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在哪里看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发布公告 | 2020.10.15 | 2019.10.14 | 2018.10.21 | 2017.10.28 | 2016.10.13 |
网上报名 | 2020.10.15-24 | 2019.10.15-24 | 2018.10.22-31 | 2017.10.30-11.8 | 2016.10.15-24 |
查询报名序号 | 2020.10.28 | 2019.10.28 | 2018.11.4 | 2017.11.12 | 2016.10.28 |
确认及缴费 | 2020.11.7-11 | 2019.10.31-11.6 | 2018.11.8-14 | 2017.11.17-22 | 2016.11.2-7 |
准考证打印 | 2020.11.23-29 | 2019.11.18-24 | 2018.11.26-12.2 | 2017.12.4-10 | 2016.11.21-27 |
笔试时间 | 2020.11.29 | 2019.11.24 | 2018.12.2 | 2017.12.10 | 2016.11.27 |
成绩查询时间 | 2021.1.5 | 2020.1.8 | 2019.1.18 | 2018.1.24 | 2017.1.9 |
面试开始时间 | 2021.1.23 | 因疫情推迟待定 | 2019.1.24 | 2018.2.5 | 2017.1.17 |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你、我、他、这、此、那”,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代词。在汉语中,代词既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事物,同时还可以体现出语言的精简原则,因此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代词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在备战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言语科目时,代词同样也是重要的解题技巧。
在不同的题型中,代词的功能和用法也不尽相同,在国考中,代词这一考点更多用在以下两个题型中:主旨概括和语句排序。
在主旨概括这一题型中,要特别注意出现在文段结尾的代词,出现在文段尾句的代词一般可以指代前文的总体内容,这样的代词被称作是宏观指代词,宏观指代词一般会引导文段的总句,根据总句的内容可以得出文段的主旨。比如这道题目:
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B.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C.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D.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这道题目选择A选项。在文段的尾句中出现了指代词“这”,宏观指代前文,因此文段的尾句是文段的总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针对文段尾句进行替换,选择A选项,而B、C、D选项对应的都是前文的分句,概括不了整个文段,因此排除B、C、D选项,选择A选项。这属于指代词在主旨概括类题目中的常见用法。
另外一个经常考查代词的题型是语句排序,代词的一大特点是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需要往前找,因此在排序类的题目中,要重点注意以下两点:指代不明的指代词不能放在文段的首句;前后两句话如果指代一致的话可以进行绑定。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草原上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④世界上游牧民族大都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
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
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⑥⑤③④②
C.④②⑥①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这道题目选择C选项,首先观察首句,①句中的“这些帝国”如果作为首句会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因此排除A、B选项,继续观察C、D选项,首句④中提到了关键词“游牧民族”,②句中提到了“这些民族”,正好指代的是④句中的“游牧民族”,因此根据代词指代一致的原则绑定④和②两句,锁定C选项。这道题目就利用了上文提到的两个技巧:1.指代不明的代词不能放在首句;2.前后指代一致的句子进行绑定。
因此,在作答主旨概括类题目的时候,要重点注意文段结尾出现的宏观指代词;在作答语句排序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指代不明的代词不能放在首句以及前后指代一致的句子可以进行绑定。希望这些技巧能够让各位小伙伴在答题的时候少一些纠结,也祝愿各位在国考笔试中取得好成绩!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面授课程】【国考热门系统考情详解】
【国考介绍】【备考指导】【系统详述】
申论如何备考》》》
很多小伙伴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容易将主旨概括和意图判断混淆,其实二者的做题思路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别,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一谈二者到底有何不同。在做这类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二者的大纲要求,主旨概括题的大纲要求为: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意图判断题为: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倾向、观点、目的。把大纲要求清晰列举出来,想必大家就会发现二者的轻微差别,意图判断题其实是基于主旨概括的基础上,再去推断出文中的隐含信息,例如题干的主旨句是问题,那我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出问题,而是想要解决问题的对策。
再者需要区分的是二者提问方式不同。主旨概括的提问方式一般为“概括、主旨、重在、中心”。而意图判断的题型分为两类:一般类和寓言故事类,所以一旦出现“意在、想、意图、启示、寓意”等提问关键词可表示意图判断题。提问方式确定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掌握的是这两类题的解题思路,对于主旨概括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找主旨句:关联词语与辅证方法。如转折之后是重点、递进之后是重点、因果关系结果是重点、只有....才的必要条件是重点、并列关系需进行概括归纳,这是我们利用一些关联词语来找重点句也就是主旨句在哪。还有一些辅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反面论证、背景铺垫、援引观点和原因论证都可以来确定主旨句的位置。对于意图判断题,我们的解题思路依旧在主旨概括的基础上,把握意图,选出答案。
首先,意图的一般类题型大多是在阐述某种社会现象,做这类题首先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作者的隐含信息,其次寻找提问标志性语句,zui后判断作者意图,结合选项作答。结合原文进行引申,寻找原文的“言外之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申是指有限及合理的猜测,如果题干是一个消极问题,那么选项就要优选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次选主旨,如果题干是一个积极的现象,那么引申选项就需使其更好,影响更大。但如果选项中没有以上表述的引申选项,主旨类型的选项就是我们zui优的选择了。
意图的寓言故事类相对来说难度较低,在这里为各位考生提供两个简易的答题思路:找结果-析原因-体会道理、对比差异-分析原因-体会道理,需要注意的其中从选项设计的角度来看,有因有果的哲理更优,要选择深层次的有含义的选项而不是简单概括文章主旨的。
以上就是意图判断与主旨概括的差别所在,只要能正确使用该思路,言语的正确率必有相应的提升,言语自然而然也就成为考试的一个加分项。
国考推荐
(编辑:Nicj)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