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14:54:46 教师考试网 https://sc.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导读】四川教师考试网提供以下四川教师招聘信息:重要法条与的对应关系(四),更多关于四川教师招聘公告,教师公招报名,教师招聘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请关注(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原则
【法条呈现】
第五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
(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再现】
【2016 下】下列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B.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答案】D
2.家庭保护
【法条呈现】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再现】
【2018 下】张某和李某两家世代交好,他们为双方的未成年子女订立了婚约,张某和李某的做法( )。
A.合法,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监护权合法
B.合法,父母享有对子女的管教权
C.不合法,订立婚约,应征得双方子女同意
D.不合法,父母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D《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合法,父母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答案】D
3.学校保护
【法条呈现】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再现】
【2018 下】某小学为遏制学生违纪,要求各班主任重点关照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要与其他违纪学生的行为区别对待,从重处罚。该校的做法( )。
A.合法,学校有教育管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
B.合法,学校有预防未成年人学生犯罪的义务
C.不合法,学校不得侵犯未成年人学生的教育自由
D.不合法,学校不得歧视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答案】D
4.社会保护
【法条呈现】
第三十七条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再现】
【2017 上】小学教师余某在课间休息时,习惯在教案外面的走廊上吸烟。该教师的行为( )。
A.合法。教师有课间休息的权利
B.合法。教师未侵犯学生的权利
C.不合法。教师不得在学生集体活动场所吸烟
D.不合法。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方可吸烟
【答案】C
【2015 下】开烟酒店的张某经常向小学生出售香烟,张某的行为( )。
A.合法,学生可以自愿购买 B.合法,商家有自主经营权
C.不合法,家长没委托小学生购买香烟 D.不合法,张某不能向小学生出售香烟
【答案】D
【法条呈现】
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再现】
【2015 下】年满14岁的初中学生张某学习成绩不好,不想上学,父母让其辍学到城里务工,一家汽修厂安排张某当学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父母的做法合法,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
B.张某父母的做法不合法,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
C.汽修厂的用工合法,张某已满14岁
D.汽修厂的用工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B
【法条呈现】
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再现】
【2015 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这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上述内容是对未成年人实施(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答案】B
【2017 下】八岁的小学生琳琳因为信件被妈妈陈某私自拆阅而感到不悦,可是妈妈说这样做是关心她。陈某的做法( )。
A.合法,父母拥有监护未成年人的权利
B.合法,父母这是关爱未成年人子女的表现
C.不合法,父母不得私自拆阅孩子的信件
D.不合法,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
【答案】D
微信客服号 | 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重要法条与的对应关系(三)
下一篇:重要法条与的对应关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