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在哪里发布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发布公告 | 2020.10.15 | 2019.10.14 | 2018.10.21 | 2017.10.28 | 2016.10.13 |
网上报名 | 2020.10.15-24 | 2019.10.15-24 | 2018.10.22-31 | 2017.10.30-11.8 | 2016.10.15-24 |
查询报名序号 | 2020.10.28 | 2019.10.28 | 2018.11.4 | 2017.11.12 | 2016.10.28 |
确认及缴费 | 2020.11.7-11 | 2019.10.31-11.6 | 2018.11.8-14 | 2017.11.17-22 | 2016.11.2-7 |
准考证打印 | 2020.11.23-29 | 2019.11.18-24 | 2018.11.26-12.2 | 2017.12.4-10 | 2016.11.21-27 |
笔试时间 | 2020.11.29 | 2019.11.24 | 2018.12.2 | 2017.12.10 | 2016.11.27 |
成绩查询时间 | 2021.1.5 | 2020.1.8 | 2019.1.18 | 2018.1.24 | 2017.1.9 |
面试开始时间 | 2021.1.23 | 因疫情推迟待定 | 2019.1.24 | 2018.2.5 | 2017.1.17 |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下文推断题在言语表达与理解模块中出题频率极高,几乎可以说是每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级公务员考试必考题型,当然事业单位考试和其他类别考试也经常会考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在考试中,如何处理这种题目。
一、知人知面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先认识一下这种题目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一般常见的提问方式多为“作者接下来zui有可能论述的是”等。在确定完问题之后,再去阅读文段,一般考生需要先对全文有一个系统的理解,然后再对下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测。一般我们认为,上文已经讲述过的内容,下文不在重复阐述,可以直接排除相关选项,而下文内容也一般会与上文相关,前后逻辑一致。
二、按图索骥
我们以前经常认为,对于一个文段,主要是看这段话的zui后一句谈论的内容。因为一段材料的尾句往往起着承上启下、提示下文的作用。以前很多同学在做下文推断题目的时候,只看尾句确实能做对一些题,但是现在有弱化此种理解的趋向。接下来,我向大家推荐几个分析文段的方法,找到文中信息,顺藤摸瓜,得出正确答案。
(一)前后话题对应
整个文段所讲的核心话题,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内容,因为下文要谈论的话题或内容要与前文保持一致。根据此原则,通常可以直接得到正确选项,或者排除1—2个干扰选项。
(二)感情色彩
文段一般都会体现一定的感情色彩,例如出现一些描述社会现象的文段,其表述明显偏消极,或者出现一些消极词汇,那我们就可以确定,下文应该是围绕消极部分的内容展开论述,以此类推。
(三)文段结构
一般文段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例如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如果文段开始提出问题,尾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下文可能谈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文段开始交代背景,尾句提出问题,那么下文可能会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当然如果作者在文段尾句提出一个观点,那么接下来很可能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例1】人们在评判手机拍照功能时,总是直观地认为手机像素越高,拍照效果越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成像原理来看,像素值的大小对生成的图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手机的图像传感器面积一定的时候,像素值越高,单位像素面积就越小。而单位像素面积又直接影响到进光量,单位像素面积越小,图像传感器上进光量就越少,拍摄出的照片就会变得灰暗模糊;像素值越低,单位像素感光面积大,感光性能更好,因此在成像的高感光画质以及画面层次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
这段文字接下来zui有可能:
A.阐述像素的定义及其提升途径
B.介绍提高手机拍照效果的技巧
C.揭示进光量与像素值间的关系
D.指出影响手机成像效果的因素
【答案】D
【解析】第*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介绍了人们总是直观地认为手机像素越高,拍照效果越好,接着,通过问句对人们的这一看法提出质疑。随后,文段指出像素值会对生成图像产生影响,并介绍了像素值的高低影响成像效果的原理,即和进光量有关。文段尾句话题落在像素对成像效果的影响上,接下来应论述其他会影响手机成像效果的因素。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和B项:偏离文段话题。C项:文段前文已论述。
