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从10月15日开始!国考报名入口在哪?国家公务员报名网址是什么?国考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国考相关信息,更多关于2022年国考相关内容关注四川华图教育。
【招考简章】2022国考招考简章
【公告解读】2022国考公告解读
【报名入口】2022国考报名入口
【职位查询】2022国考职位检索
【国考职位库】
一、国家公务员简章
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有关报考政策规定、报名网络技术和考场考务安排等事宜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招考简章》、《报考指南》通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以下简称考录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2)公布。
24.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的考试如何安排?
报考银保监财经类职位、银保监综合类职位、银保监法律类职位、银保监财会类职位、银保监计算机类职位的人员,先参加2021年11月27日下午的专业科目笔试,然后参加11月28日的公共科目笔试,其专业科目笔试成绩与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一同公布。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考试地点设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不在其他城市设置考点。请以上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选择合适的笔试考点。
25.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的考试如何安排?
报考证监财金类职位、证监会计类职位、证监法律类职位、证监计算机类职位的人员,先参加2021年11月27日下午的专业科目笔试,然后参加11月28日的公共科目笔试,其专业科目笔试成绩与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一同公布。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考试地点设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不在其他城市设置考点。请以上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选择合适的笔试考点。
26.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试如何安排?
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先参加2021年11月27日下午的专业科目笔试,然后参加11月28日的公共科目笔试,其专业科目笔试成绩与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一同公布。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考试地点设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不在其他城市设置考点。请以上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选择合适的笔试考点。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试题资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未来技术和美好生活正在逐步实现。而科学技术的井喷式发展又让更多的新技术概念和产品业态落地生根,快速迭代。其中zui耀眼的技术明星,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三年前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新纪元。如今,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和应用已经紧密同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极大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但随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如何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处理好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一项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首先需要为人类社会服务,创造价值,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工智能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技术积累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更加精准的消息推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智能语言识别技术,大大减少了文字处理的工作量,基于人工智能打造的人脸识别技术,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人工智能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深深绑在了一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美好。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在改善我们生活品质的同时 也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20年,“Deepface”技术风靡一时,通过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随意改变照片、视频乃至电视直播中人物的面部特征甚至直播“换脸” ,再辅之以智能语音技术,你可以替换每个人物的形象与声音。且技术门槛几乎为零,即便一个毫无技术背景的人也可在极短时间内掌握。“Deepface”技术对视频真实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分不法分子甚至已经通过该技术制作假视频骗取钱财。人工智能技术被用来危害社会的例子值得我们警醒,也提醒着我们要看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处理好技术与人类的关系。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既无需过度吹捧其优越性,也不用过度担忧其负面的影响。“扬长避短”,用理性的思维去面对即可,对人类社会有利的,我们应当积极开发,而有潜在风险的,我们应当加强监管,规避其中的不利因素,努力把负面影响降到zui低。任何一项技术的运用,都掌握在人类手中,只有我们正确处理好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坚持技术应服务人类的原则,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积极消极影响,那么技术才不会“奴役”人类,才能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 。
国考推荐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