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四川人事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2022年国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22年国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21-06-15 08:59:5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加备考QQ群 加微信领资料 APP模考刷题 文章来源:四川华图

notice点击预约2023年国考&下半年四川省考,还可获取考情资料

2022年国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将于8月或者9月发布,笔试考试时间也将提前至10月底开考。四川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国考公务员报名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相关内容,更多关于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内容关注四川华图教育。>>2022年国家公务员公告预约系统

2022年国考公务员报名时间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流程安排>>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

国考流程 2021年 2020年
公告发布 2020年10月15日 2019年10月14日
报名时间 2020年10月15-24日 2019年10月15-24日
笔试时间 2020年11月29日 2019年11月24日
成绩查询时间 2021年1月5日 2020年1月8日
面试开始时间 2021年1月23日 因疫情推迟

  (二)国家公务员笔试内容及笔试科目

  笔试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分别命制试题。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分别查询。

  (三)国家公务员笔试《申论》积累>>国家公务员历年笔试试题资料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系列考试,申论都是关键点考察的科目,因此,学好申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综合分析题是五大基础题型之一,其中比较型综合分析又是常考的一大类型。我们都知道,针对比较型综合分析是对某几个对象的比较,但是如何进行深入思考很多考生却不太熟悉,因此,四川华图特讲解其答题方法。

  一、核心理念

  第*步:提出观点(简单点明分析对象,提出比较观点——A做了啥,B做了啥,A和B谁好谁坏)

  1)一好一坏2)都好3)都不好

  技巧:一好一坏:借助两者间的核心矛盾冲突点来进行判断

  第二步:论证观点(对A进行综合性分析;对B进行综合性分析)

  分析内容依然为:案例(主体+处境+做法+结果)、问题、原因、影响

  第三步:落实观点(坏的提出对策改正或引以为戒;好的继续贯彻或学习===通常与核心矛盾点相关)

  二、试题展示

  (一)题干:

  请“给定资料2”中的M妈妈与“给定资料3”中的N教授在对世俗习惯与社会潮流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请对此进行比较分析。(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250字左右。

  (二)给定资料:

  2.前不久,一位网友发布的“为让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说谎”的微博引发热议。该网友在等候幼儿园报名时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被当场“雷倒”:“M妈妈:‘待会儿老师问妈在哪上班,你要怎么回答?’孩子:‘教育局。’M妈妈:‘爸爸在哪儿上班呢?’孩子:‘公安局。’M妈妈:‘你给我记住了,否则报了名也没希望。’”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议论:

  网友A:非常理解这位妈妈,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能进个好的幼儿园,在这个拼爹拼妈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

  网友B:这位妈妈真是糊涂!这样冠冕堂皇地说谎,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很重要。

  网友C:上学要给老师送卡,看病要给医生送红包,打官司要给法官送礼……如果你不照做,你的孩子可能就要受排挤,你的病可能就看不好,你的官司可能就会输……在这样的世风面前,只有傻子才会坚持做人做事的底线,除非你不想办成事。

  网友D:我们教孩子不要闯红灯,但我们为了赶时间,经常闯红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们教孩子谦让、诚实,但现实社会总让老实人吃亏……让孩子不受伤害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早点让孩子了解、适应这个社会未必是坏事。大道理有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3.“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这两年除夕夜守岁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看春晚,一个是抢红包。去年用“摇一摇”的方式抢,今年又多了“咻咻咻”。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2016年2月8日零时,共有79.14万名支付宝用户共同分享了总值2.15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红包。平均下来,每人271.6元。对于口袋逐渐鼓起来的中国人来说,两三百元抵不上一顿饭钱,但是为何会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抢红包?有网友调侃道:“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红包的风头俨然盖过了压岁钱。传统的压岁钱多是长辈给晚辈,而红包,平辈、晚辈、长辈之间都可以给,也不局限于春节期间。如此富有弹性,难怪会大受欢迎。

  某大学的N教授是红包热中的“老古板”,从不参与微信圈中的抢红包。这主要源于2015年中秋节期间的一次教训,一个熟悉的学生家长定向给他发了一个红包,点开一看竟有1000元之多,这严重触及了N教授的师德底线,后来费了很多周折才退了回去。从此,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所有收到的红包一律不打开,任其自行退回;朋友圈中的红包只看不抢。但他的学生深受网络影响,“抢红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隔阂感,N教授后来又对自己的规矩进行了调整,红包可以发,但绝不收。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期间,N教授给所在课堂上的学生发放了200元的“大红包”让学生抢,学生们纷纷表示“好”,就连曾受过他严厉批评的两个学生也留言道:“谢谢教授财神!一定好好努力!”

  三、技巧点拨

  在这道题中,我们能够发现M妈妈与N教授的确存在不同之处,而如果深入思考,其本质区别可从做法上的不同进行对比,M妈妈教子顺应潮流说谎为无奈之举,N教授不管是之前的面对红包不发不收还是后来的只发不收,都做到了不收,并且材料从恰恰提示一个词语“底线”,因此核心矛盾即为是否坚守底线问题,分析部分按照案例型材料描述即可。如参考答案如下:

  M妈妈面对世俗习惯完全顺从,N教授面对社会潮流坚守底线且适时调整,相比之下,N教授的做法更可取。一方面,M妈妈为让孩子顺利接受良好教育教子说谎实属无奈之举,顺应世俗习惯有时会解决现实问题,利于尽早了解和适应社会,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良影响,突破做人做事底线。另一方面,N教授从面对红包热潮从不参与,任其退回,只看不抢,到适时调整规矩,只发不收,既坚守师德底线,又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缩小师生距离感、隔阂感。因此,面对世俗习惯和社会潮流,既不能完全顺从,也不能完全逃避,而是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之上,积极适应和融入。

  各位同学们,在今后的复习中需要准确把握比较型综合分析的作答方法,在申论考试中再创佳绩!

  国考推荐

  历年入面分数 知识大普及 数读国考国 考空间站

  国考问答百科 报考指导 国考时间轴 申论备考

  国考行测备考 图书网课备考 公安联考公告预约

(编辑:Libinu)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