相信通过以上的方法和对例题的分析,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以后遇到此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国考热门系统考情详解】
【国考介绍】【备考指导】【系统详述】
申论如何备考》》》
在申论笔试考试中,综合分析一直是备考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而综合分析题中的重锤无可厚非是词句理解题,这类题型出题频率较高,题型灵活多变,而想得高分相较而言比较难。
但总归是有方法来答好这类题型的,在作答词句理解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词句理解题的含义是什么?词句理解题是对一个或两个词,一个句子的含义进行解释或谈谈理解。许多同学都会说,这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逻辑,可即便是大家都知道的简单答题步骤,为什么在考试中,许多同学还是出现了拿到题目不知道如何入手,分析不明白、思维混乱等问题呢?那是因为部分同学仍然存在答题思路的盲区,脑海中没有明确的答题方向,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词句理解题应该如何作答才能够拿到高分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答题的大方向,词句理解类题型作答步骤应该采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模式,一是在这种步骤下可以提醒大家分层次作答,不会丢点漏点,造成失分;二是保证结构相对完整,思路清晰,让考官一目了然。
其次,如果题干要求解释一个词语的含义或谈谈理解,在作答表层含义中,即“是什么”层面可以先解释词的概念、定义或含义以及所反映问题或事实。例如:
【例1】“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不仅仅是为乡村群众唱几场戏,更重要的是要‘种戏’”。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种戏”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按照前面给大家讲解的思路,第*步应该是解释词在文中的含义,即“种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种戏”是指在尊重戏曲的民间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来推广普及、传承和发展戏曲,“种戏”丰富了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表层含义
再次,在作答深层含义中,即“为什么、怎么办”层面,可以总结一下词语反映问题背后的影响、原因或对策等,在作答深层次含义时,材料中有哪些要素就作答哪些要素即可。例1中在解释完“种戏”指的是什么之后,应该阐释影响或对策等其他要素,即:
1、政府出资,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乡村戏曲发展,提高创作水平。2、利用民俗节日,开展演出。3、制定《乡村演出节目单》、调查观众喜好。4、创新内容、加入现代化元素、培养观众,普及戏曲知识。5、培育乡村戏曲人才,反哺农村。——深层含义(如何将乡村戏曲传承下去)
对于词语理解弄清楚之后,再来分析一下,如果题干中要求解释一句话,或是对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那我们应该如何作答呢?我们同样也可以按照“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方式进行分析,对句子的整体含义做解释或写出这句话所反映问题或事实,然后写出句子反映问题背后的影响、原因或对策等。也可以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释,把句子理解拆解成多个词语理解来进行分析。
【例2】根据给定资料 1,谈谈你对划线部分“想着懒,而不是懒得想”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300 字。
首先,先解释题干中划线句子的表层含义,即:
“想着懒”并不是真正的“懒”,而是强调要善于思考,分清轻重缓急,能将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懒得想”实质是一种安于现状,无追求,无思考行动,怯弱封闭的生活状态。—表层含义,即解释含义。
其次,分析与划线句子相关联的要素,如原因、影响及对策等要素,即:
“想着懒”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做事,能让人把握一切、不急不躁、有条不紊,不被繁杂和忙乱干扰自己;“懒得想”则会导致人的灵魂与心灵被蚕食,原地踏步,越忙越乱,恶性循环,zui终被别人或自然支配。—阐释“想着懒”的意义以及“懒得想”的危害。
我们应该“想着懒”,勤于思考,合理规划自己的精力时间,勤奋努力,提高效率。—解决方法。
大家在答题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的作答思路,想要更具体的学习申论体系以及其他题型分析方法,欢迎大家来华图教育进行系统培训。
国考推荐
(编辑:Nicj)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