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1 20:27:38 教师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导读】四川教师考试网提供以下四川教师招聘信息:2022下半年广东省教资考试公告什么时候出来,更多关于四川教师招聘公告,教师公招报名,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
2022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于10月29日考试,四川华图为各位考生整理分享本次广东省教资笔试报名公告、报名时间、考试时间、考试安排等相关公告。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全)
一、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9月2日-9月5日17:00,不同省市报名时间略有差异,详情见公告原文。
笔试考试时间:2022年10月29日(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时 间/类别 | 10月29日(星期六) | ||
上午 | 下午 | 下午 | |
9:00-11:00 | 13:00-15:00 | 16:00-18:00 | |
幼 儿 园 | 综合素质(幼儿园) | 保教知识与能力 | |
小学 | 综合素质(小学)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
初级中学 | 综合素质(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
高级中学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 ||
中职文化课 | |||
中职专业课 | |||
中职实习指导 |
二、2022下半年教资报名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具有广东省户籍。
(2)持有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
(3)在广东省区内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在校生。
(4)持有广东省有效期内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5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港澳台居民。
4.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5.符合以下学历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全日制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专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以及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报考高级中学以及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未具备上述学历条件的全日制在校生,如符合以下情形的,可按就读的学历层次报考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校三年级及以上本科学生、大专(含五年一贯制、“3+2”、三年制)毕业班学生、专升本本科阶段学生。除此以外的其他年级学生不得报考。
(二)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他专业所有在读学生,或只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他专业毕业证书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除外)。
三、2022下半年教资笔试报名流程
(一)注册。
所有考生笔试报名时须先注册,注册时间为8月26日9:00起,考生通过电脑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网站(http://ntce.neea.edu.cn/,下同)“报名系统→广西”(以下简称报名系统),输入本人手机号码,获取短信验证码进行注册。
(二)报名。
考生须在9月2日至5日登录报名系统,正确选择考区、报考类别、考试科目进行报名。考生应对本人报名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如让他人、培训机构或学校团体等单位代为报名,或填报信息有误、不符合报考条件,造成不能认定教师资格等后果的,责任由考生承担,交纳的报考费不予退还。
(三)报名信息审核。
报名信息的审核结果不进行短信或电话告知,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后,须自行关注报名系统的审核状态。审核通过即可交费,审核未通过的考生须在审核截止时间前按要求填写正确的信息,并重新选择考区、报考类别、考试科目,再次成功提交报名信息,恢复“待审核”状态。未按时间要求提交正确报名信息和缴费的将视为放弃报名,不安排补报名。
四、教资笔试备考资料及试题
1.求贤若渴,首先就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时时事事处处想到人才。把人才真正当作第一资源去________、去寻求、去开发。求贤若渴,更要用贤若渴。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要坚决________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理念,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重要责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统筹 抵御 B.谋划 克服
C.挖掘 克制 D.利用 抵制
1.B【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第一空后表示并列关系的顿号以及“去寻求、去开发”,可知要填入的内容与“寻求”“开发”为并列关系,填入的词语有寻找、开发人才资源的意思,B项“谋划”意为试图找到解决办法,C项“挖掘”意为深入开发,探求,均符合文意。A项“统筹”意为通盘筹划,统一安排,D项“利用”意为发挥效用,二者均没有寻找开发人才资源的意思,故排除A项、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坚决________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可知文意为要纠正“重引进轻使用”的这一错误思想,且第二空要填入词语修饰“倾向”,B项“克服”意为用意志和力量去战胜,符合语义。C项“克制”多指控制、抑制自己的情感,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故本题选B。
2.有一批汽车零件,由A和B负责加工,A每天比B少做3个零件,如果A和B两人合作需要18天才能完成,现在让A先做12天,然后B再做17天,还剩这批零件的1/6没有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
A.240 B.250
C.270 D.300
王各自在公路上往返于甲、乙两地跑步,即到达一地便立即折回向另一地跑步,设开始时他们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出发,若在距离甲地3百米处他们第一次相遇,第二次相遇的地点在距乙地2百米处,则甲、乙两地的距离可能为( )百米。
A.9 B.6
C.8 D.7
3.D【解析】不管相遇几次,两人所用的时间一致,根据比例法可知,时间一定的时候路程比是等于速度比的。故此设甲乙两地距离为S。那么第一次相遇小李和小王的路程比=300/(S-300),而第二次相遇的路程比=(S+200)/(2S-200),两者都等于速度比,而小王和小李的速度一直都未改变,故此联立两式解出S=700。故本题选D。
4.甲、乙两港口相距360千米,气垫船往返两港口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艘机械船,在静水中航行速度是每小时9千米,这艘机械船往返两港口要( )小时?
A.90 B.64
C.54 D.70
5.小明从A地出发去B地,并往返于两地。已知去的时候乘车,回的时候步行,共耗时2小时,若回的时候也是乘车则总耗时只有20分钟。若他步行的速度6km/h,则AB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
A.10 B.11
C.12 D.13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行为,称之为( )。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6.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策略概念,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学策略包含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构成要素。故本题选A。
7.世界上最小的海是( )。
A.渤海 B.日本海
C.马尔马拉海 D.黑海
7.C【解析】马尔马拉海是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东西长280公里,南北宽80公里,面积为11350平方公里,最深达1355米。故本题选C。
8.(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8.C【解析】此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意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教育方针是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故本题选C。
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9.C【解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题干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故本题选C。
10.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C【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均属于巩固性原则。故本题选C。
微信客服号 |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