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报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考公告

报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考公告

2021-06-15 09:00:0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notice点击预约2023年国考&下半年四川省考,还可获取考情资料

报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考公告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于8月或者9月发布,笔试考试时间也将提前至10月底开考。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报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考公告相关内容,更多关于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内容关注四川华图教育。>>2022年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系统

报考公务员报名时间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流程安排>>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

国考流程 2021年 2020年
公告发布 2020年10月15日 2019年10月14日
报名时间 2020年10月15-24日 2019年10月15-24日
笔试时间 2020年11月29日 2019年11月24日
成绩查询时间 2021年1月5日 2020年1月8日
面试开始时间 2021年1月23日 因疫情推迟

  (二)国家公务员笔试内容及笔试科目

  笔试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分别命制试题。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分别查询。

  (三)国家公务员笔试《申论》积累>>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试题资料 

  从近年申论命题趋势来看,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一直不减。但是依然不妨碍它成为考生备考学习过程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既需要具备材料处理的多种归纳概括能力,又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要点梳理到答题框架再到逻辑整合,简直就是为难勇敢的“考公人”。今天,四川华图就给大家分享关于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思路以及备考小细节,“考公人”记好笔记!接下来抓紧时间,给大家献上一道经典例题。

  【例题】 “给定资料4”中的座谈会上,主持人说:“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遮蔽’,就拿不出有分量的作品。”请谈谈你对“种种‘遮蔽’”的理解。(1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紧扣资料,准确全面;

  (2)不超过200字。

  【解析】

  STEP1:审清题干作答核心词

  种种“遮蔽”:联系题干句子可知,“遮蔽”在此处用作名词,可以理解为遮挡、掩盖。含有消极的感情色彩。整句话等同于只有打破这种种“遮蔽”,才能拿出有分量的作品,强调打破“遮蔽”的重要性。

  STEP2:回归材料出处段,联系上下文找出总体解释

  出处段—段落10:题干句子出现在段落第4句,联系上下文可知带有消极色彩的句子为第2句: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种种“问题”。同时提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基层和百姓,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STEP3:围绕核心解释,梳理材料要点

  阅读文章可发现,材料为甲、乙、丙、丁四个人的发言,因此以每个人的发言为一个阅读单位,进行梳理。

  段落1:背景段,总起原文。

  段落2-3(甲):当前问题——混淆历史与现实、肆意发挥,牵强附会、哗众取宠、对历史不尊重;正确方法——追究时代性,强调历史感。

  段落4-5(乙):当前问题——满足私人经验、自我倾诉,难以回应时代提问,体现老百姓真情实感;正确方法——善于书写他人。

  段落6-7(丙):存在问题——沉溺于技术和金钱造成的虚幻功利,损害创作动力,忘记创作的温度和初心;正确方法——保持创作初心。

  段落8-9(丁):存在问题——生活环境的落差造成难以想象的城乡隔阂;正确方法——行走在现实生活,深入基层和百姓。

  STEP4:逻辑整合要点,形成答题框架

  综合分析题,既要有综合又要有分析。总的来说,此题按照总体解释—具体解释—对策结论的逻辑进行要点整合。

  总体解释:

  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种种“问题”。

  具体解释:

  1.混淆历史与现实、肆意发挥,牵强附会、哗众取宠、对历史不尊重;

  2.满足私人经验、自我倾诉,难以回应时代提问、体现老百姓真情实感;

  3.沉溺于技术和金钱造成的虚幻功利,损害创作动力、忘记创作的温度和初心;

  4.生活环境的落差造成难以想象的城乡隔阂。

  对策结论:

  1.要深入基层和百姓,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2.追究时代性,强调历史感。

  3.善于书写他人。

  4.保持创作初心。

  【示例】

  种种“遮蔽”指的是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种种“问题”。具体表现为混淆历史与现实、肆意发挥,牵强附会、哗众取宠、对历史不尊重;满足私人经验、自我倾诉,难以回应时代提问、体现百姓情感;技术和金钱造成的虚幻功利,损害创作动力、忘记创作温度和初心;生活环境的落差也导致了难以想象的城乡隔阂。因此,文艺创作者要深入基层和百姓,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追究时代性,强调历史感;善于书写他人,保持创作初心。

  国考推荐

  历年入面分数 知识大普及 数读国考国 考空间站

  国考问答百科 报考指导 国考时间轴 申论备考

  国考行测备考 图书网课备考 公安联考公告预约

(编辑:Libinu)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