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2022国考今起报名_江西国考报名入口

2022国考今起报名_江西国考报名入口

2021-10-15 16:19:50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notice点击预约2023年国考&下半年四川省考,还可获取考情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从10月15日开始!国考报名入口在哪?国家公务员报名网址是什么?国考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国考相关信息,更多关于2022年国考相关内容关注四川华图教育。
【招考简章】2022国考招考简章
【公告解读】2022国考公告解读
【报名入口】2022国考报名入口
【职位查询】2022国考职位检索

【国考职位库】
国考职位库

 一、国家公务员简章

  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有关报考政策规定、报名网络技术和考场考务安排等事宜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招考简章》、《报考指南》通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以下简称考录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2)公布。

【国考职位分析】

  二、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

  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zui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款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章在哪个网站发布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试题资料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质上就是科学发展观。为实现绿色发展,不管是着力淘汰落后产能、还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党和政府正全力发力。然而,推动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攻坚克难的决心,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坚持绿色出行,争当“绿色达人”,让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为减污降碳提供坚实动力。

树立意识,为低碳生活打好基础。近年来,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倡导和日益普及的生活新方式。在南昌,市民出行方面积极践行公交优先,共享先行,崇尚环保;在湛江,各类节能低碳生活妙招列入绿色生活宣传手册,践行绿色;在深圳,低碳节能技术专题讲座在“云”上开讲。在全国,各地群众积极参与,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群众低碳生活意识开始展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每一个个体都能够树立低碳生活意识,为低碳生活提供一份微薄之力,那节能减排、低碳发展降会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巧用科技,为低碳生活激发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绿色是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是重要保障,而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利用创新、巧用科技同样也是重要一环。近年来,低碳社区建设在全球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实行低碳社区生活方式: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大量利用环保材料建造节能建筑、建设城市大脑完善共享交通系统……众多新兴科学技术为群众践行低碳生活提供保障、引入激发了群众践行低碳生活的活力。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通过发展科技,以科学技术推动低碳生活是重要要求。

勇于践行,为低碳生活提供保障。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应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奋斗出来。无论是居民不用含磷和漂白剂的洗衣粉洗衣,还是坚持使用各类节能环保电器,亦或是企业倡导无纸化办公,多用电子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无不体现出群众为实现绿色生活的努力。然而,这同时也存在“光盘行动”回流、夏天空调温度过低、随手关灯关水习惯未养成等与低碳生活相抵触的行为。这由此产生巨大资源浪费,甚至会阻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实现蓝天碧水的美丽梦想,就应该积极把低碳理念践行于生活方方面面。

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上强调到:到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让我们齐心协力,从树立意识着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并积极践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考推荐

  历年入面分数 知识大普及 数读国考国 考空间站

  国考问答百科 报考指导 国考时间轴 申论备考

  国考行测备考 图书网课备考 公安联考公告预约

(编辑:Libinu)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