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在哪看2022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提上日程了,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浙江人事考试网消息,2022国考预计在11月底(27、28)举行,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公务员频道:https://sc.huatu.com/guojia/。
一、关于2022国考
通常,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简章可以在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国家公务员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看如下: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北京地区2021年度人事考试工作计划》
浙江人事考试网布了《2021年全年考试计划》,考试计划中就列了2022年国考时间
二、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汇总
国考流程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发布公告 | 2020.10.15 | 2019.10.14 | 2018.10.21 | 2017.10.28 | 2016.10.13 |
网上报名 | 2020.10.15-24 | 2019.10.15-24 | 2018.10.22-31 | 2017.10.30-11.8 | 2016.10.15-24 |
查询报名序号 | 2020.10.28 | 2019.10.28 | 2018.11.4 | 2017.11.12 | 2016.10.28 |
确认及缴费 | 2020.11.7-11 | 2019.10.31-11.6 | 2018.11.8-14 | 2017.11.17-22 | 2016.11.2-7 |
准考证打印 | 2020.11.23-29 | 2019.11.18-24 | 2018.11.26-12.2 | 2017.12.4-10 | 2016.11.21-27 |
笔试时间 | 2020.11.29 | 2019.11.24 | 2018.12.2 | 2017.12.10 | 2016.11.27 |
成绩查询时间 | 2021.1.5 | 2020.1.8 | 2019.1.18 | 2018.1.24 | 2017.1.9 |
面试开始时间 | 2021.1.23 | 因疫情推迟待定 | 2019.1.24 | 2018.2.5 | 2017.1.17 |
三、国家公务员报名条件(参考2021国考)
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考试公告明确指出的“报考条件”有下列几点(以2021年国考为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笔试和面试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五、国家公务员备考资料推荐
言语如何备考》》》
在行测考试的常识题中,常常会涉及一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排序题,这样的题目看起来难,像是需要博古通今才能做对一般。但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掌握zui基础的知识,结合高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够让你解这类题时快准狠!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在排序题中常用的两种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一:代入验证法+提取关键词。代入验证法,在排序题中尤为好用,是指先观察选项,看看出现在首位、末位频次高的序号是什么,优先去验证这些出现频次高的序号的位置。而验证的过程就需要使用提取关键词法,来迅速定位和判断。第*种技巧尤其适合考生对历史知识了解较少,对史实不确定的情况。
解题技巧二:提取关键词+组合排除法。提取关键词,就是从选项中快速圈出核心词来定位和判断;组合排除法,就是从选项入手,结合对史实zui基本的了解进行组合,来排除明显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这也是常识题中zui常用的方法。在排序题中,这两种方法一般搭配使用。而这些技巧的使用,还是需要各位考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只不过搭配技巧能够让我们在知道得少的情况下,还能做得对!
例如:2020年国考第15题
下列言论中涉及到的人才选拔制度,按出现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②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③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史中人才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常规解题思路:逐一判断,本文这里不做赘述。
解题思路一:代入验证法+提取关键词
第*步,观察选项。发现②在首位、④在末位的频次高,所以,我们可以先去验证一下②在首位、④在末位的位置是否正确。
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进行代入验证。
②里关键词“军功”,结合对历史上人才制度的基本了解,可判断出②所述的为“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秦国率先使用的人才选拔制度,由于题目中没有禅让制、世卿世禄制,所以军功爵制在本题中是zui先出现的,经验证②在首位是正确的;
④里关键词“金榜”,结合对历史上人才制度的基本了解,可判断出④所述为“科举制”,是古代史上zui后出现的人才制度,经验证④在末位是正确的。
第三步,得出答案。由于选项中只有C里是②在首位、④在末位,所以选出正确答案C。以防万一,可以将C的顺序再代入验证一下。
解题思路二:提取关键词+组合排除法
第*步,提取关键词。
①里关键词“经中博士”,五经博士是汉代才有的,所以①出现在汉代。实际上,①出自《续汉书·百官志》我国汉代“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中的第三条。
②里关键词“军功”,结合对历史上人才制度的基本了解,可判断出②所述的为“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改革的人才选拔制度。
③里关键词“九品”“中正”,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
④里关键词“金榜”,金榜题名指的是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
第二步,组合排除。由于九品中正制度和科举制是承前继后的关系,所以③④可以进行组合,代入到选项中进行排除,只有C中③④是组合在一起的,所以正确答案是C。
这两种解题思路都能够大大提升大家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当然,通过这道例题,我们可以发现,对题中所考察的史实完全不了解的考生,单靠技巧可以搏一搏选出正确答案,但要稳妥保持正确率,还是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在备考过程中去积累和总结一些常见的制度发展历程。
借着这道例题,就带着大家梳理一下,中国古代主要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
常识题往往可以一题多解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这道例题,大家明白两种巧解思路怎么用了吗?
申论如何备考》》》
提出对策是申论常考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我们联系实际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这类题目,尤其是材料中没有具体对策时,一些小伙伴往往不知所措, 现在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解决问题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审题
明确答题任务,判断是否要写问题。无论题干是否要求我们写问题,我们都要找出问题,这样我们提出的对策才更有针对性。
明确身份限定。这类题目往往会给出对策执行者的身份,我们提出的对策必须是该身份可以做、能够做的。
具体的要求。如我们提出的对策要具体、有针对性、可实施性等。此外,也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阅读材料
在审请题干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阅读材料,找出并标记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相关的对策及经验。
作答
1、材料中有具体的对策、做法和经验,直接提炼概括。
2、材料中没有具体的对策和做法或材料中的对策不能够解决材料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需要我们根据问题调动自身经验和积累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当需要调动我们自身的经验时,我们可以从这五个常见的维度着手:思想层面、规范层面、监管层面、资源层面、技术层面。
思想层面:材料中问题的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当事人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包括政府的观念、群众的观念、干部的观点以及社会氛围等。常见的对策有:教育、培训和宣传。常见的宣传方式有:线上——网络,社交媒体,官网,微视频,短视频,微博;线下——电视,广播,报纸,电台,板报,宣传栏,海报,传单,宣传活动。
规范层面:材料中问题出现和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或者缺少相关的制度机制等。常见的对策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政策;制定/完善制度、机制、体系、体制;完善道德规范;制定规章、规定、规则等。
监管层面:包括监督和管理,材料中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常见的对策: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明确职能范围和权责划分;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等。
资源层面:指工作运行过程中相关的人力、物质保障,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常见的对策:引进、培养人才,提高待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设施;升级、引进设备;收集信息等。
技术层面:包括科学技术、运营技术、操作技巧、工作技巧等。常见对策:创新XX技术、学习XX经验、改进产品、创造品牌、转型升级等。
国考推荐
(编辑:Nicj)贴心微信公众号
四川公务员微信群