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于10月24日截止,根据华图教育数据统计,2022年国家公务员报名人数已经突破202万,过审人数达183万,全国各地区报名人数统计如下图。
此外,华图教育要温馨提醒大家,已经报名的考生要及时跟进审核的结果,审核通过的考生就要认真准备一个月之后的考试了。小伙伴们要心无旁骛,专心备考,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可能改变你后半生命运的考试。
【招考简章】2022国考招考简章
【考试大纲】2022国考笔试大纲下载
【历年试题】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题
【分数线】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分数线
完成报名的考生再来回顾一下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吧!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8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1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7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2022国考笔试于2021年12月4日举行,备考时间进入倒计时,大家复习的如何,四川华图教育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国考申论材料,供大家积累学习。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上,围绕着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的人才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人才顾名思义,即可以科学合理的利用技术和知识为经济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的有志之才。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创新离不开人才,民族进步也离不开人才。因此,惟有加强人才建设,才能有未来。
人才建设要有识才的慧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人之道,zui重要的善于发现人才,从而发掘人才的潜力,进而发挥人才的作用,用人得当,事半功倍。优秀快递小哥获评“杭州高层次人才”;一位“网红”直播主播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可见,不以学历论高低,要以能力论英雄,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无论什么职业,都能施展才华,皆可建功立业。今天,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态不断发展,新职业不断出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综合多元,我们理应对职业选择有更多开放,城市理应不断拓宽人才成长之路。人才的出现不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更是为经济社会带来卓著的贡献,应怀有包容之心,礼遇人才。
人才建设要有爱才的诚意。“为政之道,惟在得人”。人才是兴基之本,发展之源。现在的我们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渴望拥有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丁真走红”为我们在爱才方面提供了新思路,营造了不一样的人才生态。康巴汉子丁真,不经意的走红加上媒体网红手段的精美包装,足以让丁真自己乃至家庭踏上不一样的发展,和众多网络名人一样声名大噪。但是理塘政府目光长远,大胆创新,在后续政务官博、官方媒体的护航下,丁真成了“真”流量。将丁真个人的发展与人才强县人才强市紧密结合起来,看重人才即培养人才,让其识字,引导其为了当地发展做好家乡代言人,既有利于个人进步更为脱贫攻坚需发展添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才建设要有聚才的良方。“人能尽其才则百业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要的战略资源。2019年,城市落户政策迎来了重大变化。各地为了吸引人才,特推出的优惠政策也是五花八门,如南京实行40岁以内的本科生以及以上学历可以直接入户;西安在19年重大改革,仅凭身份证和学位证即可落户;江西对于引进的院士给予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和300万的安家费,配备工作助手和工作用车……适度引进人才一定程度上弥补创新资源的不足,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如果过度引进,也难免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现象,对于一些仅有文凭但是缺乏能力的人才也会趁机进入到”人才行列,zui终徒增当地的公共服务压力。因此,理性在前,开好聚才的良方尤为重要。
未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人才无疑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zui紧缺的生产要素。这将成为中国各地通过优惠政策“广栽梧桐,筑巢引凤”的根本原因。看似寻常zui奇崛,诚如容易却艰辛。人才发展战略还需从识才、爱才、聚才出发,坚决落实后引才、用才和留才工作。
国考推荐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