消失。”
这句话对处于瓶颈期的中国传统制造业而言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坚持引进来战略,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后发思维,导致我国一些领域陷入“大而不强”的尴尬。究其根本在于思维方式跟不上。这就迫切需要用新思维来引领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早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用新思维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机遇,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优势减弱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我们要顺应新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另一方面重视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发展中国创造是当务之急。
用新思维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如果没有质量做基础的话,快速发展很可 能意味着你正在制造不好的产品。”美国知名统计应用实践专家道格拉斯·费尔这样认为。 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但如果不注重质量,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损失,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企业觉得无利可图的原因。苹果公司将传统的功能性电子设备与消费者的娱乐、需求结合起来,创造了平板、手机等新型产品,并且让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在手机发展史上是一项突破性的进展。由此看来,真正的创造不是卖点或炒作,而是结合并依托于高品质。因此,当下政府管理部门必须下决心推动质量发展,这样中国质量才会真正有所变化。
用新思维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逐步改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品牌建设仍然存在严重短板,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海购”的方式购买国外高端产品,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警醒。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其经济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强势崛起。如德国经济之所以在经济低迷中一枝独秀,西门子、奥迪等世界优秀品牌企业功不可没。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我国必须加强思维创新,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发展中国制造的路径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新思维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国考推荐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