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16:56:16 三支一扶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jcfw/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导读】华图四川三支一扶考试网同步四川华图发布:2022年四川泸州三支一扶计划考试报名网址在哪,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四川华图微信(schuatu),三支一扶基层服务招募培训咨询电话:028-86755760。
2022年四川三支一扶公告于5月13日发布,招募人数为1539人,报名网站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报名时间为2022年5月22-26日17:00,笔试时间为2022年6月25日,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测验》。
▼▼扫码查看公告原文▼▼
——四川三支一扶报名条件——
招募对象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含2022年应届毕业生),各地也可根据岗位需要,适当提高至本科及以上学历。技工院校毕业生,在符合专业等其他条件的前提下,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的岗位,高级工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的岗位。报考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自愿到基层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三)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92年5月22日及以后出生)。
(四)符合法律法规和招募岗位要求的其他条件。
▼▼历年分数线查询▼▼
——四川三支一扶报名方式——
四川省“三支一扶”计划协调管理办公室于5月13日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等相关网站发布招募公告。
网上报名:本次招募全部采用网络方式报名,免交报名费。报名时间为2022年5月22-26日17:00,报名网站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http://rst.sc.gov.cn/)“人事考试”专栏。
资格初审:各地于5月22-27日17:00对报考者填报的信息在网上进行资格初审(报考者上传照片由系统自动审查),并在报考者报名后的2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对资格初审不合格的,应说明理由。
——四川三支一扶考试时间——
考生于6月21-24日登录报名网站,自行打印本人准考证。不具备打印条件的考生,可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到报考的市(州)人事考试机构打印。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时间为2022年6月25日,科目为《职业能力测验》。笔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50%。笔试缺考或成绩为0分的考生,视作自动放弃,取消招募资格。
公布笔试成绩及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笔试成绩于7月15日左右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人事考试”专栏公布。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专人于7月12-15日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领取考试成绩,并于7月16日左右在相关网站公布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
根据考生笔试成绩,按照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进入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拟进入面试资格审查的最后一名笔试成绩相同的并列人员一并进入资格审查。进入资格审查人数达不到招募名额3倍的岗位,该岗位符合条件的笔试人员全部进入面试资格审查。
——四川三支一扶笔试练习题——
1. 在去年发表的这份报告中,研究者进行两项主要实验。第一项实验要求受试者将照片中的人区分为三类:可信赖、中性、不可信赖。研究者发现老年人与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地指认出可信赖与中性的人,但对于那些看来不可信赖的人,老年人对于种种可疑的线索却显得较不敏感,也更容易将其视为可信任与可亲近的。第二项实验则进一步要求受试者评估照片中人的可信度,并同时接受脑部的扫瞄。当年轻人看到某张不可信赖的照片时,其前脑岛区域出现明显的活动迹象,而脑中的这个部分一般认为就是所谓“直觉”的来源,可协助我们诠释他人的可信程度与评估社会情境中的潜在风险或利益。有趣的是,当某张不可信赖的照片呈现在眼前,相同的脑部区域在老年人身上却未见任何反应。
根据文段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年人容易将不可信赖的人错判为中性和可信赖的人
B.前脑岛区域是“直觉”的来源,是判断他人可信与否的重要依据
C.两项实验的结果表明,老年人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都难以判断谁是好人
D.当面对潜在风险的时候,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
2. 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
下列对“东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
B.“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是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C.“东突”分裂分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
D.“东突”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3. 已经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瓶装饮用水的“真实身份”了。在商业部制定的软饮料分类国家标准中,瓶装饮用水是作为“饮料”一类定义的,其中包括了“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现在几乎没人把它当作饮料。它并非像形形色色的碳酸饮料那样可以选择,在人们看来,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城市日常生活饮用水源的组成部分——可供选择的,无非是品牌。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对瓶装饮用水的定义需要修订
B.市场上瓶装饮用水的品种太少
C.各种品牌的瓶装饮用水差别甚微
D.喝瓶装饮用水已是极其自然的事
4. 目前,IBM公司研发的电脑沃森战胜了美国电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的两名人类常胜将军,一时问,很多网友担心,电脑越来越像人了,将会超越人类智慧。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近几年,每次有电脑战胜人脑的事发生,都会有“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电脑将能够模拟人脑、产生意识,并最终替代人类。
作者对于“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的态度( )。
A.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电脑模拟人脑。
B.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
C.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超越人类智慧。
D.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宰者。
5. 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
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单凭天赋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B.孩子的天赋可能大多被忽视了
C.孩子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D.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文中指出“老年人对于种种可疑的线索却显得较不敏感,也更容易将其视为可信任与可亲近的”,>A>项偷换概念,将“可信任和可亲近”偷换成“中性和可信赖”,故>A>项错误;文中只是提到“其前脑岛区域出现明显的活动迹象,而脑中的这个部分一般认为就是所谓‘直觉’的来源”,并没有说前脑岛区域是判断他人可信与否的重要依据,>B>项属于曲解文意,排除;文段中并没有从两项实验的结果得到>C>项所表达的结论,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因此,本题选>D>。
2.答案: C
解析:
从提问可知该题为细节判断题。从第一句“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知“东突”分裂分子长期以来就一直存在,而不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C项表述错误。ABD均可在文中找到依据,都为正确表述。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构成总分结构,第一句“已经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瓶装饮用水的‘真实身份’了”是文段的关键句,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瓶装饮用水的“真实身份”展开论述,说明关于瓶装饮用水的定又是模糊的,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所以本题选A。文中并未提及瓶装饮用水的品牌差别以及普及状况等事情,B、C、D三项都属于无中生有,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态度理解题。
文段中出现的都是“很多网友担心”、“‘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文段的这些观点都不是作者自己的。作者的态度在文段中并未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安德烈·马尔罗说孩子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具有天赋;而说他们不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还不会支配自己的天赋。因此,要成为艺术家,仅仅拥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支配天赋。所以D项正确。
材料关键点在于会不会“支配”天赋,而不是“有没有”天赋,A项不符文意;B项不是马尔罗的观点;C项明显表述错误,“无法意识到”在材料中并未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D。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