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从10月15日开始!国考报名入口在哪?国家公务员报名网址是什么?国考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国考相关信息,更多关于2022年国考相关内容关注四川华图教育。
【招考简章】2022国考招考简章
【公告解读】2022国考公告解读
【报名入口】2022国考报名入口
【职位查询】2022国考职位检索
【国考职位库】
一、国家公务员简章
各招录机关的招考人数、具体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咨询电话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有关报考政策规定、报名网络技术和考场考务安排等事宜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以下简称《报考指南》)。《招考简章》、《报考指南》通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以下简称考录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2)公布。
1.如何注册新用户?
通过首页的“个人中心”或“考生报名入口”注册新用户。注册前,请仔细阅读“报考公务员诚信承诺书”,点击“我同意”后进行注册。考生填写完注册信息后,点击“注册”,弹出注册成功提示,完成注册。
2.注册时如何填写姓名?
姓名必须填写真实姓名,并且与身份证件一致。
3.注册时如何设置密码?
密码为8—30位的组合,必须包括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
4.忘记密码怎么办?
可以凭借注册邮箱和账户安全问题找回,请确保注册邮箱准确有效;或者请拨打技术咨询电话。
5.保存注册信息时,没有弹出注册成功提示,怎么办?
有可能考生所在地区网速比较慢,建议考生避开报名高峰时段再次进行报名。
6.保存注册信息时,提示注册信息有误,怎么办?
对不符合填写要求的信息,如电话号码、密码、邮箱等未按要求填写,会有红框标注提示。出现注册信息有误的提示后,请考生查找红框标注的信息,按照红框旁的要求修改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
7.注册后不能登录怎么办?
有可能是考生上次登录时没有点“退出”按钮正常退出,请考生先打开浏览器清除缓存,关闭浏览器重新打开网站登录;也有可能是网速慢或密码输入错误,请考生重新登录。
8.往年报名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时的注册信息(如账号、密码等)今年能否使用?
不能用。
9.出现“该证件号已经注册过”的提示怎么办?
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次,不能重复注册。如果在注册中出现“该证件号已经注册过”的提示,请在咨询时间内拨打技术咨询电话。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试题资料
《管子·乘马》言:“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与攻坚期,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要求党和国家必须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方可成就伟大的事业!
伟大事业,要生于虑,怀有忧患意识。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一大成功经验就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跳出传统固化模式的框子,主动融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界竞争大格局。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在历史的奋进途中,不乏骄傲自满者,亦不乏畏缩退却者,唯有居安思危,怀有敬畏之心,方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伟大事业,要成于务,选择务实担当。伟大事业需要基础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主动性,避免一个“浅”字。不下去是官僚主义,下去了走马观花转一圈,仅仅了解一些表面情况,收集一摞素材,发现不了问题、拿不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就是形式主义。随着贵州脱贫成功,全面小康取得重大成就,但脱贫不脱责任,中国梦的征途仍是星辰大海,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肩负责任。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怀爱国之心,方能绘就更新更美的发展图景。
伟大事业,失于傲,拒绝骄躁虚浮。“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的告诫,今天读来仍令人警醒。当下不少年轻人心态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总想一鸣惊人;学习上静不下心、安不下神,只想立竿见影;工作上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甚至热衷于投机钻营。党员、干部不能走“终南捷径”博取所谓的“政绩”,因为捷径常常是歧途,甚至会让人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年轻人也不应人浮于事,凡事脚踏实地,方能落子无悔,见成效。“三严三实”正是共产党人修身之道、言行之则、成功之方。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总书记的初心不改,“生于虑,成于务,不失于傲”应是所有共产党人的衷心践行。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惟有“生于虑,成于务,不失于傲”方可不被历史长河湮灭。
国考推荐
(编辑:Libinu)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